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可能會得罪一些人,但是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給大家說清楚,避免更多的人被網上的錯誤資訊帶偏方向。前幾天中國搞出來一個電動犛牛,因為外形和波士頓動力的大狗特別像,所以網上有些人就開始各種冷嘲熱諷、甚至各種無腦黑,看了這些評論實在是讓我哭笑不得,現在流行拿著無知當個性?拿著無知當理說了嗎?
就比如說這個人評論到:“我們可以直接用波士頓的原始碼...”另外一個人嘲諷道:“國外一開源,國內自主創新”,還有個人諷刺道:“波士頓不開源,你連毛都沒,還犛牛?不嫌害臊。”...
我請問這幾位小朋友,波士頓什麼時候給你真正的開源了?人家開源的是Spot的Python指令碼語言SDK好嗎?
開源SDK是為了讓第三方可以在他們的平臺上開發具體的應用,但是你要做出來和波士頓一樣的大狗是需要具體演算法的,涉及到商業競爭,演算法核心部分怎麼可能給你開源?而且程式碼和產品之間有多少工程問題需要解決知道嗎?張嘴一個開源就複製出來波士頓,你們咋不上天呢?
拜託你們黑也黑的 有點水平好嗎?你要說是MIT獵豹開源邏輯上也說得通,小米的機器狗CyberDog就是基於MIT的開源平臺,而且只有民營企業才會用開源系統節省開發成本,我們這款大狗是軍用的,涉及到部隊各種核心機密,怎麼可能用開源?長點腦子行嗎?
還有些人說:“我們這款沒波士頓靈活,看起來非常笨重”...搞清楚,我們這款是要搭載160公斤物資的,奔跑速度10公里每小時。
有些人會覺得很慢,但你要知道波士頓第一代大狗,載重45公斤的情況下奔跑速度也才6.4公里/小時。其實我們這款對標的就是升級版的LS3型號,也就是阿爾法狗,它可以負載181公斤的物資,最高速度可達45 公里 / 小時,所以在載重量和速度上確實比我們強。但是我覺得這麼比沒有意義,因為波士頓LS3是燒柴油的,發出的噪音非常大,所以被美國軍方棄用了,而我們這款看樣子應該是純電動,噪音可以說是非常小,柴油機的動力肯定要比電動機要強啊,對不對?
而且波士頓用的是液壓驅動腿關節奔跑,我們這款我個人感覺用的應該是類似工業機器人的減速器+電機的結構,液壓驅動的靈活性肯定要比我們的要好啊,但是話說回來,它戰時能把四挺重機槍背上高地就算是完成任務了,根本不需要波士頓那麼高的靈活度。液壓最大的優勢就是動力強勁,剛度高,液壓驅動的爆發力,就類似運動員一樣發達的肌肉,當然這裡面有運動控制演算法的加持。電機的話就好像一個小胖子,跳躍能力很差,像日本開發的人形機器人阿西莫,就算是全電驅動。
所以說我們這款純電的,和波士頓液壓驅動完全是兩個技術路線,液壓的技術難度更大,波士頓這方面的技術積累還是比較深厚的,大部分專利都在他們手裡,像阿特拉斯就是代表液壓驅動技術的最高水平,但是液壓最大的缺點還是可靠性不足、能耗高,所以你現在看到的Spot,就換成了電液混合的方式驅動,進一步把能耗降低。我覺得電液混合技術有點像汽車的油電混合,依然是個過渡技術,以後還是會向著純電動發展。
雖然我們這款純電沒有波士頓液壓驅動那麼靈活,但是依託我們在人工智慧演算法上的優勢,依然可以輕鬆應對臺階、壕溝、斷崖等多種地形,展現出極強的地形環境適應性。有了重負載、高速奔跑、適應複雜地形的能力,那我們就可以直接把它投放到不利於車輛行駛的高原、山地、戈壁、林地等環境下,為我們的解放軍戰士運送彈藥、食物等物資。比如說中印邊境,要知道超過五千米的高原地區,其含氧量要比平原地區低四成左右,所以剛來計程車兵都會頭暈、缺氧,直接暈倒的也是大有人在,就算是你站立著,都像是在平原上負重二十五公斤的訓練強度,所以說這個大狗出來之後我是非常興奮的。
興奮是因為這個東西能解放我們戰士的身體,不至於讓我們的戰士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還要親自揹著4挺機關槍上高地,而某些人永遠想的是這不行、那不如人家,和波士頓相差50年...我們也從來沒說比波士頓的厲害啊?能做出來投入軍用,就說明我們在系統和演算法上面絕對不會差得太遠,演算法上無非是識別障礙、行為規劃這一套,和自動駕駛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自動駕駛的智慧化方面我們並不差好吧,而且選擇純電動不去跟隨美國的強勢液壓路線,也非常符合我們的國情,因為我們的純電動汽車產業具有巨大優勢,比如說軍用電池就是比亞迪供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