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佳節,老人最是盼望兒女圍身旁,孫子繞膝間,盡享這人間歡樂。蘇軾說"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留戀的就是這種家人團圓的歡樂吧
如果是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就業的途徑相對於現在要少很多,大多平民百姓家人都是常年在一起生活,子女對老人的進孝隨時隨地,老人對子女的幫襯也是常年累月的。而和親人分開異地而居不能進孝的,是很少的。
現代社會情況就和古時候相反了。交通發達,人們就業門道多,父母呢,為了孩子們能出人頭地,都盡全力的送孩子讀書。有些讀不下去的孩子,繼承了父母在家務農的工作,或者出外打工,父母都會為這樣的孩子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也為孩子未來的生活開始擔憂。有些孩子讀書,真讀得很厲害,而心裡要改變世代務農或者做低層工種的意念非常強大,又有毅力,最終成了寒門的貴子。揚眉吐氣的在大企業裡高管的辦公室裡忙忙碌碌,父母去哪都說這個孩子是他們的驕傲,臉上都是喜滋滋的。這樣的情況在父母身體力壯,自理能力強的時候,還是覺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有盼頭的。
但是父母們老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一個感冒就能讓他們臥床不起,多麼希望床邊有一杯熱水,多麼希望在外打拼的孩子能陪陪。可是沒有,有的是存摺裡的數目,可眼下要的是一碗清粥小菜。有奶奶很久就一個人在老家住了,隔壁的老人說,"你多好,孩子都出去有一番作為,節日又有紅包,孫子孫女回來又給幾百,"這個老奶奶說,"給錢有什麼用,有吃不了,有不是肉,又不是飯菜,有什麼?"這話真讓人深思,忙碌的人總以為我有錢了,父母想要什麼都可以給他們買到。是的,吃喝都可以買到,要人照顧的老人,子女有錢可以請保姆,不然說帶在身邊伺候著,但是保姆會虐待老人,甚至會想謀殺老人,帶在身邊,老人不願意離開鄉土。左不行,右不行,子女們肯定就會惱了。這麼難伺候的。
這時候,老人的風向就徹底變了,孩子有出息有什麼用啊,沒一個在身邊,八月十五了,孩子們還各忙各的小家,我這老太婆都沒人看看,這心裡怎麼那麼狠的,小時候讓我累死累活的帶大,累死累活的送讀書,辦成家,現在好了,就讓我孤苦伶仃的。很多孩子都會覺得老人無理取鬧,老人就是無理取鬧了,因為他想自由自在的做各種事情,可是身體不好,走路都不自由了,做了一輩子的農活,都不能做了,老伴也不在了,吵嘴的人都沒有,互相照應的人也沒有。在這八月十五的時候,別人一家團圓和樂融融,子女帶上各自的家庭都過來慰問,可自己就杵著,啥都不能幹,也不能打電話去叫孩子們回來。別人家的是孩子自己回來慰問的,我才不求他們回來,他們回來是應該的。可是盼了兩天沒個人形,兩行老淚縱橫,怎麼也止不住。滿心都是心酸難過,滿滿回憶著那艱苦的日子,卻盼不來好日子。
越老越頑童,估計就是這樣吧。現在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是經歷過建國一窮二白的年代,那時候特別的苦,又使勁的生孩子,沒有身體好不好,能不能幹,都得能幹。他們的孩子剛好遇到改革開放的好時間,都全國各地跑,有些都有不小的成就。老人們應該欣慰的,孩子有出息,子孫有好的前途。可是他們孤獨,他們成家後就被上有老下有小的壓著,沒有什麼可任性,什麼都要忍著,人前人後都有心酸的歷程。他們老了,孩子們又能耐了,就該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和無理取鬧,或者說他們心底裡的要求,因為他們壓抑得太久太久了。現在不管是有條件沒條件,都要申述申述。
可是大多人都沒辦法接受老人這樣的折騰,也滿足不了老人的各種要求。以前以為有錢就可以辦很多事情了,但是對於老人,他不稀罕你的錢,就稀罕你天天陪著他,特別是沒有另一半的老人。這樣的老人內心更苦,更難。他們一孤單就開始胡思亂想,不會說找各種事情填滿他們的空虛,他們總要刻意把空虛的時間留出得多多的,體現他的悽慘和難過。希望孩子們能理解,可是這時候的孩子也是他們老人當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顧不得兩頭,又想老人能明白,能理解,老人哪裡願意明白,願意理解呢?
八月十五了,還是要多看看老人,多陪陪老人,不要總說要工作,要帶孫子,就忽視了最老的老太君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