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練武的人喜歡說老祖宗保守,真功夫老是藏著掖著不傳。那麼是不是如此呢?是也不是。我們知道真正的功夫是得之不易的,要經過多少祖輩們的努力才創造出來並予以完善。那麼自然沒有道理不傳給自己子孫,而是傳給外人啊?更何況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傳,而是後人不下苦功去學,我都教了,你不練,誰也沒法子啊;更有的人不尊師重道,什麼都不願意付出,只想學會就走,然後胡作非為,這樣的人敢教嗎?
真正的功夫是要為徒者清正秉為,認真求教,方可授真的。當然,為了讓人們知道真正的功夫是什麼,老祖宗們早就把功理全都公之眾了,可是後人們多沉迷於操練拳腳,不能沉下心來讀書,學習文化。以致於苦練經年,卻往往誤入歧途,功夫荒廢。內家拳與外家拳是不同的。很多人嘴上都會說,但是一練起來就會拋之腦後。“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這是老古話了,基本上練武的多聽說過,可是現在練內家拳的,有幾個真正重視的?
凡是練拳的,必然都要外練筋骨皮的,不練筋骨皮的不是武功。當然最近很多太極拳因為流傳過快,很多所謂的大師們往往是參加幾個學習班,沒練多久,就開班授徒了,也有的是學習多年,可是沒有真正的下苦功練過。因為沒有功夫,只有嘴炮,所以筋骨皮就不敢提了,當然這些大師自己也沒有內練一口氣的功夫,教的拳也是如此,因此編出來很多假大空的太極技擊。同樣的,“內練一口氣”在很多練習內家拳的專家那裡,也多隻剩下嘴炮了,甚至有的連嘴炮都沒了,直接反對內力,說內力太玄幻,此等人更為可惡,別人掛羊頭賣狗肉,他們掛著傳統功夫的名,卻在反對著傳統功夫。
內家拳的核心功夫就在於這“內練一口氣”,溫養元氣是內家拳的第一宗旨。傳統內家功夫是練養相兼,練就是鍛鍊,養就是溫養。這一點是跟外家拳和現代體育有最根本的區別:他們是重練而輕養。當然現代體育已經開始慢慢的把溫養和生息重視起來了(這一點外家拳跟現代體育差得太遠了,不管是肌肉的鍛鍊方式的合理性和效率都遠落後於現代體育 ),專業運動員的高強度鍛鍊後會有熱水沐浴,按摩,平時的飲食都很注重營養搭配,這一些方面比大多數練習傳統內家拳的人都要強。但是他們的這種休養生息的方法是比較淺顯的,只有事後溫養,鍛鍊時還是以鍛鍊肌肉為主,缺少內在的鍛鍊,氣脈的溫養。
我們可以看一下現代體育的鍛鍊方式,他們在運動中的溫養多是體現在爆發力運動前多做些準備活動。鍛鍊完後做些放鬆動作,這些年來也開始注重做瑜伽了,這也是現代體育的一個特點,他們在不斷的進步著。當然現在社會上流傳的瑜伽也多已失真,沒有了內煉的內涵了,他們修煉只是起到簡單的拉伸放鬆和鍛鍊心靈的注意力而已。所以現代體育的一些高強度,大運動量的特殊鍛鍊,都是一週兩練或三練的,就是說練一天休息一到兩天。這是因為他們的高強度鍛鍊已經傷害到人體,不得不休息一兩天來讓人體恢復過來。而傳統內家的很多功夫是多要求一次鍛鍊4個小時以上,中間不得中斷,每天必須堅持的。這就是內家拳的與眾不同之處,他在鍛鍊筋骨皮的同時,也在內煉一口氣,練養相兼,旋傷旋補。
張三丰祖師有言:“學太極拳為入道之基;入道以養心定性,聚氣斂神為主。故習此拳,亦須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擾之,氣不外聚,神必亂之。心性不接,神氣不相交,則全身之四體百脈,莫不盡死,雖依勢作用,法無效也。”這也是很多練內家拳人忽視的地方,當年我也曾經犯過這種錯誤,練功時總想快點出功夫,然後刻意加大練功難度,加長練功時間,卻不知已經違反了老子的自然之理,也違背了內家拳的宗旨:以培養壯大元氣為第一宗旨。結果一天練七八個小時下來,堅持了快三個月,人累得半死不說,功夫卻沒有進步。後來身體傷了,重新靜下心來讀書,認真體會先輩們的教導,每天自然的行功一兩個小時,恢復身體,結果在身體康復的同時,功夫卻日有所進。
所以練內家拳時當聚氣斂神,培育元氣,溫養元神。平時則多讀書安神,養心定性,如此則神完氣足精全,功夫必有精進。很多人在練功時尚注意聚氣斂神,但是往往忽視了平時的心性安定,平時如果能經常的保持心態寧靜,則氣機必然圓滿,可以很好的溫養身心,如此才能每天堅持高強度的七八個小時,甚至更多時間的鍛鍊,如此功夫才能進步。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與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與圖片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絡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立即刪除處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