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打出一記又直又遠的300碼擊球距離的時候,會帶給他非常大的成就感。
而這個距離也成了他炫耀的資本,常常把“我一號木能打300碼”掛在嘴邊。
其實這並沒有什麼,關鍵在於你打出這個距離的機率是多少。很多人甚至一百顆球裡只能打出一次這樣的擊球,於是他們就開始高估自己的水平了。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揮杆速度很慢的球友選擇一些比較硬的杆身,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樣的話會顯得比較專業。
還有一些揮杆速度很快的球友反而會使用一些較軟的杆身,他們自信可以駕馭得了。
這些都是高估自己的表現,球杆是靠人來操控的,這並沒有錯。
但是,我們起碼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操控它們。
1、不需要教練
高爾夫作為最難的一項運動,那就說明它不是能夠獨立完成的,我們在學習的初期必須需要教練的幫助。
可是偏偏有球友不信這個邪,他們自信地認為可以透過書籍和影片完成學習高爾夫的過程。
結果就是弄得自己焦頭爛額,走了很多彎路。到最後回過頭來找教練的時候卻已經晚了,因為有些錯誤必須要花費更多的精力才能糾正,甚至無法糾正。
2、下場不熱身
有很多人在下場前都只是在第一洞的發球臺上進行簡單的試揮,藉此來活動身體,他們認為自己即使不熱身也不會對打球有多大的影響,過度相信自己的水平。
這是一種很不好的打球習慣,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還沒有進入到打球狀態中去,貿然下場的話往往需要打上幾個洞才能夠適應。
就像職業球員一般,在比賽前都會提前一個小時進行賽前熱身。所以,作為業餘的我們更應如此,哪怕打上三五十顆球也是好的。
3、不相信球童
我們需要球童的目的是什麼?我想絕不是拖球包、找球那麼簡單,我們更多的是需要藉助她們對於場地的熟悉來幫助我們打球。
很多人認為球童不會打球,所以不採納她們的建議(事實上,很多球童還是打得不錯的)。
比方說,球童告訴你這裡到果嶺有60碼,然而你自己卻認為只有50碼,那結果肯定是打短,最後反而還會埋怨球童。
論起對於球場的熟悉程度,我們是遠遠比不上球童的,所以有時候適當的聽取球童的意見可以讓我們打得更好。
高估自己的能力是打高爾夫大忌,因為它需要的是對自己的誠實和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