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營收同比增速持續下滑,以及……(歡迎關注槓桿地產)
撰文|杆姐&編輯|雯雯
大魚吃小魚的時代來了。
2022剛開年,大佬華潤的存在感很高。先是月初,華潤永珍生活10.6億元要收購禹洲集團旗下禹洲物業服務全部已發行股本;
接著臨近年關的1月20日,華潤永珍生活又官宣,計劃收購中南服務全部股權,收購代價不高於22.6億元。
敢於在週期底部頻頻出手,槓桿地產覺得都是真的“勇士”。同時也不禁讓人想了解,華潤永珍生活,到底有多“壕”?
1、亮眼背後
時間退回到2020年8月26日,彼時正式物業股上市的高潮期,華潤也不例外。2020半年報釋出當天,華潤置地對外發布:正考慮分拆物業管理和商業運營服務獨立上市。
5天以後的8月31日,華潤永珍生活便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11月8日,華潤永珍生活透過港交所聆訊;
12月9日,華潤永珍生活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正式開賣,發售定價22.30港元每股。這距離其放風上市才3個多月時間,速度堪比坐飛機。
再想想2次招股書都失效的禹洲集團物業“禹佳生活服務”,真是讓人唏噓:血統不同、規模不同、質地不同,兩種迥然的結局。
華潤永珍生活官網顯示,其商管業務聚焦高階與品質購物中心賽道,其中“永珍城”、“永珍天地”、“永珍匯”三大商業產品線;物管業務重點佈局住宅、城市公共空間、寫字樓及產業園三大核心賽道。
背靠母公司世界500強華潤集團,華潤永珍生活在物管領域也是妥妥的大佬。
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潤永珍生活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的住宅及商業物業建築面積約1.36億平米,提供商業運營服務的購物中心及寫字樓建築面積約840萬平米。
營收方面,最新2021半年報顯示,其2021前半年的增速還可以。營收40.14億元,同比增長28.09%;歸母淨利潤8.06億元,同比增長138.07%,毛利率32.3%、淨利率20.07%也處於歷史高位。
現金流方面,華潤永珍生活2021上半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有124.57億元,也處於歷史高位。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略顯遜色,為-1.96億元。
雖然2021年報還沒出,但從半年報裡,槓桿地產隱約可以感覺到2021年的華潤永珍生活是元氣滿滿的。
2、此前營收同比增速持續下滑,以及……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按年度來看,情況似乎又有點不一樣。
比如營收同比增速,如下圖東方財富資料顯示,2018年-2020年這三年裡,華潤永珍生活的該項資料呈階梯狀下滑,雖然2021上半年恢復了一些,但離高峰期的40%+增速仍有距離。
歸母淨利潤又是另一番情況,如下圖,3年間波動較大。2018年為8.9%,2019年降至-13.7%,2020年回升至124.07%。
此外槓桿地產也發現,大佬如華潤永珍生活,也沒能逃過母公司依賴症的商管企業“通病”。
以其中的物業管理業務為例,2021年中報顯示,其在管住宅及其他非商業物業建築面積裡,華潤置地的為8683.3萬平米,佔當期總面積1.22億平米的71.3%;對應收益13.15億元,佔當期總收益17.36億元的75.7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收益除以在管建築面積,可以得出華潤永珍生活來自華潤置地的每平米收益為15.14元,而來自華潤集團與第三方開發商的每平米收益為12.03元。
目前來看,物業管理仍是華潤永珍生活的大頭業務,2021上半年總營收17.36億元,佔總收入的43.2%。
商管方面購物中心算是主力軍,但最近似乎有點“不給力”?2021上半年營收9.3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2%,佔總收入的23.2%。
要知道2020年上半年,正是黑天鵝肆虐最嚴重時間點,商管的生存情況本來就不好,2021上半年正常來講這塊應該是高增速才對……
對此華潤永珍生活2021年中報給出的解釋是:自二零二零年下半年起,購物中心物業管理服務的收入模式改為酬金制,去年同期購物中心物業管理服務的收入模式為包乾制,因此收入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3、收購“治病?”
總的來看,華潤永珍生活還是得靠提高物管方面的增速來夯實地位,在槓桿地產眼裡,這塊業務最值得改進之處可能就是對母公司的依賴。
如今大佬房企的增速大都在變慢,倘若過多依賴母公司的增量來給自己的增收,以後增速情況恐怕不容樂觀。
最近正值百強房企2021全年銷售額髮布期。按照機構資料,2021年百強房企全年銷售額12.6萬億元(槓桿地產提示,涉及房企專案合作有重複統計),同比下降3.2%,銷售面積8.5億平米,同比下降9%。
華潤置地的情況還好一些,2021年的銷售目標為3150億元,最終完成3158億元左右,完成目標略多一點。但這個增速也無法和往年相提並論。
收購是個好辦法。尤其在如今市場底部,正值低價買入時機。
此前浙商證券大致統計,華潤永珍生活如成功收購禹佳生活和中南服務,預計將獲得新增在管面積6910萬方,潛在交付面積4989萬方。
華潤永珍生活總裁喻霖康曾表示,2025年前要在管面積要達到4億之上,運營購物中心150個左右,力爭做商管賽道第一。難怪開年如此大動作啊。
華潤的頻頻動作也讓市場猜測,2022年將迎來房企的併購大年。的確如今政策也給力。
而有些房企則該焦慮了。據樂居財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上市房企共有33只存量美元債券到期,發行總額150.35億美元,債券餘額為139.04億美元,涉及27家房企。
誰會成為下一個“斷臂求生”的呢?
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系槓桿地產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地產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使用者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