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談我對武學最高境界的想象吧
首先談談內力的問題
前面在天涯裡面有一個帖子談到內力是透過協調體內的肌肉以最合適的方式把所有肌肉的力量在一個最短的時間內採用一種類似於寒戰的方式集中在一點發出來,當時我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還讚揚了一輪 。
現在仔細想來,內力不是單純的肌肉力量,而是在氣,或者說精神力集束的爆炸性發作的前提下產生的一種能夠在人體內部傳遞並且逐步加成的力量運用方式。
普通人的肌肉反應速度在秒這個數量級上下,爆發力訓練最有成效的應該算是鉛球選手了,這個是典型的透過外家方式訓練出來的最接近內家發力方式的運動形式,考察專業鉛球運動員的發力過程:
鉛球放在肩膀上
中等速度半蹲下來,積累一定的反彈力量
有力腿55度角發力,藉助積累的反彈力量將身體加速
腰部扭動,形成一個旋轉加力
最後才是三角肌和胸肌,三頭肌發力,把已經加到很高速度的鉛球形成接近最終速度
前臂肌肉帶動手腕快速翻動,形成最後加速,鉛球出手
整個發力過程在1-2秒左右,這個過程中的力量沒有在身體當中傳遞,而是轉化成動能,最後把這個動能當中不到30%的能量傳遞到鉛球上面,你看專業鉛球運動員鉛球出手之後控制身體的費勁就知道了,一般專業鉛球運動員的體重都在一百公斤以上,很大的動能最後變成了這個巨大身軀的躍起和旋轉 。
鉛球重量7.26公斤,世界紀錄是 巴恩斯 美國 23.12 米
鉛球飛行的距離的決定因素有兩個,一個是運動員從推開始加在鉛球上的力量的大小,一個是這個力量的作用時間,背推法的成績好的原因是加大了受力距離,變相的加大了力量作用時間,實際上就是增加了腰部在旋轉過程中的一個加力過程 。
這個例子在說明問題的時候還是很合適的,我們換個角度想,鉛球是7.26公斤,能搞出去23米遠,那麼,換成70公斤的人體[可以算是一個不瘦弱的壯年男子了],在理想條件下飛出去三四米還是沒有問題的,這裡的理想條件是指能夠傳遞到鉛球上的功可以完整地傳遞到人身上,一個簡單的模擬就是把鉛球的重量增加到70公斤,提供一個良好的抓握方式,然後採用類似的方式推 。
好了,透過這個非常不嚴謹的推理,我們可以知道,採用外家發力方式的頂點是能夠把人打飛三米遠,但是事實上這個是透過一個長達2秒鐘的作用過程‘推’出去的,完全不合戰鬥要求,但是,這個推理證明了肌肉力量的累加可以做到發人丈外 。
下面討論一下介於外家和內家之間的李小龍
李小龍的武術生涯可以大致這樣概括,開始的時候是走得傳統的南派不內不外的詠春路子,估計這個階段透過站樁等等方式獲得了一定程度的內力,到美國之後,就開始了內外結合的訓練方式,按照我的理解,是外功為主的訓練方式,沒有看到李的訓練體系當中強調站樁靜坐等等純粹的內家訓練方式,但是我感覺李應該還在堅持內家訓練,沒有在任何著作當中看到或許應該是李的秘密吧。
首先推斷一下李的死因,如果不是暗算的話,應該是李的內氣修煉出了問題,突然頭疼,然後彷彿是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死亡,這個是典型的修煉內功出偏差的症狀,李的內功修為應該不高,但是有一定基礎,死前應該是正要突破某個關卡的時候,但是沒有名師指點,加上李自身的性格過於暴虐以及急躁,所以發生偏差是很正常的。
言歸正傳,討論李的內外兼修的發力效果和方法
李的絕對力量不算很大,比如臥推:
用72公斤重量進行3組,每組10次臥推,再用45公斤重量進行20~30次臥推
這個還不如我,在健身房裡面到處都是這個水平的,但是李的三角肌力量巨大:
伊魯山度說曾親眼目睹李把56公斤的槓鈴水平前舉並停留片刻
這個就很少見了,基本上是專業舉重運動員的水準了
另外,李的前臂和手指很有必要提一下:
“布魯斯的前臂和身體的比例是我所見的人中最大的,他不但前臂異常發達,而且還擁有一雙鐵拳和十隻鋼指,真是太可怕了”
好了,可以討論李的發力效果了,首先討論著名的寸拳:
他曾將一個由鋼絲條編制的頭盔一拳擊個“坑”,而這個頭盔事實上已經經受住了好幾次砸擊 。
李小龍的絕招還有他的“寸拳”(One- inch Punch)。他擊出的“寸勁”可將一名體重45公斤以上的人擊出相當一段距離。泛美柔道冠軍海沃德·小本(Hayward Nishioka)曾領教過這種拳的滋味,每當一提起這件事他就不無傷感地說,怎麼也沒想到李的拳頭竟如此厲害。當時他從後面抱住李,以為李動彈不了,沒想到李只抽動了一下身體,回頭就是一拳,小本只覺得自己飛行一段後撞到牆上再摔倒在地上,就這一拳使小本躺倒很久才恢復。
這裡的描述已經和內家發力效果非常接近了,發力距離極短,但是力量極大,以李的臥推成績,能夠在三釐米[實際上接觸敵方身體之後應該還有一個作用長度,而就是這個力量作用長度能夠把推力轉化成作用在對方身上的功],或者說十釐米的力距之內讓一個成年男子空中飛行一段距離,很明顯已經突破了前面討論的推鉛球的方式 。
腿部發力:
那時李剛剛把家從卡佛城搬到洛杉磯貝爾空港。在李小龍新家的院內,懸掛有兩隻很重的沙袋,大約有135公斤重,我幾乎都移不動它,然而李對我說,‘嗨,威利,看著!’接著他就飛起一腳把它踢悠得老高,幾乎碰到了天花板,然後又重重彈回來,李小龍的力量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從臥推以及三角肌的力量可以推算,李的腿部力量在專業舉重運動員當中不算高的,但是這個打擊效果,全世界最強的力量專案運動員也做不到[我自己踢足球,在足球場上算是腿部力量巨大的,準確出球距離可以橫跨半個球場,但是踢40公斤的沙袋基本上沒有大的反應,要用蹬的才能讓沙袋晃起來],這個打擊效果也只能用內力解釋 。
另外的只能用內力或者氣解釋的現象是李的手指:
‘他最喜歡和剛認識的女性玩的遊戲就是讓對方全力咬他的手指,然後上面不留任何痕跡’
一根手指做俯臥撐
這些討論證明,確實存在超過採用現代西方科技方式能夠解釋的發力效果,或者說打擊效果,這裡的李小龍不過是半個內家,大半個外家,後面討論純粹的內家 。
古代內家高手如張三丰,少林以及禪宗高手等等,很多事蹟接近神話,後面討論最高境界的時候再討論
先討論一下純粹內家發力的代表人物郭雲深
郭雲深號稱半步崩拳打天下,半步崩拳實際上是最簡單的一路拳法,大概是形意拳五行拳裡面練習要點最少的一路了:
半步崩拳的動作以“三體式”站立,左腳左拳在前,右腳在後,右拳置於右肋旁,虎口向右。進步時,左腳向前蹚而進,右腳隨之跟步;同時右拳內擰向前打出,虎口向上;左拳在兩拳相交時收回,虎口向左,置於左肋旁。如此兩腳一日堂一蹬,總是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拳一出一入,接連不斷,勢如連昧箭,在打崩拳時,出左拳為順步崩拳,出右拳為拗步崩拳 。
但是,這路最簡單的跟步衝拳,在郭雲深的手上施展開來,成為一代傳奇,最常見的描述是
“莫櫻其鋒,當者必飛丈外 ”
這裡也包括了‘掌力將碗口粗的白蠟杆一格即斷’的“鬼八卦”焦蘿夫,三戰皆飛 。
郭雲深還有兩個方面的武學能力表現,一個是動作快,電光石火,人動拳到;一個是反應敏捷,‘不管對方拳棒有多快,皆能避之’,結合上他的爆發力極強的崩拳,很是風光,堪稱一代大家 。
郭的半步崩拳,純粹以爆發力取勝,不管你的體重,防禦能力,是否練過鐵布衫等等,一律一拳擊飛,還有,郭的崩拳已經到了只要接觸一點點,就可以擊飛壯漢的地步,這個爆發力已經超過李小龍很多了,屬於典型的以內家功力取勝 。
郭雲深的內力訓練方式,基本上是形意拳的最基本訓練方式,和現代體育系統的爆發力訓練完全兩個路數,可以說,所有中國內家功夫訓練體系都和現代體育的訓練體系截然相反。
現代體育訓練系統當中,對爆發力的訓練強調大重量,少次數,長恢復週期,鉛球和舉重運動員都是這個訓練方法,並不進行高強度的耐力訓練,我在上海源深運動中心見過一次國家田徑隊的一個鉛球牛人訓練,作半蹲,槓鈴已經被壓得非常的彎了,重量在四百公斤左右,只作三四次,然後就休息三五分鐘,那廝整個力量訓練過程中,每組間歇都很長,用的重量都極大。
現代訓練體系認為,高強度耐力訓練對爆發力有損害,這個是典型的外家訓練方式
而郭雲深的訓練體系,完全沒有重量訓練,按照現代訓練標準看來,郭雲深的訓練體系是一個完全耐力性的訓練體系:
“郭雲深自幼嗜武如命,起初雖遍投武師,行走坐臥無不用功。能然先生待客會友時,眾徒均可得閒稍歇,唯郭雲深恭謹侍奉不離師之左右,能然先生與友長談時,郭雲深則站定三體式,立於師之身後聆聽,任攀談良久而終無倦色。能然先生常外出訪友,坐騎是一匹腳力極健的大青驢,郭雲深每逢師出即在後以崩拳緊緊跟隨。能然師甚為感動,乃定郭雲深為衣缽弟子,悉數相授平生拳法之所得,郭雲深更寒暑不易,朝夕苦練,僅崩拳每日必操萬遍” 每日萬遍,這個運動量基本上超過跑個一萬米了,那麼,是什麼因素讓郭雲深練出來如此之強的爆發力和反應速度呢?按照現代科學訓練體系的方法分析,郭雲深應該被訓練成一個純粹的長跑運動員才對呀?
這個是我們下面要討論的主要內容
前面討論了內力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表現,下面逐步進入內家功夫的全面探討,主要集中在下面這些問題上面討論,引用的內家功夫練習方式主要採用形意和太極
如果說內家功夫訓練是純粹的次數的積累的話,為什麼只有少數的內家高手最終形成了恐怖的戰力,而絕大多數練習內家的選手甚至於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壯漢比較的戰力?
內力的訓練方式有什麼根本性要點或者說共性?
內力的發力過程大概是什麼樣的?
內力和絕對力量的關係
內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是怎樣形成的?
內力訓練是否存在極限?
內力的生物穿透性
好了,可以說大概開了個頭,這些問題討論完再接著討論‘料敵機先’的終極境界,最後討論內家功夫和佛道追求的關係,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一個對武學境界的總體描述了 。
首先討論戰力問題
綜合種種論述,與周圍實際看到的練習內家功夫的人比較,加上自己的推論,很容易產生這個問題: 如果說內家功夫訓練是純粹的次數的積累的話,為什麼只有少數的內家高手最終形成了恐怖的戰力,而絕大多數練習內家的選手甚至於形不成可以和普通人中的壯漢比較的戰力?
如果說內家功夫訓練和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成正比的話,內家高手應該是一個類似於外家高手的梯隊,就是根據每個人的‘內家天賦’以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按照金字塔形正態分佈的一個戰力排列,但是,和外家以及現代體育訓練體系產生的結果迥然不同,內家高手的分佈是一個極其不規則的形態
比如說舉重的訓練成果排列吧,基本上按照體重以及訓練時間排列,如果你的體重在70公斤,每天訓練一個小時,那麼,一年之後,兩年之後,三年之後你能夠達到什麼水平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基本上是在某個水平之內上下百分之三十之間波動,最高的那幾個是天才好的,最低的是實在笨蛋的,中間的就是普通人,是一個標準的正態分佈,基本上所有的現代體育專案都有這個特徵,但是,內家高手的訓練結果完全不同,我們看看太極和形意兩門的大概訓練結果。
太極的訓練結果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大概就是一萬個左右太極門的人裡面,會有一個真正形成戰力的,當然,這個戰力就很恐怖了,基本上是那種打幾百個壯漢不成問題的,現代社會彷彿已經沒有了,以前的楊露禪,孫祿堂等等都形成了這種層次的戰力,但是,絕大多數的太極子弟,窮其一生也形不成可以明顯高過哪怕一兩個普通壯漢的戰力,基本上不存在中間狀態的
形意的訓練結果好一些,大概可以分成三個梯隊,一個是郭雲深那個地步的,萬千人吾往矣,打你們個落花流水;一個是稍差一些的一個檔次,可以獨自對付三五十個壯漢,多了不行,或者說碰到外家高手也有可能失敗;最差的檔次也能打贏兩三個壯漢,形意的三個層次的分佈大概是[按照能夠實際拜師的人算]1:10:1000,也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現代體育訓練體系訓練結果的資料[超不嚴謹估算,但是大概不錯]
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個結果呢?
從浩如煙海的格鬥類別文章當中,從我們的日常體會當中,從相對可靠性較高的一些門派的掌故當中,我們可以大致定義一下內力的擊打效果和純粹肌肉力量的極大效果之間的差別
首先是被擊打物件的物理運動方式不同[以後的各類討論一般是說人與人之間的格鬥]
純粹肌肉力量造成的被擊打物件物理運動方式一般是踉蹌後退,倒地,倒地後向後滑行等等,凌空飛出的情況也有,不過一般是表演或者說被擊打物件正要跳起來的時候被擊打,這個不算擊打效果
內力的擊打效果,可以分成陽勁和陰勁兩種,陽勁造成的擊打效果一般是離地飛起,凌空飛行1-6米不等之後落地;陰勁的擊打效果一般是被擊打物件原地不同,力量全部作用到內臟器官上面,給內臟造成巨大物理傷害(類似於武俠小說當中的摧心掌之類的武功)
其次是被擊打物件的主體感受完全不同
大家都應該有過打架,被車撞,從高處掉到地上等等類別的經歷,那麼,對純粹肌肉力量打擊的自身感受應該都比較清楚,引用幾句和全盛時期的泰森幹過仗的拳擊手的描述
‘像火車頭撞過來一樣’‘象大木樁撞過來一樣’‘彷彿被汽錘砸了一下’
這個就是純粹肌肉力量的頂尖高手能夠造成的被擊打物件主體感受了,從各種掌故,個人體會訴說當中可以推測,被內力當中的陽勁擊打的感受一般是‘有如電擊’‘還沒有感覺就飛起來了’等等,被陰勁擊打的人一般沒有任何主訴感受,因為內臟當中沒有感覺器官,最後是可以造成的傷害不同。
純粹肌肉力量可以造成各種各樣的面板裂傷,肌肉挫傷,骨折等等型別的傷害,頂尖高手如果打擊防護力和普通人一樣的對手,可能造成內臟傷害,比如泰森全力以赴打一箇中學生的胸部,可能造成肺部組織傷害,但是一般來講極其困難,因為人類內臟在骨骼和肌肉的嚴密保護之下,純粹外力擊打要造成損傷需要極大的力量,比如汽車撞。
內力不論陽勁陰勁,在高手用來,都可以控制傷害程度,從只造成物理運動,不形成任何疼痛感覺以及人身傷害,到不造成任何物理運動,但是造成內臟嚴重損害都可以做到 。
之後談一下內力的訓練方式
內力的訓練方式有三個不同的體系
第一個是由外而內,少林的體系大體如此,不過現代社會的少林,能夠走到內家地步的高手我估計已經沒有了,具體原因隨著討論的深入會揭示出來,當然,少林也存在後面兩個類別的訓練體系
第二個是內外兼修,李小龍屬於這一類,不過李急躁的性格導致後期的時候偏向於外家,並且(我一直這樣認為)導致了內功出偏差暴斃,形意,武當大體屬於此類,這個類別的弟子一般能夠形成較強戰力,但是能夠形成純粹內家戰力的極少,不知道武當怎樣,形意門彷彿已經沒有這個層次的人出現了
第三個就是純粹內家,太極是代表,這個路數的訓練體系就有上面提到的缺陷,99.99%的人終生找不到門路,只能當作養生術來練習,最終基本形不成任何戰力,萬分之一的人形成戰力了,但是這個時候一般來講追求也已經變了,刻意追求戰力的人很難入門。
內力的物理屬性,陰陽兩種內力有不同的物理屬性,陰勁等到後面討論完了內氣的生物效果之後再談,以下不專門說明的話,專指陽勁 。
從內力的物理擊打效果來看,能夠在極短的接觸距離內(電擊感覺,寸拳都證明接觸距離極短)造成一個非常大的物理運動效果,按照做功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知道,作用在被擊打物件身上的力量是極其大的,用‘爆炸性’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
做一個多重近似計算,因為在這個計算過程中多種因素均無法精確獲得,所以只能近似,比如被打擊人的原本執行狀態(一般應該是向打擊者衝過去的),被擊打之後飛出的角度,精確飛行距離,被擊打人體重等等均無法獲得精確資料,所以按照大概值做一個估算 。
假設打擊之後和對手接觸距離在10-30釐米之間,對手體重60-90公斤,飛行距離2-6米,出手角度為理想角度,對手初始速度為零等等條件下,大概打擊力量應該在[我沒有仔細算,這裡主要問題是角度和飛行距離的問題,那位有空算一下]:
1-3噸
步槍的最大膛壓可達到1200~3000kg/cm2,作用距離在40-60釐米(1.2-3噸/cm2,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資料,如果有子彈的面積達到1cm2,則子彈口徑在60毫米上下,那麼,取上限3噸,如果使用穿甲彈的話,可以穿透相當厚度(哪位算一下,我的估算是3釐米以上)的鋼板了)。
泰森的重拳採用打擊力量測試儀器獲得的結果在1噸以下,500-800公斤之間,但是這個資料並不是泰森的真實爆發力,而是在一個相當長的揮拳過程中積累的動能在一個短距離內轉化成機械能加上自己的力量所得的結果,內家高手相對來講少了揮拳距離的動能,對於泰森這類的外家人物,可以認為在接觸後發力的條件下,其力量等同於自己做臥推這樣的動作是能夠負擔的重量,泰森的這個資料大概在150-200公斤之內,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內家高手在短距離,短時間內的爆發力量相當於泰森這樣的外家頂級高手5-30倍,這是一個相當令人吃驚的資料,已經違背了從肌肉拉力角度推算的人類最大力量素質。
關於人類肌肉力量的研究,那個‘所有肌纖維向一個方向收縮,可以產生25-30噸的拉力’的說法,是在描述一種極限狀態,轉化成人體的實際物理運動,要損耗很多很多,比如說,半步崩拳,基本上相當於類似臥推的動作,這個動作當中,能夠接近於理想發力角度的只有快伸直胳膊階段的三頭肌的運動,其他的胸肌,三角肌都只能發揮極小的力量,比如說胸肌吧,在向前揮臂過程中,胸肌是以一種槓桿作用的形式發揮作用的,就是以上臂和肩膀骨骼連線處為支點,以胸肌三角肌和上臂連線點為動力矩,以支點到肘關節為阻力矩的一個槓桿(實際上這個估算還忽略了胸肌和上臂連線的角度問題),這個槓桿的工作效率絕對在5/1以下,按照我的大略估計應該在6-8分之一,所以那種按照胸肌重量在整個肌肉重量當中的比例計算,乘以25噸的演算法絕對是不科學的(比胸肌大的主要有臀部,腿部和後背,那麼,半片胸肌算成25分之一的總肌肉重量不過分),按照這個演算法的結果應該胸肌可以發出的最大力量在1噸左右,但是透過這個槓桿傳遞,最大值應該在200公斤上下[這裡忽略了一片胸肌和兩片胸肌的誤差,原則上說,在極限條件下,比如,在最容易用力的角度,0.1秒的爆發時間,能夠爆發出來兩倍的力量是正常現象],這個也和我們在健身房看到的現象符合(我自己100公斤,我們健身房裡面120公斤上下的有四五個,140公斤以上的兩個)。
這個說法完全無法解釋內家高手能夠在瞬間爆發出來的1-3噸的打擊力量
計算的結果和我們看到的推槓鈴的結果一致,都在200公斤上下,但是,內家高手在擊打瞬間,爆發出來的力量平均在2噸上下,這裡有十倍的差距,都在什麼因素上面呢,會產生什麼問題呢,我們一一分析
可能湊夠這2噸的力量的因素
1、透過某種形式的協調,把腿部力量,腰部力量累加上來,類似於你肩膀上扛著巨大的重量,向斜前方60度角用力的時候,這個時候可以把腰部,肩膀,大腿,小腿,胸部的力量完全協調起來用力,可以產生相對很大的力量(實在想象不出來的想象一下拔河)
2、改變刺激肌肉的方式,擴大刺激訊號,導致在短時間內發出更大的力量,儘管透過實驗證明,電刺激可以導致肌肉收縮,但是,我可以負責任的斷言,人類實際的肌肉收縮不是電刺激引起的,而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純粹的生物刺激,我們這裡稱之為精神刺激(具體淵源不深入了,後面做簡單討論),(要論證電刺激不是肌肉收縮的根源很容易,透過各種形式的肌肉力量對比就可以知道了,比如在二頭肌上面通電,你會發現一個相當強勁的電流才能夠刺激二頭肌產生最大程度的收縮),正常狀況下,指揮肌肉收縮的精神刺激強度始終在某個範疇以內,在內家高手發力的瞬間,這個刺激強度可以極大的擴大,類似於採用220-380伏特的電壓刺激肌肉,對一般人來講,這個電壓的刺激結果是肌肉痙攣(實際上我自己的幾次觸點經驗都不是痙攣,而是急劇的肌肉收縮,爆發出來的力量遠大於平常,曾經有一次,用鐵絲插到動力線插座裡面,被電擊,刺激後的動作是揮手,把那根鐵絲————仿製佐羅的細劍,一下子甩到了30米開外,回想起來,僅僅利用了二頭肌的力量而以),但是,對於內家高手來講,這個強度的瞬間刺激能夠正常發力並且進行控制
可能產生的問題:
骨骼和韌帶的強度問題,原則上來說,如果在2噸的力量下,還要做一個翻腕的動作(腕部旋轉是非常常見的增加內力穿透性的手段,類似於子彈的旋轉),那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一般結果應該是韌帶斷裂或者骨折
強度問題的更加極端的例子是採用指尖發力的時候,即使只有1噸的力量,如果用1-4根手指的指尖發出,必然結果還是折斷,不信的話你試試,用500公斤的槓鈴樹起來,把四根手指向上支撐,一下子保證全斷
看看這樣說夠不夠科學。
從細胞結構上來講,下面是真核細胞的一個簡略描述:
[質膜
細胞表面的一層單位膜,特稱為質膜(plasmolemma;plasma membrane)。真核細胞除了具有質膜、核膜外,發達的細胞內膜形成了許多功能區隔。由膜圍成的各種細胞器,如核膜、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溶酶體等。在結構上形成了一個連續的體系,稱為內膜系統(endomembrane system)。內膜系統將細胞質分隔成不同的區域,即所謂的區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區隔化是細胞的高等性狀,它不僅使細胞內表面積增加了數十倍,各種生化反應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而且細胞代謝能力也比原核細胞大為提高。
二、細胞核
細胞核(nucleus)是細胞內最重要的細胞器,核表面是由雙層膜構成的核被膜(nuclear envelope),核內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質構成的染色體(chromosome)。間期染色體結構疏鬆,稱為染色質(chromatin);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凝縮變短,稱為染色體。其實染色質與染色體只是同一物質在不同細胞週期的表現。染色體的數目因物種而異,有的如蕨類植物Ophioglossum reticulum的染色體數多達1260個;有的如馬蛔蟲 Ascaris megalocephala 只有兩條染色體。核內1至數個小球形結構,稱為核仁(nucleolus)。
三、細胞質
存在於質膜與核被膜之間的原生質稱為細胞質(cytoplasm),細胞之中具有可辨認形態和能夠完成特定功能的結構叫做細胞器(organelles)。除細胞器外,細胞質的其餘部分稱為細胞質基質(cytoplasmic matrix)或胞質溶膠(cytosol),其體積約佔細胞質的一半。細胞質基質並不是均一的溶膠結構,其中還含有由微管、微絲和中間纖維組成的細胞骨架結構。
(一)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1) 具有較大的緩衝容量,為細胞內各類生化反應的正常進行提供了相對穩定的離子環境。
2) 許多代謝過程是在細胞基質中完成的,如①蛋白質的合成、②核酸的合成、③脂肪酸合成、④糖酵解、⑤磷酸戊糖途徑、⑥糖原代謝、⑦訊號轉導。
3) 供給細胞器行使其功能所需要的一切底物。
4) 細胞骨架參與維持細胞形態,做為細胞器和酶的附著點,並與細胞運動、物質運輸和訊號轉導有關。
5) 控制基因的表達與細胞核一起參與細胞的分化,如卵母細胞中不同的mRNA定位於細胞質不同部位,卵裂是不均等的。
6) 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加工、運輸、選擇性降解。
(二)主要細胞器
1.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由膜圍成一個連續的管道系統。;粗麵內質網(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表面附有核糖體,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內質網(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表面沒有核糖體,參與脂類合成。
2. 高爾基體(Golgi body;Golgi apparatus):由成摞的扁囊和小泡組成,與細胞的分泌活動和溶酶體的形成有關。
3. 溶酶體(lysosome):動物細胞中行細胞內消化作用的細胞器,含有多種酸性水解酶。
4. 線粒體(mitochondrion):由雙層膜圍成的與能量代謝有關的細胞器,主要作用是透過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5. 葉綠體(chloroplast):植物細胞中與光合作用有關的細胞器,由雙層膜圍成。
6. 細胞骨架(cytoskeleton):由微管、微絲和中間絲構成與細胞運動和維持細胞形態有關。
7. 中心粒(centriole):位於動物細胞的中心部位,故名,由相互垂直的兩組9+0三聯微管組成。中心粒加中心粒周物質稱為中心體(centrosome)。
8. 微體(microbody):由單層單位膜圍成的小泡狀結構,含有多種氧化酶,與分解過氧化氫和乙醛酸迴圈有關]
細胞之間的通訊方式主要包括膜表面受體介導的訊號轉導,胞內受體介導的訊號傳導,可控性蛋白降解與訊號轉導等三種方式
細胞的骨架主要包括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
內家功夫與武學最高境界之22006年08月03日 下午 06:05那麼,從這個層次上來說,是不是存在達到我們這裡討論的內家功夫所要求的物理功能,從各種效應表現上推算,大概應該是哪些因素被強化了,這些因素是不是存在強化到那個地步的可能,透過什麼樣的訓練可能強化這些因素
如果從細胞生物學的角度可以論證出來內家功夫言之不虛,則剩下的問題就是一個實驗物件了,實在不行的話,我自己修煉到有感覺之後也可以充當實驗物件,不過,現在要想從實驗的角度證明在活人身上細胞層次的生理變化,還很困難,普遍的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都是把細胞分離出來放到電子顯微鏡下面看的,那個時候肯定觀察不到氣
這段時間,由於對內家功夫的探討的需要,深入了一下現代生理學和細胞生物學,後者基本上代表了西方醫藥學的真正基礎
呵呵,很是失望,可以這樣給一個定論:
不論從研究手段,研究思路,推理思路,驗證思路,任何方面來講,離整體科學,還差很長很長的距離,並且,其中有好多段,彷彿屬於完全無法逾越[展望三十年的技術進展,依然無任何希望]的東西
就說我們現在討論的內氣吧[更加複雜的領域還有很多,比如精神系統,生殖系統],僅僅牽涉到最適合西方科技體系研究的各種物理特性,已經基本上沒有手段能夠研究在一個完全正常,活躍狀態下的人體發生了哪些細胞層次的狀態變化
然後,從研究方式上,依然走一個實驗科學的思路,沒有辦法觀察到整體現象[大白鼠都是用的探針,沒有辦法活著放到電子顯微鏡下面],然而依然堅持,沒有觀察到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東西,完全沒有想到,自己觀察到的東西都是僅僅某個物理量,或者已經極大失活的細胞
從研究方式和研究思路上綜合,西醫離整體醫學不是越來越近,而是始終保持在一個距離,大概就是從地上跳到第一宇宙速度的距離
繼續討論細胞層次的內氣的概念之前[以後使用內氣代表內家功夫使用的氣,以於各種型別的氣區別],先看看黃帝內經的氣的概念:
人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基於氣的,氣的類別有:
[1、元氣。
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元氣根源於腎,由腎中精氣所化生,以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為基礎,又賴後天水谷精氣的培育。元氣的盛衰,與先天稟賦及後天的營養和鍛鍊,特別是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關。
元氣發於腎,透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內至臟腑,外達肌膚腠理,無處不到。
元氣推動人體的生長和發育,溫煦和激發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所以說,元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機體元氣充沛,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機體的素質強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調,或久病損傷元氣,就會出現元氣虛衰而產生種種病變。
2、宗氣。
宗氣是積於胸中之氣。
宗氣由肺從自然界吸入的清氣和脾從飲食物中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相結合而成。宗氣的盛衰與肺、脾胃的功能密切相關。
宗氣聚集於胸之“膻中”處。上出咽喉,貫注心肺之脈,下蓄丹田,經氣街穴注足陽明胃經而下行至足。
宗氣的主要功能有兩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二是貫心脈以行氣血。凡語言、聲音、呼吸的強弱,視聽的能力以及氣血的執行、心搏的強弱和節律、肢體的活動和寒溫等,均與宗氣的盛衰有關。位於左乳下的“虛裡”處(相當於心尖搏動部位),是診察宗氣盛衰的部位。
3、營氣
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脈中之氣。營氣富於營養,營氣與血關係密切,可分而不可離,常“營血”並稱。營氣與衛氣相對而言,屬於陰,故又稱“營陰”。
營氣主要來自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即最富有營養的部分所化生。
營氣分佈於血脈之中,成為血液的組成部分,循脈上下,營運全身。
營氣為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提供營養,並可化生血液,是血液的組成部分。
4、衛氣
衛氣是運行於脈外之氣。衛氣與營氣相對而言,屬於陽,故又稱“衛陽”。
衛氣主要來自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由水谷精氣中的驃悍部分,即性猛,最富活力的部分所化生。衛氣的特性是“驃疾滑利”,即活動力特別強,流動迅速。衛氣經肺的宣發,運分所化生。
衛氣的特性是“驃疾滑利”,即活動力特別強,流動迅速。衛氣經肺的宣發,運行於脈外,面板、分肉之間,燻於育膜,散於胸腹。
衛氣的主要功能有三方面:一是護衛肌表,防禦外邪入侵;二是溫煦臟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調節控制腠理的開合、汗液的排洩,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恆定等。
營氣和衛氣,都以水谷精氣為其主要的生成來源。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主內守而屬於陰,衛主外衛而屬於陽,二者之間必須協調,才能維持正常的腠理開合、正常的體溫和正常的防禦外邪的能力]
中國的傳統武技,把經驗學問和學科知識資料稱之為“經”。中國的“武經”,約可分為《兵經》、《功經》和《拳經》三大類,對於民間武技來說,主要工具書和參考書是《功經》和《拳經》。
中國傳統武技流派甚多,各有自己的《拳經》,互不通融。但是傳統武技的《功經》,卻驚人地相似,一望而知同出一源,那就是古傳《筋經》,亦即《易筋洗髓經》。
遺憾的是,中國傳統武技的各個流派,全面地系統地完整地繼承《易筋洗髓經》的所有專案的拳家幾乎沒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便是大家都無視甚至不願承認《易筋洗髓經》是一個科目複雜,機構龐大,制度周密的學術體系,而不是一個形式單純內容類似的單項功法。一大批聰明透頂的人管中窺豹盲人摸象坐井觀天,都說自己得到了《易筋洗髓經》的真傳,事實上恰恰暴露了他們的淺薄和無知。
現在,我將根據我對古傳《易筋洗髓經》多年來的研究,對號稱中華武術千古之秘的《易筋洗髓經》予以解密!
《易筋洗髓經》的整個學術體系,旨在造就和積蓄拳學運動必不可少的實力。這裡說的實力,包括體質、體力和心態。亦即硬度、韌性、力量、定力、意志。。。。。。。。。等等與身心相關內容。
《易筋洗髓經》體系,由五大類形式不同的單項功法組成。這五大類功法分別是:徒手自律運動、徒手互動運動、重力阻抗運動、弓態鼓盪運動和靜態修養運動。
千把攥、八段錦(拔斷筋)、十二式易筋經、十八式易筋經、大易筋經、八大勁功等等以及與其類似的體*功法,以及各種伸筋拔骨展筋疊骨之類的功法,都屬於徒手自律運動。
徒手自律運動的經典內容,原始的權威文獻源出唐代醫書《千金方》,祥見《易筋經勾沉》。
推輓、搖手、角力、扳手腕、頂牛等等雙人對抗運動以及其他類似運動,都屬於徒手互動運動。
徒手互動運動源於古代的角力,歷史溯源可至漢代甚至更早。
揉石球、打樁板、抖大杆、拉硬弓、舞石鎖、搬石墩、少林七十二藝中的眾多內容以及其他藉助用具練功的功法,都屬於重力阻抗運動。
重力阻抗運動源於古代軍事體育、傳統角力的基本功,但更多的內容則是出自歷代武人匠心獨運的發明創造。
以身體的特殊功態抗禦徒手或工具的擊打刺激的功法,都屬於弓態鼓盪運動。傳統的金鐘罩、鐵布衫、捅子功、蛤蟆功、“刀槍不入”之類的功夫,都屬於此類。
弓態鼓盪運動大約始於原始社會的巫文化,原本是降神表演的一項內容。後來漸被平民掌握,而成為江湖藝人的鎮山絕技。至於武人的大面積修煉此功,大約是元明以後的事,是冷兵遭官方查禁以後徒手搏擊成為主流之後的必須。
諸般坐功、窩功、站樁功、吐納導引功,都屬於靜態修養運動。
靜態修養運動源於古老的中醫養生術、道教的清修和佛教的禪坐。現存的多種檔案都足以證明這一點,所以這個結論是無可置疑的。
徒手自律運動以站樁為主。各家樁功形或不同,但公認正確的功法則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松樁、緊樁、緩動樁層層遞進,必依次序;伸緊、拉緊、原位緊層層加力,不二法門;上下、左右、前後緩緩往返,如弓弛張;提起精神、驚起四梢、鼓舞氣勢、莊重體態、意力專注、道外無心、久久行之,功自上身。透過徒手自律運動,身體素質和精神氣質都可以得到改善。
徒手互動運動,既纏鬥式的二人角力運動,明白地說就是摔苯跤。兩個人拼體力相互為難,竭力折服對方。此類苯跤不用巧勁,純以力對。徒手互動運動最能強壯肢體、協調動作、增長實力。在此基礎上匯入技巧,則立見“犯者應手既僕”之妙。此功法長力氣極具神效,可嘆近代武林感於“內家”,“盛行忘本”,武人恥為力士,此功蒙著久矣!
重力阻抗運動方法多多,利用外物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一種工具往往只能滿足一項需求,因此不同的要求就要採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練法。
揉石球、舉重擰大缸之類,主要增強實力;抖大杆、打樁板、斗大鞭,主要強化指掌;吊皮條、拉弓,主要強化臂力。。。。。。。透過針對性專項練習,專項實力就會大大提高。
弓態鼓盪運動是用外力來刺激身體,啟用人體的防禦潛能,增強人體的抗逆能力。弓態鼓盪運動能夠使身體對外力作出本能的阻抗反應能力,通俗地說就是能夠抗打。雖然透過俯臥樁的修證即可求得弓態而具備初步的抗打能力,但是透過自我拍打和沙袋拍打,進而採用棉布或皮革包裹的木板和木棒——現在可以用橡膠管或橡膠棒拍打,抗打能力更可望得到大幅度提高甚至有驚人表現。可以肯定刀槍不入絕對不可能,但承受鈍器擊打是不成問題的,當然應付拳打腳題自然足足有餘。
靜態修養運動是一種特殊的運動,這種運動的顯著特徵是“不動之動”,即保持身體靜止,改善呼吸運動,最佳化生理運動,深化心理運動。
靜態修養運動的功架有立姿、臥姿、正坐、盤坐多種形式,其中尤以盤坐最受古今養生家推崇。盤坐又分散盤、單盤、和雙盤三種,其中以雙盤(五心朝天)難度最大,相比而言效果最優。
盤坐是道教清修和佛教禪修的最重要的功課,是進入道境和法界的不二法門。宗教修養強調的是“以心入道”,所以靜修就是精神修煉法。
修行的人經過靜坐、入靜、入定的修煉,可以達到看破生死,洞達心性,四大皆空,天人合一之境。
平常人學習靜修,可以逐漸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意志和情緒,達到心境的平靜。進而可以淡化客觀影響,減少主觀慾望,開釋煩惱,解脫壓抑,而常存欣慰愉悅之心。人生態度和處世觀念將因此改變,從而產生人格、人性和人生價值的昇華。
盤坐的姿勢使原先分佈於下肢的血液向上體集中,從而使內臟和大腦等臟器得到充分的涵養和灌溉。這種特殊的有氧呼吸運動和血液調節運動以及與之相應的意識控制運動,對於溫養肌體、排除毒素、調理神經、修復創傷、益腎健腦、強心增智、使心態反撲歸真,使體態恢復自然良能的作用,在所有自然療法中,是不可替代的!歷經至少三千年以上的風風雨雨而不改初始,由此便可以想見盤坐的生命力。
對於武人來說,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理以及本能的直覺缺一不可,那麼,宗教般的靜修也就成為他們必不可少的修煉內容。
這個階段的推理目的在於嘗試解釋一下內氣的本質,執行原理,訓練方法的科學道理等等,但是不一定能夠圓滿達到目的,主要是西方科學太落後了,在生命科學方面,西方還處在白老鼠的階段,離人太遠
這個階段的研究方式,主要採用歸納推理,碰頭東西方的思路,就是從黃帝內經以及內家高手錶現出來的各種內氣效果,氣的定義等等,採用西方科學分析這些氣的定義分別指的什麼,應該具有什麼效果,是不是可能等等,可能到最後訓練體系也只能提出一個皮毛,但是沒關係,能入門是主要的,所謂登堂入室是也
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籌拍紀錄片《中華武術功力大賽》。
當時,中國武術界一位前輩提出建議,中華武術中有一種“宋氏通背拳”,非常擅長技擊,其代表人物就是河南洛陽偃師人宋天祥,只是不知現在這項武功是否失傳了。
隨後,有關部門便開始尋找宋氏傳人。
不久,宋鐵龍應邀“出山”。宋鐵龍現場表演的整套“宋氏通背拳”和掌劈5塊實心磚等表演,讓眾多武林高手喝彩不斷,宋鐵龍開始在武林嶄露頭角。
2005年5月,第二屆“中國武術華夏狀元爭霸賽”在湖南婁底市舉行。
51歲的宋鐵龍上臺時並沒有引起江湖人士的太多注意。然而他一出手,立刻技驚四座,做評委的武林前輩們馬上看出,宋鐵龍剛柔相濟、威風八面的招式,正是在武術界“失傳”數十年的“宋氏通背拳”。
比賽中,宋鐵龍騰、挪、閃、躍,身手不凡,根本看不出是50多歲的人了。
最終,宋鐵龍一舉囊括了武術套路、刀法、槍法、鞭法、功力5項比賽的冠軍,並將象徵最高榮譽的“金腰帶”系在了腰上。
2005年7月6日,安徽省淮北市舉行了一次全國散打爭霸賽。這個爭霸賽在武林中很有名氣,而決賽更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因為名不見經傳的河南“黑馬”宋鐵龍,在連負兩局的情況下,奇蹟般地連扳3局,將久負盛名的“鐵腿王”打下擂臺,成為新的“散打王”。“河南鐵掌”宋鐵龍頓時成為一顆武林“新星”。
“河南鐵掌”從此名揚武林。各地的武術、綜藝、娛樂節目紛紛邀請宋鐵龍。在電視熒屏上,“河南鐵掌”宋鐵龍一展風采:掌劈6磚、二指斷磚、鋼錐頭頂倒立等表演,令人歎為觀止。
神功不露
自幼得祖父秘傳“通背拳”一身武功40多年鮮為人知
1954年出生的宋鐵龍,是河南洛陽偃師市李村鎮人。他的一身武功正是爺爺宋天祥傳授的。
宋天祥是“宋氏通背拳”的創始人,在清末民初年間,是名揚陝西、甘肅一帶的著名鏢師。當時凡插上“神拳宋天祥”鏢旗的隊伍,幾乎無人敢犯。但飽經滄桑的宋天祥深知江湖險惡,不再願意將一身的本領傳授給兒子。
在宋鐵龍7歲時,宋天祥看到孫子的武術功底很好,是塊練武的材料,但又怕惹上是非,便秘密地傳授宋鐵龍“宋氏通背拳”。
宋鐵龍秘密練功,連他的父親都不知道。與宋鐵龍從小同床而眠的弟弟宋濤,也只是知道不論春夏秋冬,不論風霜雨雪,哥哥都是凌晨1點或2點起床,然後就不知去向了。等再見到哥哥時,哥哥肯定大汗淋漓,甚至身上帶傷。
宋鐵龍是到距村莊約3公里的一處山溝裡練功,他在腳上綁著25公斤的鐵鏈來回奔跑。那個山溝是亂墳崗,凌晨5點之前,這裡只有他“噼啪”的拳腳聲和貓頭鷹的叫聲。
從7歲開始到18歲參加工作離開家鄉,宋鐵龍練出了一身好武功。
宋天祥評價說,由於超強訓練和刻苦用心,18歲宋鐵龍的功夫已經超過了自己巔峰時期的水平。
宋鐵龍從不將武功向鄉親們“顯擺”。
說起不願意“顯擺”的原因,宋鐵龍說,爺爺曾經非常輝煌過,但由於授徒不慎,不僅兩個徒弟作惡喪命,還讓他傷透了心,因此爺爺在去世前曾經與宋鐵龍“約法三章”:第一不準與他人比武;第二不準參加比賽;第三不準輕易收徒。
2004年以前,宋鐵龍一直習武不輟,並恪守著這些祖訓,過著默默無聞、清苦平靜的生活。
“宋氏通背拳”重現江湖後,在武林中引起較大反響,慕名前來切磋、交流的人多了起來。宋鐵龍說,“宋氏通背拳”不僅可以作為賞心悅目的表演節目,更多是實戰。爺爺之所以不讓他與人交手,也怕將人家打傷出意外。
1999年,當時還是大貨車司機的宋鐵龍和攜帶鉅額現金的貨主運送價值20餘萬元的貨物,在湖南深山中遇到一夥歹徒。歹徒有20多人,手持兇器,攔下貨車。宋鐵龍跳下駕駛室,赤手空拳與歹徒展開搏鬥。他用“鐵布衫功”罩住自己,閃轉騰挪,腿腳並用,歹徒手中的棍棒不是被磕飛,就是被震斷,最後嚇得四散奔逃。
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邀請宋鐵龍拍紀錄片時,有數名日本武師欲“請教”宋鐵龍——向他發出挑戰。
第一個日本武師剛一進招,便被宋鐵龍欺身而進,一掌直擊胸窩,但宋鐵龍只是點到即止,那日本武師一個後翻,就勢抱拳致意。
第二個日本武師不服,上來過招,沒有三兩個回合,就被宋鐵龍一腳踹成單腿跪地。
第三個日本武師沒有上,只是遙遙抱拳以示佩服。
2005年,一個得到過世界級比賽第三名的法國柔道高手專程跑到洛陽,找到宋鐵龍,要求“切磋比武”。宋鐵龍沒有答應比武,只是讓他看看自己的演練過程。這名法國人目瞪口呆地看完中國功夫後,便“滿足”地離開了。
還有一次,一名泰國武師來到洛陽,自稱“鐵拳”,要與宋鐵龍一決高下。宋鐵龍同意與泰國武師“對拳”:兩人同時出拳對擊,強者勝。
憑著智慧和功底,一拳對下來,泰國武師的手出血不止,而宋鐵龍則只是輕微破皮。當宋鐵龍給這名泰國武師包紮傷口時,泰國武師豎起了另一隻手的大拇指。
現在,宋鐵龍漸漸出名,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獲得各項比賽金牌12枚。
傳承武術
世界在變 思維也得變 比賽交流才能弘揚中華功夫
記者問宋鐵龍:“從祖訓上看,你現在不僅與人比武,參加比賽,而且也收了一些徒弟,是否違背了跟爺爺的‘約定’?”
宋鐵龍說:“這不能說是違背了跟爺爺的‘約定’。第一,當時跟爺爺的‘約定’是在特定的年代下產生的,現在的情況已經與當時完全不一樣了。當初爺爺認真地教我習武,就是想讓我傳承、弘揚中華武術。第二,我現在基本上不與人私下比武。至於比賽,我只參加國家各級體育局舉辦的正規賽事或是各電視臺舉辦的比賽、透明性很強的體育競技或體育娛樂節目。”
宋鐵龍說,宋家有“三打三不打”的規矩。“三不打”即:不打倒地之人,不打動口之人,不打跑走之人;而“三打”是:別人要自己命時,見義勇為時,對外國武師的挑戰時。
宋鐵龍說,去年年底,有3名外國武師到洛陽挑戰。在一家大酒店內,宋鐵龍一邊吸菸,一邊看飯店的《服務指南》,當對手撲過來時,宋鐵龍只一招“柺子腿”,就踹倒了兩人。
宋鐵龍說,對於外國武師不懷好意的挑戰,打得過打不過倒在其次,關鍵是一定要敢於迎戰,“不能丟了咱中國人的臉,這就是宋家的祖訓”。
內氣可以發生外部可見的膨脹效應,這個也是很多次都看到的情形[當年陸國柱,以及部隊裡面的一些人,氣運到胳膊上或者後背上,確實出現明顯不是肌肉的塊狀物,這些都是我在二十幾年前的氣功或者各種武術雜誌上看到的照片]
那麼,什麼可能造成細胞的體積的急劇擴大呢?或者不是細胞體積擴大?
我們先論證後一個問題,究竟是不是細胞的體積擴大了
如果不是細胞體積擴大,則應該是其他物質造成了那些‘雞蛋大小的疙瘩’,一種很可笑的假說是‘氣’,喉喉,就是空氣的氣,不是我們正在討論的內氣
這種可能性可以立刻否定掉,人類真皮層,以及肌肉層,並沒有能夠讓空氣分子順利通行並且開闢出來一片空間的特性,所以,可以肯定不是空氣
菩提解太極拳經
[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肋下氣把襠撐,威音開勁兩捶爭,五指抓地上彎弓]
前兩句說站樁以及搏鬥基本姿勢,和形意當中的三體式要求時機非常類似,這個姿勢非常有利於內氣執行以及在意的指揮下協調全身力量爆發
後兩句是說太極練拳和打架的時候非常剛猛,強調下盤穩健,腳的物質抓地,全身保持弓箭步形狀
{————下面是王宗嶽解
虛靈頂勁,氣沉丹田。兩膀松,然後窒。
提頂吊襠,心中力量。
開合按勢懷中抱,七星勢視如車輪,柔而不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而己意先動。
由腳而腿,由腿而身,如練一氣。如轉鶻之鳥,如貓擒鼠。發勁如弓發矢,正其四體步履要輕隨,步步要滑齊。}
[舉步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宜右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
這裡說的是走架子走到後期,要開始走到輕靈的地步,同時,‘神內斂’說的是要把主動意識停止掉,不要讓主動意識發揮任何作用
虛實靈活掌握,但是,意在上面控制一切,神志掩藏起來時必須注意的要點
{————下面是王宗嶽解
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氣宜鼓盪,神宜內斂。
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凸凹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無令絲毫間斷耳。
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譬如將植物揪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損壞之速乃無疑。}
[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
站樁的時候,以及走架子在主動意識控制的時候,都要做到意守丹田,練習內氣
發力的時候,口中要出‘哼哈’之聲,這個說明我前面的快走架子,類似實戰發力的思路是極端正確的
緩應急隨理貫通,這個就容易多了,隨著你意想當中的敵人進攻場景,決定你自己動作的快慢,敵快你快,敵慢你慢,不過,這裡的快慢都絕非是大家看到的太極的慢動作,而是搏鬥過程中的快慢動作
{————下面是王宗嶽解
拿住丹田之氣,練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氣。
氣貼背後,斂入脊骨。靜動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氣。在氣則滯。內三合,外三合。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屈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人揹我順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與性惟一貫。由招熟而漸至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手慢手快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
動作忽快忽慢,進到敵人身邊,則動作放長遠,意思就是如果能夠近身打人,則應該儘量放長動作意念,爆發最強大力量,這個和形意完全一致
手慢手快,不論你感覺我慢還是快,你都是錯的,我完全跟著你的動作變化節奏
四兩撥千斤,這個地方就是說前面的那個借力打人,如果做對了節奏的話,很是牛查
{————下面是王宗嶽解
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蓋不外強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
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率自為人所制者,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
此論句句切要,並無一字陪襯。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師不肯妄傳,非獨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
[極柔即剛即虛靈,運若抽絲處處明,開展緊湊乃縝密,待機而動如貓行]
柔,剛,虛靈全都是狀態描述,根據敵人的進攻方式,比如右直拳,摔跤似的來抓,起腳,透過節奏變化傳遞過來的假動作,分別會有快慢虛實剛柔的區別,我都一一應對,並無一定成法
抽絲和緊湊,就是上面的狀態描述的延伸
關鍵的關鍵是最後一句,如貓行,大家都看過貓走路吧,走架子,實際打架,太極步法,身法,意念的關鍵點就在於:
如貓行
腳步似緩似急,隨時可以變化,全身如履薄冰,精神緊張,前爪[手]隨時試探,可快可慢,全部因敵而動
這裡所述,可用於實戰,走架子的時候,更要參考,還是那句話,一個節奏的慢是傻蛋,像貓行動那樣,忽快忽慢,走架子則是根據腦中敵人動作,敵快我快,敵慢我慢,敵人動作作老,敵慢我亦快;打架就更不用說了
{————下面是王宗嶽解
極柔軟,然後極剛堅。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藕斷絲亦連。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第一句在說,敵人上擊過來我掤之,敵人勢道已過我捋之,敵人近身纏鬥我擠之,敵人落在下方我按之,這四種近身格鬥的力量發放,全部要做到正中發力,站穩弓箭步,從後腳發力
第二句類似,拉(採),斜拉(挒),肘擊,肩靠四種發力方式[其實就是格鬥場景],就不是正中發力了,而是反方向斜角發力,比如丁字步等等步法
最後的八卦五行,沒有懸念,乃是講述步法之全無定法,應敵而動之根本要訣
{————下面是王宗嶽解
長拳者,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 ,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
眾位太極高手,我的拳經解讀和王宗嶽老先生的東西,有了一定出入[實際出入不大],完全吻合我上面說的訓練體系,這裡沒有一句話說太極走架子要沒有戰意,沒有一句話說太極打架要一軟到底,沒有一句話說太極走架子要慢動作,沒有一句話說太極推手是實戰訓練
給兩句批評也
後發先至
我認為功夫主要在這四個字上。
其他一些訓練都是以達到這個目的而採取的手段。
拿太極來說,
太極本意不是主動攻擊,這是我的看法,應該也是道家的觀點。
但不主動攻擊不意味著不攻擊,而是選擇是否攻擊以及攻擊的時機。
太極不主動去攻擊,那麼對方一旦攻擊,太極將立於不勝之地。
所以,要等對方攻擊後,但尚未攻擊到本身的時候,進行躲避(如果必要)的同時開始擊打對手。
那麼這樣的話,對方不得不變化,或者不能變化完畢就被攻擊中了。
那麼每個回合都這樣,太極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功力同自己等或稍微高一點的對手(非太極),估計是要吃虧的,功力不如自己的就完蛋過了。
那麼如何做到 後發先至?
我是這麼認為的,武術的套路,應該是積累起來的。
後來某個人把一些動作有機的連貫起來。
這個有機,指的是在一招的完畢後,要使用的下一招要把對方的各個閃躲路徑都涵蓋在內,在實戰的時候,對方往哪方向躲,採用哪一招,因此有一招分多少式一說(我認為一式對應一個路徑上的處理方案)。
但如果對方不是按規矩出牌,也就是沒有涵蓋到他的躲避路徑,估計就要重新來過。
上面的這種套路是定式的武術。
而太極的非主動攻擊性質,定義了他不能有招,也就是說整個球面上(以被攻擊者為球心)都可以打擊和回擊。
沒有招式,也就是沒有定式。
打出的哪一招都是招式,又都不是的。
這要求反應快,出的招能正好找到對方的力薄弱的位置。
雲兒飄MM說的 敵人勢道已過我捋之。(估計四兩拔千斤也就是指這個說的)
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敵人的薄弱位置無法達到,那麼就可以躲避就躲避,
可以攻擊就攻擊,都不能做,就硬擋。這裡的原則應該是保護自己為主,打擊敵人第二,躲開對方的攻擊第三。
當然 如果能夠重擊敵人,那麼自己稍微犧牲一下也是划算的。
有招數或稱定式的套路式的武術,其實是一路佔先機,按照特定路子走。一旦被對方突破,肯定要吃虧。融會貫通的高人,估計就不會按照整個路子走。所以有招式的要麼是剛猛的-----保持攻擊性和不可還手性,要麼輕靈------具有閃避的空間和收拾對方的慢的地方。
而太極式的是首先儲存自己,很難被突破,被突破也能儘量的減少自己承受的打擊。
太極應該要求在確定能夠擊中對方的時候,加大力量攻擊。
這要求發力能夠隨心和短距離。
而在不能保證的時候,力量不會特別的大----儲存實力。
[太極拳訣中有一句:“力出於骨, 勁由於筋”。 這裡的筋其實仍然是指肌肉, 只不過是肌肉的一種特殊的使用方式。 內功拳的巨大殺傷力是科學運用人體肌肉和骨骼的結果, 沒有任何神秘可言。
它是基於兩點:
1. 肌肉的非線形特徵
2. 骨骼的最佳承力角度
肌肉的力量是非線形的, 有一段力量最大、速度最快、消耗最小的距離。 這段運動距離就是內家拳所謂的“筋”。 內家拳就是要養成這種獨特的肌肉使用習慣。 練健美的方法是內家拳最反對的。
人的每塊骨骼和關節有其最佳的承力角度, 在這個角度上力量可以大到無法想象。 以脊椎為例, 脊椎骨間的緩衝是液壓, 只要正面受力幾千斤都沒問題,一但產生過度彎曲,很快就會受傷。 骨盆也是。 常人別說用力, 就是站的姿勢不對都會傷了脊椎。 人體一但不用力很快肌肉骨骼就會萎縮,人體鈣質最先流失、也最嚴重的就是脊椎和骨盆,全因常人少用脊椎和骨盆承力。 四百公斤的重量, 我能蹬近百下,用的是腰力和骨頭, 其實很輕鬆。四川山民還能背三、四百斤的豬, 走二、三十里山路, 就是用的骨頭承力, 用力科學,累是累,但並非不可承受。 諸位可做個實驗, 找根豬腿骨, 平放在案板上, 豬腿骨只要兩頭有支撐, 就是用斧頭都劈不斷; 但是提起豬腿骨, 讓另一頭懸空, 用刀背輕輕一彈就斷。
所謂太極懂勁就是在師傅的引導下學會用腰腿的骨頭一節節上來承任何方向的力。 只要用力對了, 師傅一下就感覺到了。 師傅一聲“好”, 從此記下這種感覺, 慢慢加重, 越練越骨壯筋強。 此所謂“脫胎換骨”者, 每個人的骨骼都要些小缺點, 正確用力可以糾正回來, 這個過程需要幾年。 此後, 便可不敗。
內功打人其實是用骨骼頂人。 太極四字秘訣“敷、蓋、對、衝”, 就是調好骨骼對著你, 腳往地下蹬, 再加上他衝上來的動量, 骨骼的巨大而短暫的一頂能一下就能打得對方筋骨錯位。內功的每一招都是擺好骨頭架子, 16字真言:“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就是擺骨頭架子的關鍵。內功的每一招,動作小,但有骨力。西方拳擊除了很近身的鉤拳, 少有有骨力的。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與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與圖片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刪除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