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軍迷行天下》欄目來到了我國“湖北江華機械有限公司”(江華機械廠),探訪了我軍56式班用武器之一的56式衝鋒槍。
對於我軍56式班用槍族軍迷們非常熟悉,這張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固守陣地的照片裡,戰士們使用的就是56式槍族,有:56式半自動步槍(蘇聯西蒙諾夫SKS)、56式衝鋒槍(卡拉什尼科夫AK47)和56–1式班用輕機槍(捷格加廖夫RPD)這三型槍是我國在1956年同時引進的,因此命名為56式系列班用武器它們進入到我軍服役之後,參加了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1969年珍寶島反擊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場上表現良好,且效能可靠是我軍戰士非常喜愛的武器。
56式衝鋒槍第一個改進型是56-1式,由木質固定槍托改為鋼絲摺疊槍托,減小槍在行軍過程中的體積,並且適用於市內、坑道…等狹小空間內使用。
在這三型槍當中,56式衝鋒槍最為著名,因為它的原型槍AK47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槍械,地位僅次於馬克沁機槍,而且是世界量產最多的現代槍械,蘇聯/東歐和我國一共製造了8000萬支以上(一說是1億支),服役於全世界100多個國家,世界上包括南北極(科考站用於防衛)在內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56式與AK47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可以安裝56式三菱刺刀,近距離肉搏式比手槍管用!10米內手槍不一定第一發擊中目標,而端著刺刀幾個箭步就能衝到敵人面前,一個突刺就把敵人攮死在戰壕裡了!
56-2型衝鋒槍是我國在1980年代初研製的,它與56-1的區別就是將鋼絲摺疊槍托改成半實心槍托,可有效提高了槍托的強度。
同時,槍握把也根據中國人的手掌大小進行改進,握持時更加的舒適不宜產生疲勞感。
56-2式是56式衝鋒槍最後的改進型,但它在1980年代初研製成功之後我們並沒有較大數量裝備,因為我們在使用56式20多年後它的固有弊端顯現無疑,其“活塞式導氣機械聯動原理”怎樣改進也沒法克服掉難以精確射擊的弊端,其實我軍早在1960年代就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研製了63式步槍,但受當時機械加工工藝的限制63式沒達到設計要求,只能繼續使用56式槍族,但到了1980年代初隨著小口徑槍族的流行,7.62×39中間威力彈已經不再受歡迎,就連蘇軍自己也在1970年代初裝備5.45毫米口徑的AK74突擊步槍替代AK47/M,當時的我國也在醞釀研製新一代小口徑步槍,但當時邊境衝突繼續、7.62×39口徑子彈庫存量極高,所以緊急研製了81/81-1式步槍取代了56式衝鋒槍,前者不論在機械加工工藝比56式有所提高,400米外射擊更加精確,在95式小口徑步槍沒裝備之前81系列成為了我軍主要班用武器,而56式系列衝鋒槍退居到二線,這也導致了56-2衝鋒槍沒有大量進入到我軍服役,只是裝備給了裝甲兵乘組、海軍艦艇和少量特種部隊使用。
雖然56-2在我軍裝備很少,但是該槍被大量援助到友好國家,圖片裡就是月初哈薩克出現嚴重暴亂,“集安組織”派出安全部隊進入哈薩克境內進行平叛,其中塔吉克安全部隊使用的就是56-2衝鋒槍,中亞國家大量裝備AK47/M,在子彈通用的情況下裝備56-2很適合。
不只是塔吉克,巴基斯坦、伊拉克、伊朗、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多個國家的特種分隊和安全部隊也使用56-2衝鋒槍。
圖為斯里蘭卡安全部隊使用56-2衝鋒槍清剿“泰米爾猛虎組織”。
總之,56-2衝鋒槍傳承了AK47/56式的所有優點,機械聯動可靠、近距離作戰威力大、火力猛,甚至透過略微的改造就能使用75發彈鼓,火力持續性得到加強,同時它的後勤保障次數很少,不像西方裝備那麼的嬌貴,這些都符合第三世界國家軍隊的作戰要求。
加拿大女兵進入到伊拉克之後,也學習使用56-2衝鋒槍。
正是有這麼多優點,而且56-2衝鋒槍設計優美,工藝也要比蘇聯對外援助的AK47/M好一些,因此它被稱為中國製造的“最美AK”,更深受第三國家軍隊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