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車、不賣車,只為車企提供汽車測試場服務就能斬獲70%毛利率,這樣的生意究竟好不好?即將登陸科創板的“汽車測試場第一股”——中汽試驗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智通財經APP獲悉,深交所於1月14日披露,同意中汽研汽車試驗場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01億股,募集資金為7.5億元,將全部用於長三角(鹽城)智慧網聯汽車試驗場專案。
業績波動明顯,毛利率維持高水平
中汽試驗作為我國主要的汽車試驗場投資、運營以及管理公司之一,主要業務是透過構建汽車場地試驗環境和試驗場景;服務物件為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汽車檢測機構、汽車底盤部件系統企業以及輪胎企業等客戶,同時提供場地試驗技術服務。此外,中汽試驗還憑藉汽車試驗場環境,用以開展整車強化腐蝕耐久檢測,以及輪胎檢測等不同檢測服務。
由於中汽試驗的檢測業務,與公司控股股東中汽中心下屬相關企業為客戶提供的檢測業務服務存在競爭的關係,也因為檢測業務不是公司主營業務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中汽試驗將發展戰略的定位進一步明確,來解決同行業內的競爭問題,逐漸把檢測業務剝離,2021年起,公司不再開展檢測類的相關業務。
業務調整疊加疫情等因素,對中汽試驗的業績增長造成不利影響。2018年度至2020年度以及2021年前六個月,公司總收入分別為3.35億元、3.59億元、2.93億元以及1.38億元。報告期內,中汽試驗主營業務中的場地試驗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98億元、3.22億元、2.69億元以及1.29億元,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94.01%、94.5%、97.05%以及100%。
淨利潤方面,公司2019年度淨利潤同比增長5.03%,2020年度同比下降30.05%;報告期內,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1.36億元、1.43億元、1億元以及4988.7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汽試驗的毛利率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達到72.39%、71.33%、70.31%以及70.07%。
橫向對比來看,中汽試驗的毛利率表現較可比公司優勢明顯。例如,中國汽研2020年全年及2021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0.44%以及29.55%;廣電計量同期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3.02%以及36.57%。
中汽試驗高毛利率主要得益於中汽試驗的綜合服務能力以及場地技術水平,目前現有的部分第三方汽車試驗場由於建設較早,建設規模受限,存在實驗測試標準低、技術指標落後等缺點;而中汽試驗2015年末投入運營,試驗場地型別齊全、技術指標先進,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從市佔率方面來看,中汽試驗處於長三角地區,地理位置優越,聚集了上汽集團、吉利集團、蔚來控股、佳通輪胎、大陸集團等汽車生產商;透過《關於國內主要汽車試驗場運營情況的調研報告》得知,中汽試驗和交通部試驗場、重慶西部汽車試驗場、襄樊汽車試驗場四家披露的試驗場業務收入來看,中汽試驗2017至2019年的市佔率分別達到50.48%、59.72%以及58.86%,保持較高的市佔率水平。
此外,截至2021年6月末,我國檢驗範圍覆蓋各類車型、具備工信部公告體系要求的全部檢驗檢測能力,以及獲得政府主管部門全面授權的國家級汽車整車檢測機構有六家,中汽試驗便是其中之一;從2004年開始,汽車企業為了儘早進行新車上市前的必備檢驗測試,測試場的生意十分火爆,許多車企需要排隊等候檢測。
因此,中汽試驗提供的場地試驗技術服務的附加值較高,加上市佔率維持較高比例,同時目前過國內功能完善的汽車試驗場不多,使得中汽試驗的議價能力不俗,也為公司帶來了較好的毛利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汽車企業的銷量不斷提升,部分企業開始自行建設測試場,以滿足旗下車型的測試需要,例如上汽通用在安徽建設測試場,上汽通用五菱也自建了測試場。
中汽試驗也在招股書中提示,未來隨著大型整車生產企業自建試驗場,以及其他第三方試驗場不斷完善其功能,並透過關聯關係、價格優勢等形式吸引中汽試驗的客戶;這將使得公司面對的市場競爭加劇,也將導致公司的議價空間縮小,同時議價能力下降,對毛利率的保持也是一定的挑戰。
汽車行業復甦,帶動檢測市場需求
2017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達到歷史高點,全年汽車產量達到2901萬輛,銷量達到2887萬輛;2018至2019年,行業處於下滑的趨勢,汽車產量分別同比下降4.16%以及7.51%,銷量分別減少2.76%以及8.23%;2020上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11萬輛以及1026萬輛,同比分別較少16.8%以及16.9%;但隨著我國對於疫情的較好控制,以及多項政策出臺為汽車行業提供支援,2020全年產銷量分別實現2523萬輛以及2531萬輛,同比下降的幅度有所減少,分別為2%以及1.9%。
截至2021年前六個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256.9萬輛以及1289.1萬輛,同比分別實現24.2%以及25.6%的增長;與2019年同期相比較,則分別增長3.4%以及4.4%。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疫情控制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均取得不錯成效,國民經濟保持穩定恢復的態勢,供給端恢復加速,需求端也逐步復甦,市場的信心在逐漸增強;於此背景之下,汽車行業的恢復趨勢將更加明朗。
除此之外,根據工信部裝備中心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的資料得知,2009年至2020年我國新車上市車型數量有一定幅度的波動,但整體處於上升的趨勢中;2009年我國有3023款新車上市,2020年這一數字增長至5465款。
與此同時,汽車企業的研發實力持續增強,相應的研發需求不斷增長,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2018年A股和港股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研發研發支出分別為839.41億元以及156.57億元,2020年分別增長至878.96億元以及202.08億元,分別實現4.71%以及29.07%的漲幅。
隨著研發投入的逐年上升,同時伴隨著更多的新車型推出,所帶來的新車型檢測認證需求也將保持增長;中汽試驗作為我國主要的場地試驗技術服務的提供方之一,將從中獲益,享受新車型增長而帶來的業務需求的增多。
汽車檢測認證行業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支撐服務行業,伴隨我國汽車工業發展,透過逐漸建立完善的汽車強制性認證標準體系,促進汽車產品技術升級的同時,也為汽車檢測機構能力帶來了提升。
最近這些年,汽車檢測認證行業主管部門在技術標準,以及行業管理制度均出臺多項重大政策法規。技術標準方面,隨著汽車整車企業新車型投入市場的加速,新產品全項強制性檢測業務持續增長,道路檢測作為強檢專案的主要部分,相應業務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行業管理制度層面,隨著工信部公告體系對於事中事後的加強管理,企業對於產品的質量和一致性將會更加重視,在產品研發、驗證和一致性管理上將加大投入,同時產品測試的投入也會增加,自主研發所帶動的檢測試驗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多。
政策方面也有相應支援,國家發改委於2020年2月份釋出《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計劃到2025年我國標準智慧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路網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以及資訊保安體系將趨於完善。
今後的汽車將向著電動化、智慧化、共享化以及網聯化發展,汽車軟體也漸漸成為決定汽車價值的關鍵因素,汽車企業的軟體建設能力也逐漸成為發展核心。在這樣的行業發展趨勢下,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增速,新業態產品的研發需求持續增長,車道偏離預警系統、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緊急車道保持系統、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等高階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的道路試驗需求也隨之增多,中汽試驗的業務也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