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革命年代,我國這片熱土上誕生了一批批馳騁戰場的名將。有這樣一位將軍,他能打硬仗、常打勝仗,從革命根據地到挺進大別山,再到千里戈壁,他始終戰鬥在一線,留下了自己的傳奇。曾有人給他起外號叫杜堅決,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他究竟是誰,都經歷過什麼呢?
杜義德1912年出生在武漢,一個貧寒人家,由於家境困難,上了幾個月的私塾,能下地幹活就去給地主家放牛了。年幼的杜義德受盡了壓迫和苦難,直到他偶然聽到了接觸到了共產主義,心中似乎一下子有了方向。他明白,想要尋找光明就要參加革命,1927年杜義德加入農民赤衛隊,開啟了自己的戎馬一生。
杜義德性格開朗,打仗時又喜歡衝在前面,這樣的驍勇讓他很快成為了紅四軍的營長。1936年杜義德帶領的部隊在長征中先後渡過黃河、翻越祁連山,艱難挺進了陝北地區。在此期間,他的部隊因糧草匱乏、天氣惡劣,戰士們又一路吃草根,一路乞討,全軍還遭遇馬步芳的激烈反擊,最終損失慘重,傷亡極大。
來到延安後,毛主席將他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讀書,系統地學習軍事理論及政治思想,幫助他提升軍政能力,為今後的軍旅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這個時候杜堅決的外號就開始流傳開來,當時鄧小平安排杜義德到隨營學校工作,杜義德馬上表示自己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堅決完成任務。他總是這樣回答,掛在嘴邊,索性大家就叫他杜堅決了。
1945年杜義德重新回到戰場,參與了一年後的定陶戰役。當時劉鄧大軍作為主帥指揮作戰,他們制定計劃打算消滅趙錫田所在的精銳部隊,對方一旦潰敗就將束手就擒。而杜義德所在的部隊花費三天時間,投入全部兵力和裝備,打開了敵方一個缺口。就這樣,趙錫田的部隊暴露在我軍的炮火下,最終被俘,我方大獲全勝。而杜義德就在這一次次戰鬥中,逐漸長成為一員猛將。
1950年杜義德擔任川南軍區司令,這期間曾因徵糧問題分不清主次要矛盾,被小平同志批評過。後來則成功完成國家定下的任務,可以說那個時候的領導人和軍人,對於國家的事業都絕對較真,也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鄧小平同志直接指出問題根源所在,而杜義德也認真反省,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
後來杜義德又參加了抗美援朝,在上甘嶺戰役再次大放異彩,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60年杜義德開始參與建設海軍,後又成功贏得對越反擊戰。這一路,只要國家需要,他就堅決接受命令,哪裡打仗,杜義德就出現在哪裡。1980年杜義德再次接到建設蘭州軍區的命令,他不辱使命,帶領西北地區廣大官兵,走出了新時代的強軍步伐。
1982年,杜義德向老首長鄧公請辭退休,那時候很多革命老同志都會寫一些回憶錄,供後人參閱。杜義德跟鄧公說了後,被打趣道誰不知道你杜堅決啊,還是算了吧,不要湊熱鬧,而杜義德也就真的沒有寫。2009年杜義德將軍去世,享年98歲。
天地英雄氣,回看杜將軍的一生,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革命的誠摯追求,他的忠誠感召日月。杜將軍無論處於任何時期,都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不計較個人得失,矢志不渝的執行組織上的命令。不管是跟隨劉鄧大軍四處征戰,還是奉命在各地搞軍隊建設,杜將軍都做得很出色,在此向老將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