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北約40裡,有一座由三個山峰組成的獨立小山,山形如筆架,因有溫泉泉眼,被古人命名為“大湯山”。大湯山以西約一千米處,有三個低矮山丘,也有溫泉,被稱為“小湯山”。在因抗疫而被載入史冊之前,小湯山就是著名的療愈之地,並受到多位皇帝青睞,也是民國時的旅遊勝地。
1924年,熱氣騰騰的湯山飯店湯池。選自《亞東印畫輯》
湯山溫泉的療效,很早就被古人發現了,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對此已有記載,明武宗也曾在此洗浴。
1837年,麟慶在《鴻雪姻緣圖記》中所繪製的“湯山坐泉”,包括前宮一角和後宮宮門。
清康熙皇帝非常喜歡泡溫泉,在修建行宮時,刻意選擇有溫泉的地方。康熙在位61年間,共修建溫泉行宮4所,小湯山就是距北京城最近的一所。
1715年,行宮建成,正式命名為“湯泉行宮”。康熙皇帝不僅自己到這裡療疾“坐湯”,還曾親奉太后前來療疾。康熙晚年,身體狀況愈差,在臨終的前一年,還多次到小湯山行宮療養。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興建行宮時,刻意避開了村落寺廟密集的大湯山一帶,選擇了當時相對荒蕪,但溫泉泉眼質量更高的小湯山。由於泉眼位於小湯山山體正南側,為避開山頂眺望,特意設計了坐南朝北的倒座佈局。
小湯山有兩個標誌性的溫泉湯池,一熱一溫,西池水溫較高,約50攝氏度,名“沸泉”;東池水溫較低,約26攝氏度,名“溫泉”。還有一條暗渠可通西牆外的小院落,為皇族之外的人員湯浴用房。
乾隆帝對行宮進行了擴建,把康熙時期的建築作為“前宮”,北側新建部分稱為“後宮”。為了避免園林湯浴被高處俯視,行宮大幅度北擴,直接把小湯山的最高峰囊括園中,造園規模擴大了十倍。
據現存的清工部樣式房繪製的《湯泉行宮地盤畫樣全圖》和乾隆時期內務府的陳設檔案記載,湯泉行宮完成後共有建築“大小房、亭子三百九十間,遊廊二百六十三間”。澡雪堂、漱瓊室、飛鳳亭、惠澤閣、開襟樓等景觀建築,讓它變成一箇中型體量的皇家園林,地位遠超一般行宮。
嘉慶帝及以後的幾位清帝再也沒到過小湯山,道光時期,對行宮的日常修葺和防衛管理已逐漸弱化。1886年,德意志銀行的恩司諾來華考察,在湯泉行宮的圍牆外面就看到幾百個衣不蔽體的患者圍著一股泉水,“用熱的含硫泉水洗澡,希望借溫泉的功效治癒可怕的病痛”。
清末拍攝的小湯山全景。小湯山山體地處平原區斷裂帶交會處,因此地熱資源豐富。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湯泉行宮遭到聯軍的搶劫和破壞。對此,英國作家立德夫人痛心不已。她在《我的北京花園》一書中怒斥道:“儘管一旁原先的溫泉仍冒著氣泡,巨大的漢白玉浴池和精美的漢白玉扶手現在的破敗景象卻令人悲哀……我們知道俄國士兵曾掃蕩過這裡,這裡的景象不可否認地表明曾遭肆意破壞文物的野蠻人的入侵!”
1902年德國畫冊中的德國士兵在前宮湯池。湯池院落的中軸兩側各有漢白玉湯池一座,相距3米,正對大門後牆有影壁一座。
民國初年,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來此避暑,將前宮稍事修葺。民國七年(1918年)總統徐世昌覺得這裡被廢棄十分可惜,就以每年800元的價格,從遜清小朝廷手中永久租用了這裡,並重新修繕。
1905年拍攝的後宮殘跡。立德夫人描述:“各種開花的美麗灌木似乎都種在了這裡,而且都長得過於茂盛,枝蔓糾結……這兒的花園氣象萬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王子發現睡美人並喚醒她的地方。”
前宮因圍牆和湯池儲存完好,被開闢為湯山飯店,在飯店外,還開設了區分男女的人民浴池。飯店開業後因設施齊全,又有湯泉入室,在當時備受好評。後宮建築多已坍塌,經修整和復建,建成了“湯山別業”,為政務高官休閒度假的場所。
1920年的後宮惠澤閣。這是一座十六柱三重簷四角攢尖閣,即使在殘破後,仍無法掩飾其往昔的堂皇。
此後,臨湖區域相繼建起了徐世昌和陸宗輿、曹汝霖等一批權貴的私人別墅。新建或復建了懷碧橋、楓葉橋、枕湖軒、晴暉閣、歸稼軒、嶂影樓、聽濤挹翠亭、拘泉亭、更衣亭、草亭竹林等建築,風景幽勝,別有情趣。
1935年湯山別業中的懷碧橋
據《北平旅行指南》記載,建好後的湯山別業是北郊名勝。在許多外國人撰寫的遊記中,都記載了暢遊小湯山的各種攻略,“僅需六塊大洋就可入住西式旅館,還有電話直通京城”。
1935年湯山別業中的更衣亭。亭子始建於乾隆年間,內有方池引入溫泉,非常隱秘,更衣殿北側不遠另有露天方池一個與之對應。
在之後的戰爭年代,湯山飯店和湯山別業遭徹底破壞。新中國成立時,行宮建築俱毀,僅存園林遺址,上世紀80年代,小湯山療養院在此設立。直到現在小湯山仍是北京人冬日最鍾愛的療愈之地,不過多數人已不知道,一百年前,這裡曾被立德夫人稱為“喚醒睡美人的地方”。
1925年左右美國士兵拍攝的湯山飯店湯池,旁邊就是西式旅館。
本版圖文 韓立恆
(原標題:湯泉行宮)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