清康熙末年,江蘇揚州有八個年輕的畫家,因為畫風奇特,風格怪異,就被世人稱之為“揚州八怪”。
在八個怪人之中有一個叫羅聘的人,可謂是怪中之怪。
《鬼趣圖卷》
他繪畫的主題不是山水,不是動物,也不是人物,而是一個個活靈活現,卻又非常恐怖的惡鬼。
就拿作者現存的《鬼趣圖卷》的第五圖來說,畫面所呈現的是一團黑霧,黑霧中若隱若現一個披頭散髮的綠頭惡鬼。
不過綠頭惡鬼一邊往前跑,一邊驚恐地往身後看,似乎有更可怕的鬼怪在追趕綠頭鬼,看上去非常嚇人且細思極恐。
羅聘之所以能將鬼怪畫得活靈活現,是因為作者在作畫的時候要先將紙張打溼然後作畫,這樣畫出來的鬼怪都是隱約朦朧,其暈染烘托出來的陰森恐怖之景,讓人看了以後彷彿身臨其境,膽小的看完能嚇得丟半個魂。
這可不是吹牛,如果你仔細盯著畫作去看,會發現圍繞在鬼怪身邊的黑霧似乎正在飄動,頗為詭異,如果再看看綠頭鬼恐怖且驚恐的表情,那種感覺會讓人脊背發涼。
可以說,這樣的細膩程度在古代,就足以媲美如今的恐怖片了。
不過話說回來,羅聘繪畫的手法雖然獨特,但也只是基礎,而繪畫靈感才是靈魂,那麼他為什麼能畫出如此之多,且形態各異的鬼怪,他的靈感從何而來?
難道真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他能看到鬼怪?
畫鬼專家
羅聘是八怪中年紀最小,也是壽命最長的一個。不過他也有一個頗為悽慘的童年,就在他滿週歲的同一天,父親突然去世。
此時羅聘上面有3個哥哥,下面還有1個弟弟,都要靠母親的維持。
這裡就不得不說,古代女性確實非常偉大,在相夫教子,三從四德的理念之下,羅聘的母親沒有改嫁和逃離,而是和5個孩子相依為命,硬生生將幾個孩子都養育成人。
期間由於羅聘是個天生的神童,自幼就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因此從小就能閱讀百家經典,7歲時就能出口成章。為此母親單獨培養他讀書,這才有了他日後中舉做官的基礎。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中舉就是老爺,就是人上人,再也不用為溫飽問題而發愁,不然《范進中舉》時,范進也沒必要發瘋了。
因此羅聘在解決了溫飽的問題之後,就開始專心研究文學繪畫,期間還拜了繪畫大師壽道士為師。
壽道士也就是金農,是揚州八怪之首,雖然愛好文學,但書畫也是一絕。
羅聘拜師之後,金農也是傾囊相授,甚至自己繪畫的時候,經常讓徒弟羅聘代筆。
相信羅聘的繪畫造詣,就是在那個時候悟出來的。
不過奇怪的是,師傅金農去世之後,羅聘突然開始畫鬼,從乾隆二十八年開始,到乾隆四十四年的這段時間裡,羅聘大大小小創作了百餘幅鬼圖,其中以前面所說的八幅《鬼趣圖》為尊。
當然,也只有這八幅圖從乾隆時期流傳至今。
不過後面又發生了更加奇怪的事情。
乾隆四十四年時,羅聘突然停止畫鬼,改畫佛像。許多人不理解,他畫鬼的造詣已經登峰造極,為何要改畫其他呢?
另有隱情
於是人們紛紛詢問於他,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起初羅聘還能好好回答,但問的人多了,他就有些煩躁,於是說自己能看到鬼,因此才能畫得這麼好。只不過現在看不到了,所以就改畫其他的了。
這句話雖然能騙到其他人,但騙不到他的同鄉程晉芳。
其實早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時候,同鄉程晉芳就勸過羅聘,讓他不要畫鬼怪,所謂:
“斯圖即奇特,洗手勿輕試。”
就算是因此而名聲鵲起又如何?小心觸碰了黴頭,日後不好收場啊。
可羅聘並沒有在意,此時他已愛上了眾星捧月的感覺,喜歡上了別人的稱讚,所謂名利二字,這世界上有幾個人能逃得開?
也正因如此,羅聘每次離開家最少都是一年半載,只留下妻子在家照顧子女。
然而幾年之後,妻子突然重病,羅聘接到信後火速趕回,可還是沒能見上最後一面。
其實當初羅聘還是個窮小子的時候,若不是妻子的幫助,他何嘗能有如今的身份和地位。
羅聘越想越惱,於是才下定決心不再畫鬼,而是改畫佛像,一來可以對著佛像懺悔,二來可以為妻子祈禱。
至於他為何在其師傅去世之後突然開始畫鬼,是因為他懂得另闢蹊徑,知道物以稀為貴,畢竟放眼古今,畫鬼一直是一個空缺,自然也就容易成功。
可在古代,人們迷信於鬼怪,當羅聘的妻子去世之後,他也認為是自己鬼迷心竅,從不著家,以至於沒能見到妻子的最後一面,這才痛改前非,放棄畫鬼,僅留下了八幅《鬼趣圖》流傳於世。
參考資料:《揚州八怪》、《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