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沒有被親生父母賣掉,他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也許不完美,也許會破碎,但是他的心有所屬,可以一面咒罵生活,一面負重前行。
如果養父母沒有在他四歲時意外離世,他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就算知道了,他也明白自己一顆心無需輾轉漂泊,一如芸芸眾生。
如果最疼愛他的姨媽沒有因婚姻破碎過早離世,雖然“家”沒有了,但是他心中還住著一個“媽”一樣的人,至少有點點溫情滋養,生活賜我荊棘,我卻微笑以報。
如果他不是二年級就開始讀寄宿學校,而是繼續與姥姥姥爺相依為命,他就不必過早的直面同學的言語和肢體的霸凌,他的幼小心靈也許就不會過早的那麼敏感脆弱。
如果在讀初中時沒有被老師“猥褻”,他本已開始綻放的人生也就不會迅速枯萎,年少初成的他吸收陽光雨露,結交同學少年,互相溫暖,結伴長大。
如果他沒有開始尋親,而是選擇默默承擔自己的苦難,與生命搏擊,也許他終有一天與過去握手,與自己和解,也未可知。
如果父母經過這十多年並沒有分開再婚,他們的生活也許仍是一地雞毛,但至少無需為重組後的家庭瞻前顧後,也許可以張開懷抱迎接這位久違的漂泊少年。
如果父母能在“房子”問題上與他用合適的方式溝通,尤其是母親不用“拉黑”這樣極端的方式,斷絕兒子綿延十幾年的朝思暮想,他也許慢慢會想通,成人世界有太多現實的無奈,往後餘生誰又不是眼前苟且呢?
如果善良的舅媽能更多的勸說他不必對親生父母糾結住房問題,舅媽家是很小,但這也是你的家,你也是舅媽的孩子。當然這個要求確實是強人所難,而且他已脆弱敏感多年,在親戚家來來往往借住,很難不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
如果許多網民能更善良一點,如果有關媒體能更客觀一點,如果他的心能更無畏無懼一點,心裡想著,管你們怎麼說呢,我TM就這樣想就這樣做了!結局會不會不同?
如果有專業人士能及早的發現他無論何時何地都黯淡無光的眼神,能及時介入他的抑鬱症病情,結局會不會不一樣?畢竟中國有1200萬抑鬱症青少年,並不是每顆青澀靈魂都會過早的湮滅。
如果網路傳播不是如此發達,他也許不會滿懷希望的想要去認親,或者如果他在幾年後在更成熟更有承受力的年紀瞭解到孫海洋孫卓認親的事件,他是不是就不會變得如此因希望而絕望?
我無數次的在想,如果他的父親是孫海洋,早已在胸中匯聚大海,家裡種滿草原,只等你歸來,那該多好多好啊。
他經歷的每一種苦難都未必會讓他輕生,但苦難的是他經歷了每一種。但凡仍有一線希望,生命都不會失去光亮。如果哪怕只有一個“如果”成真,也許就不會有那個“後來”。
親愛的少年,人間苟且,你已一肩承擔;歸途既往,願你來生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