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剛剛被特赦的杜聿明接到一個來自國務院辦公室的電話,特殊的任務,去接待一位來自英國的貴賓。
杜聿明一聽心裡一愣,他並沒有什麼英國朋友。帶著疑惑,他去了人民大會堂,參加了接待那位英國貴賓的宴會。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正是這位來自萬里之外的貴賓,居然沒有一點賓客的禮貌,當眾揭了他在淮海戰役中的短。
一股屈辱的記憶,霎時湧上這位原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的腦海。
一、杜聿明的改造之路
杜聿明接待的這位英國來客,是大名鼎鼎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
蒙哥馬利揭杜聿明的短,正是他當年在淮海戰役中被俘的往事。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手下最後三十萬人馬全部崩潰。杜聿明心灰意冷之餘,化裝改名,準備趁亂逃走。結果被解放軍俘虜。
杜聿明在眾多俘虜中,軍銜雖不是最高,只是箇中將,但他在國民黨軍中的地位那是舉足輕重的。內戰開打之後,他先後在東北和華東兩大戰場,擔任實際上的指揮官。
尤其是東北戰場,最先是他開拓的局面,一度兵臨松花江、直逼哈爾濱。中間雖然被101打停過,但如果不是蔣介石臨陣換帥,讓陳誠過去胡搞,杜聿明真有可能把101打到蘇聯去。
被押到功德林改造之後,杜聿明思想上的痛苦也比別人深得多。
他始終認為,在軍事上不怯任何中共將領,之所以輸,是因為蔣介石朝令夕改,沒有按他的戰略來。他這個俘虜當得冤。
所以改造之初,功德林管理所統計戰犯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杜聿明雖然一身病,卻故意不報告。用他自己的話講,等慢慢的病發而死,慢性自殺,了卻殘生。
但是他決沒有想到的是,改造國民黨戰犯,實行了世界罕見的人道主義政策,戰犯們不僅沒有因為戰爭罪行受到懲罰,相反還得到了良好的生活待遇,都治好了病。
杜聿明不僅原有的幾樣舊病都被治好,在獄中還發現了原來沒有覺察出的脊髓結核病,他被送到北京最好的醫院治好了病。這位曾經冥頑不化的死硬派,終於慢慢向人民政府打開了心結。
特別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後,杜聿明思想上受到極大震撼。中共的勝利,決不是靠所謂的狡詐、不怕死之類,而是從信仰到組織、再到戰略戰術理念,全面領先於國民黨,這才能取得輝煌的勝利。抗美援朝期間,功德林管理所號召廣大戰犯們給志願軍製作乾糧,當時杜聿明還帶頭參加製作炒麵。
打通了這個思想關口,杜聿明這才真正解開了疙瘩,不再對抗改造,不對抵制共產黨。
他是絕頂聰明之人,一旦改變了態度,對共產黨各種政策的理解就非常到位,戰犯們讀馬列主義著作,杜聿明談體會總能一語中的。
當年曾任國民黨軍十二兵團司令的黃維,在戰犯中最頑固,管理幹部叫他讀蘇聯名著,他把名著撕了當衛生紙用。杜聿明知道了,就過去教訓他,說:“共產黨的理論,從根本上講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並不衝突。一種理論,不管它是哪個黨的,只要有利於老百姓,就是好的。中共結束了一百多年戰亂,你這樣頑抗,是對蔣介石的愚忠,沒有道理。”
黃維當年屬於陳誠的土木系,和杜聿明背後的何應欽系不是很對付,他原來在軍中時對杜聿明也不怎麼服氣。但聽到杜聿明這番話,他也只是氣鼓鼓地閉上了嘴,沒有反駁杜聿明。
為什麼?駁無可駁,人家說的是實話。
正因為覺悟的快,改造的好,杜聿明在1959年榮幸地被第一批特赦了。
當年戰場上的屈辱、悔恨,在10年改造中早已遠去、淡化。杜聿明本以為,他已經完全從記憶中跳出來了。誰知道當蒙哥馬利在人民大會堂的宴席上,居然又把這事點了出來。
二、與蒙哥馬利的宿怨
杜聿明本不想去見蒙哥馬利。
他倆之間曾有一點若有若無的過節。當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杜聿時擔任第五軍軍長,與英軍協同抗擊日軍。但英軍的表現實在慫包,在日軍進攻之下節節潰退。
1942年4月,中國遠征軍第五軍與英軍原計劃在平滿納共同作戰,打擊日軍。沒想到英軍臨陣畏懼,大軍擅自後撤200公里,致使第五軍二百師陷入孤軍作戰之絕境。
再加上後來史迪威、羅卓英等人指揮失誤,面對日軍瘋狂反撲與合圍,為免陷入重圍,第五軍不得不分路撤退,杜聿明率二百師等部隊退入野人山,所部傷亡過半,二百師師長戴安瀾殞命野人山中。
杜聿明對英軍的未戰先逃氣憤不已,若不是他們丟棄友軍,哪會造成這麼嚴重的損失?杜聿明生平作戰無數,唯獨此戰敗的最窩囊,他恨烏及烏,對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沒有什麼好感。
所以接到通知要去接待蒙哥馬利,他本不想去。但被告知,這是周總理的命令。杜聿明向來頗受周總理關照,1959年特赦出獄後,周總理還以黃埔軍校的舊情分為由頭,宴請杜聿明等人,真是十分給面子。杜聿明氣鼓鼓地說,要不是周總理親自點名讓我去,我是絕對不會見這位英國元帥的。
當時杜聿明在北京大興縣紅星人民公社的果木生產隊體驗生活,天天修剪果樹幹農活,身上穿的是粗布棉衣,沾滿了草屑、泥點子。杜聿明就打算穿這一身衣服去。
不得不說,經過十年獄中思想改造,杜聿明早已丟下當年叱吒風雲的大將軍的架子,他深深認同了周恩來教育他們的“不勞動者不得食”的道理,穿這身勞動者服裝去見英國人,很合適!
和他一起果木隊幹活的楊伯濤,當年是國民黨軍十八軍軍長,和杜聿明關係很好。楊伯濤一見杜聿明穿著一身工作服就要去人民大會堂,慌忙拉住他,把自己當年購買的一套壓箱底的西裝拿出來,叫他穿上。
杜聿明說,沒必要。
楊伯濤一跺腳,你的臉面不重要,你想過國家的臉面沒有。咱們當農民身份雖然不低賤,但該有的體面還是要有的,不能讓英國人看低咱們。
杜聿明一想也對,於是換上了西服。他體型比楊伯濤略顯瘦小,穿上西服有點寬大,但仍然對楊伯濤致以謝意。
三、蒙哥馬利當眾揭短
蒙哥馬利當時已經退役了,到中國訪問,主要是以私人身份考察中國如何取得和平。周總理安排來陪同宴請的,大都是軍人,或者曾經是軍人。
杜聿明席間一直神色凝重,不怎麼說話。周總理見他略有尷尬,便主動向蒙哥馬利介紹其身份。
蒙哥馬利一聽就想起了他是誰,畢竟當年中國軍隊在緬甸解救過英軍。
聽到周恩來介紹他當年曾指揮過國民黨百萬大軍,蒙哥馬利臉上略露微笑,問杜聿明:“你的百萬大軍哪裡去了。”
有道是,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
蒙哥馬利統率英軍縱橫歐陸,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軍隊之於將軍的意義。當面問一位將軍如何失去他的部隊,這無疑是赤裸裸的羞辱。
或者說,他本意不是羞辱,而是不瞭解中國解放戰爭的情況,也不瞭解杜聿明被俘的經過,只是隨口一問呢?
蒙哥馬利身為元帥級的人物,見慣了大世面,與歐洲各大強國的元首沒少見面,會見之前提前做功課瞭解對方情況,這是最基本的。所以說,沒必要為蒙哥馬利開脫,在他看來,杜聿明是敗軍之將,戰敗的人沒有尊嚴,沒有什麼好講的。
杜聿明一聽這話,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屈辱、難過、自責、怨怒……一陣陣地翻湧上來。好半天他都沒說出話來。
他的眼神漫無目的地掃來掃去,突然看見了陳毅元帥,於是強擠出來一點尷尬的笑容,簡直比哭還難看,說:“都送給他了。”
陳毅何嘗不知杜聿明的尷尬,這種場合,不能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陳毅正色道:“你哪有這麼大方,你的百萬大軍是我們一口一口吃掉的。”
陳毅元帥的言下之意,大概也是為杜聿明打發尷尬,把責任推到蔣介石統治無方上面去,畢竟,這是國共雙方早已公認的事實嘛。
如果順著話題說下去,大家往蔣介石的無能統治與干預下級指揮上說,杜聿明或許就不會尷尬了。但是淮海戰敗畢竟是杜聿明生涯中最重大的失敗,而且身為軍人,被對手俘虜乃是最大的羞恥,無論怎麼說都說不過去。
在功德林裡怎麼悔過、怎麼反思都沒問題,勝者王侯敗者寇,戰場上勝利是硬道理,杜聿明等戰犯都不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
此刻被外國人提起,這老臉實在是沒處擱。
杜聿明難過萬分,又氣又惱,難過之餘,根本想不到陳毅元帥話裡有話,也就沒想著往下接話。
蒙哥馬利饒有興致地看著杜聿明,似乎在欣賞一個戰俘的沮喪與失落。杜聿明緊繃著臉,再也笑不出來,話也再說不出一句,場面一下冷了下來。
周總理見狀,趕緊打圓場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嘛,杜聿明先生從戰犯到公民,也不失為壯士斷腕的英雄,實在是難能可貴……”
周總理的話不長,核心意思就是表揚杜聿明能迷途知返,敢於和自己的過去決裂,這在人生之路上,也是另一重意義的英雄。
蒙哥馬利哈哈一笑不再說這件事了。
整場宴會,杜聿明都無精打采,悶悶不樂。周總理誇他是人生的英雄,可是他並沒有周總理說的那麼決絕、那麼明智,過去的事情不想則已,一想起來,仍然令人怏怏。
四、重放光彩的人生
杜聿明回到紅星公社後,楊伯濤趕緊來找他問情況怎麼樣,不過還沒開口,一看杜聿明臉如死灰,情知不妙,小心翼翼地問:“怎麼了。”
杜聿明長嘆一口氣,若有所思地說:“我們算什麼英雄,百萬大軍都沒了。”
楊伯濤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幾番動問,杜聿明才把宴會上的事說了出來。
杜聿明餘音未了,對楊伯濤說:“飯桌上的談話,開開玩笑而已,陳毅的那句話我只能同意一半,國民黨軍隊內部派系鬥爭的殘酷你是知道的,所以,我敢斷言,國民黨軍隊至少有一半是敗在自己手裡。”
楊伯濤若有所悟,他悟的不是杜聿明所說的派系鬥爭,那都是過去的事了,國民黨軍已經因為這個受到命運的重錘。他悟的是,終於到了解脫歷史包袱的時候了。
過去大家在監獄裡改造,只和管理幹部打交道,沒有經受過社會上的輿論,十年改造,一朝特赦,自我感覺已經解脫了歷史壓力。
其實一旦面對社會輿論,這些曾經的大帥大將們,總是不自覺地為戰敗承擔著責任,而沒有深刻地從國民黨軍的體制、信仰、以及蔣介石個人的統治術上找原因。
杜聿明因為蒙哥馬利的冒犯而難過,固然有對方失禮的原因,但真正的根子在於,他還在不自知地為蔣介石承擔著戰敗的罪過,沒有從蔣介石身上挖病根。
黃維那樣的人都表現到了一言一行上,大家都能看見,他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杜聿明、楊伯濤等人是不自知的。
想到這一層,楊伯濤和杜聿明交換了想法,兩人都是絕頂聰明之人,一說就懂。
杜聿明忽然意識到,周恩來總理叫戰犯們寫文史資料,反思國民黨敗退的過程,不正是讓他們找到真正原因、解脫與蔣介石那層愚忠思想嘛。
周總理自己是人生道路上的英雄,那就得做出一點英雄的樣子來。
說幹就幹,杜聿明決定從撰寫國民黨軍敗退歷史入手,系統地反思當年國民黨軍如何一步步從鼎盛走到失敗。
其實之前在監獄裡也寫反思材料,但那時大多是被動的,多是反思個人如何走錯路。現在帶著態度寫,是反思國民黨的體制性失誤,深度一下子就提上來了。
杜聿明當天晚上就動筆寫了,從抗戰結束時他奉命捉拿雲南軍閥龍雲開始。這是杜聿明親身參與的國民黨內鬥。
杜聿明興致很高,周總理當場誇獎他是人生的英雄,得有所動作,這也是為自己洗脫歷史包袱的現實之舉。他一連寫了五天,因為白天需要幹農活,只能晚上寫,每天晚上用昏暗的小電燈寫,直寫的眼睛發花。
他興沖沖地寫完後,拿給楊伯濤看。楊伯濤是黃埔五期,一直管一期學長杜聿明叫大哥。但在文字功底上,楊伯濤對杜聿明並不服氣。楊伯濤這個人善於做文字工作,當年在國 民黨軍十二兵團時就是出了名的參謀長,很會做統籌協調、文字計劃。
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時,楊伯濤曾自告奮勇寫了一篇《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通篇六萬餘字,不僅及時提供了美軍作戰的一些特點,為兩眼一抹黑的志願軍提供了參考,還以其簡潔、清晰、扼要的文字,受到毛主席的好評。
楊伯濤一看杜聿明寫的文章,字數倒不少,可惜完全不能讀。楊伯濤笑道,你是當慣了司令長官的,不知道參謀長的辛苦。
杜聿明一愣,這是怎麼講?
楊伯濤笑著指出了問題。大凡當司令長官的,都是從全域性看問題,關心的是原則、目標、作戰指導、階段目標、戰役的意義,都是宏觀的。而對一場戰爭的戰場形勢、階段發展、傷亡、糧彈、偵察情報、敵方戰術等,並不需要關心。
杜聿明從抗戰一結束就當上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幾年下來習慣了抓總,故而他寫的《蔣介石解決龍雲的經過》,就是把蔣介石意圖、他自己的考慮,簡單地寫成了文字。
至於怎麼設計政變、哪些部隊參加圍攻、龍雲的反應如何等等細節性的東西,都是一筆帶過。
讀者們反而更喜歡的是細節,史學工作者們也更喜歡歷史細節,只有這樣才能看到歷史的原貌嘛。
一番分析,杜聿明心悅誠服,於是在楊伯濤的幫助之下,重新改寫了這篇史料。
他又寫了五個晚上,把全文劃分為十二個段落,每段都起了標題,加了細節,這段蔣介石內訌抓龍雲的經過,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特別是他按事件經過寫的小標題,層次很清晰,像:
1.抗戰開始,著手佈局;
2.笑裡藏刀,殺機漸露;
3.面授機宜,伺隙下手;
4.日寇投降,準備開刀;
……
不僅交待了前因後果,標題中還點到了很多點睛式的內容,令讀者欲罷不能。楊伯濤對杜聿明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十分佩服。
不久後,在周總理的親自過問之下,首批特赦的原戰犯,都進入了政協當文史專員,專門撰寫國民黨興亡的經過。杜聿明一發不可收拾,陸續撰寫了《遼瀋戰役概述》《淮海戰役概述》。每篇都多達三萬多字,成為當時研究總結國民黨軍在三大戰役中的大事的經典材料。
這些文章得到了周總理的高度肯定,公開向社會發行。
一經面世,更是好評如潮。杜聿明寫的公正客觀,既沒有過分對解放軍溢美,也沒有故意醜化國民黨軍和蔣介石,而是以方面軍統帥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把蔣介石一步步搞壞局面、國民黨軍風聲鶴唳朝不保夕的情境,一一展現了出來。
這些文章,引起了許多原國民黨高官的慨嘆。
傅作義——時任水利部部長,看後也是思潮起伏,他按捺不住,給杜聿明寫了封信:
“記得當年我在北海給你去葫蘆島餞行,空中突然飄起鵝毛大雪,我說兆頭不好,天都哭了,你說天不佑我,厄運將至,國民黨不亡沒有天理。如此看來,老兄所寫,不過昨日所想,卻不得對外人言罷了……”
杜聿明讀信後也是感慨萬分。把這些難為外人道的話說出來,他真正解脫了。
這番話說出來,對社會也是有教育意義的。大家能更加客觀地看到蔣家王朝如何敗退,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如何取勝。對歷史理解的越透徹,對未來的掌控才能越準確。
從這個意義上講,杜聿明功不可沒!
人生在世,英雄之含義,不光是征戰四海、殺人如麻,其實征服內心的高山與魔障,往往更難。悟道證心,能做成的,都是人中之傑。
周總理說他是壯士斷腕的英雄,表面是誇,實則是鼓勵、感化,讓他真正面對自己的內心,真正解脫對蔣介石、對國民黨的執念。
與十年監獄改造相比,周總理此言雖只數語,其慈善心腸、人文關懷卻熠熠生輝,照亮了杜聿明略顯灰暗的人生,讓他實現了真正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