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5日時,湯加火山爆發,其威力是百年間難得一遇的。從衛星影象就能明顯看出,火山灰正在迅速擴散。
以人類對過往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原因的猜想來看,火山噴發可能會導致“全球變冷”,使得地球迎來“小冰河”時代。而日前“全球變暖”正在困擾著我們,這樣中和一下會不會更好就抵消了呢?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不管是全球變冷還是全球變暖對於我們人類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因為如果溫度的幅度變化小是無法被人體直接感受到的,但是溫度的變化如果大幅度上升或者斷崖式下跌,那麼我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而從結果來看,橫豎都難逃一死,但是“凍死”和“熱死”可謂是完全不同的體驗。那麼從科學角度來分析,凍死和熱死,哪一種死法相對更好受一點呢?
不同環境下的人體溫度
凍死之前的幻覺
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在冬天時穿著單薄的衣服到室外往往會發出“凍死人了”之類的喟嘆。當然,不少南方人表示屋子裡和屋子外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冷。在我們認知當中,寒冷會使四肢僵硬甚至使得身體不受控制地打顫,那麼那些人“凍死”之前的人都經歷了什麼呢?
許多登山題材的電影當中,都會描述有人被凍死的場面,那些人往往在死之前不會有劇烈的掙扎,甚至有些人在睡夢當中就悄然離世了。從科學層面來說,凍死指的是:當人長期處在寒冷的環境中時,由於散熱量超過了產出的熱量,導致個體的保暖效果明顯下降。氣溫超過人體體溫的調節限度時,個體的相關的生理功能會發生障礙,從而引起的死亡。
所以,不論是直接將人體置於超低溫環境,還是不斷降溫最終使人體各項機能崩潰,在法醫病理學當中都會被劃分至“凍死”的範疇。按理來說,死亡應當是痛苦的,畢竟各項生理功能的崩潰都會影響我們,而凍死的人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痛苦,他們在凍死之前甚至會出現幻覺。
科學家們指出,我們人體具有比較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這種機制使得我們在大多數時間能夠保持體溫的穩定。但是,我們這種適應能力並不是全能的,而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低溫情況下,體溫中樞的調節功能就會出現失效的情況,隨後會使身體內的物質代謝速度減緩,最終使迴圈和呼吸機能衰竭而亡。
凍死之前人會經歷幾個階段,首先是感覺到寒冷,比如雞皮疙瘩這種比較明顯的現象,如果這時找到熱源恢復體溫還是可以恢復的。其次,就會開始興奮,這一階段我們的身體為了能讓個體多存活兒一會兒,會將血液優先供給到重要部位,像心臟。而屆時,人就會感到呼吸急促,和我們平時咬緊牙關打寒顫差不多。
人體血液迴圈系統
緊接著,人就會感到意識模糊。如果說處於興奮期的我們尚且有幾分理智,那麼到了這一階段就基本失去理智了。科學家們透過使用兔子進行低溫實驗,再加上分析各類“人類凍死案例”,得出了這樣一個結果。
如果我們的體溫降至27℃到34℃之間時,這一階段可以稱為“興奮減弱期”。這時人體的代謝和氣體交換率都會下降,從而引發組織非缺氧血癥的“氧飢餓”症狀,大腦皮層也會因此被抑制,因此意識開始迷糊。
而在我們的大腦皮層之下是有著中樞神經的,它們也會受到影響,在興奮和抑制之間的搖擺不定會讓其感受到混亂,從而使人產生幻覺。這就是許多凍死的人被發現時,會出現微笑甚至是反常脫衣情況的根本原因。
因此,從上述的描述來看,凍死之前會經歷幾個階段。剛開始人體還是會感受到痛苦的,但是到後來因為興奮導致出現幻覺,在幻覺當中就不會感覺到痛苦了。這大概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兒為什麼被人發現時面帶微笑的原因吧,起碼在死亡前的那一個階段她是感到滿足和幸福的。
人體對高溫更加耐受
如果說凍死之前人會出現“炎熱”的幻覺,那麼熱死之前是否會出現“寒冷”的幻覺呢?答案是並不會,熱死之前人的意識雖然也會有不清醒的情況,但是卻不會出現幻覺,並且相對於凍死時肢體的僵硬使得人少了許多身體上的“痛感”,熱死時這些“痛感”會異常的清晰。
相關實驗指出,當水溫處在0℃時人能夠忍受約15分鐘的時間,25℃時能夠忍受24小時左右。從這一資料就能看出,人體對於高溫的耐受性要更強一些,畢竟如果將我們放置在零下25℃的氣溫之下,可能沒有幾分鐘,我們就已經被凍死了。
“凍死的人”經常出現在各種雪山之上,“熱死的人”則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在潮溼環境之下熱死的人,比如之前的全球持續高溫就使一些國家的人被熱死。這種情況下,人體對於高溫的耐受性就沒有這麼高了,實驗結果顯示如果人處於高於45℃的潮溼環境中,那麼不到1個小時,這個人就會中暑昏迷。
第二種則是在乾燥環境之下熱死的人,比如說徒步前往沙漠當中旅行的人。在這種條件下,溫度的限制就比45℃高的多,測試結果表明極度乾燥的高溫環境下,人能堅持的更久。比如即使沙漠的溫度在50℃左右,人體依然能夠堅持2個小時左右。如果將溫度升至100℃,那就只能堅持不到1分鐘了。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是因為人體的散熱機制,我們的身體在感到炎熱時都會透過排汗來調節溫度,這些汗會帶走身體當中的一部分熱量,從而使各項機能得以正常運轉。但是,雖然我們的體內含有大量的水分,卻也是經不住“高溫”的持續壓榨的。
所以,當溫度超過一定限制之後,出汗已經無法維持正常的體溫了,那時人體的血液就會流動得愈加緩慢,使得心臟、大腦等器官供血不足。這個過程當中人會感到非常的痛苦,甚至面板都會出現皸裂的情況。
而如果環境既潮溼又炎熱,那麼就會加速人的死亡。因為從相關研究結果來看,人體的耐高溫程度與溼度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外界的溼度也許會阻礙我們的身體排汗,從而使得體溫升高的速度變快。
汗腺分泌汗液
凍死和熱死,哪一種更好受?
上文當中,我們對熱死和凍死的過程進行了相關的論述。相信哪一種死法相對好受一點,大家心中已經有了決斷。如果按照凍死和熱死的人,死前會感受到的痛苦程度來說,那麼顯然熱死是更加痛苦的,畢竟凍死之前能感受到疼痛的時間也就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鍾。
待到身體僵硬之後,人就無法感受到“凍傷”所帶來的影響了,即使肢體發生了斷裂,可能都沒有知覺。隨之迎來的死前“幻覺”又會讓我們覺得身處於溫暖的環境中,可能在那一幻覺裡被凍死的人認為自己已經得救了。在這樣的欣喜當中死亡,想必不會非常的痛苦,相對要更加好受一些。
有一位經過搶救清醒過來的人是這樣描述自己凍死前經歷的幻覺的:
在上山打獵時走遠了,返程中出現了頭昏、無力和寒冷難耐的感覺。這時發現周圍有許多火團,就將火團堆積在一起烤火,感到全身發熱後就睡著了。
事後,據發現他的人介紹,並沒有在周圍看到他所說的火團,而是在其身側發現了一堆“石頭”。可以看出,幻覺使得人對周圍的環境失去了判斷能力,如果最終能在“溫暖的夢鄉”當中去世確實會好受一些。
熱死的人就顯得沒有這麼安詳了,畢竟我們身體的耐熱性更強,所以在高溫環境之下也會堅持得更久。而這段時間對於死者來說,是異常煎熬的。面板嘴唇皸裂的疼痛以及,身體內部的缺水灼燒感,足以讓人感覺身處煉獄當中。
所以,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凍死比熱死會更好受一些。雖然二者的結局都是死亡,但是死者生前的經歷和感受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如果從屍體的外觀上來看,熱死的人也會更加恐怖一些,但是不管怎麼說,最痛苦的實際上是活著的人,他們的死亡給親人朋友們帶來的痛苦,是永遠無法被磨滅的。
高溫和低溫對於人類的影響
高溫和低溫對人類的影響都是十分明顯的,當然在這裡我們不是以“死亡”這種極端結果來探討它們,而是想告訴大家,溫度的變化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來說說低溫。低溫是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的,比如我們常說的凍瘡就是低溫且潮溼的條件下。面板血管痙攣導致組織損傷。這是區域性的傷害,並且常見於體液出現的部位,如小腿、腳部、耳輪等。
血管痙攣
另外,戰壕足也是一類低溫導致的疾病,它指的是當人體的下肢長期暴露在潮溼寒冷的環境當中,那麼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就會出現障礙,從而導致肢體遲鈍、麻木。情況嚴重的話,會使下肢部位出現缺血性壞死的症狀。如果人體的核心體溫降到35℃以下時,我們的肢體就會出現“凍僵”的情況。
此外,低溫對於老年人來說影響更大。因為老年人的代謝功能本來就隨著年齡降低了,所以在寒冷天氣的影響下,代謝緩慢的結果會更快凸顯出來。低溫不僅會引發心絞痛、心臟病,還會導致支氣管哮喘、肺炎等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
英國皇家內科學會曾選擇10家醫院調查,共發現126例低體溫患者, 佔全部住院病人的0.68%,其中42%為65歲以上的老人。
高溫對於人類的影響同樣很嚴重,像我們熟知的“中暑”已經是最常見的了。高溫導致的中暑有時也需要及時就醫,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而更嚴重的則是“熱射病”,被粗心大意的家長鎖在汽車裡的孩子大多都是死於熱射病。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在夏季高溫時收治了兩名熱射病患者,患者被送到醫院時情況都很危重,體溫超過40℃,都出現了意識障礙、抽搐、痙攣等症狀。
所以,即使知道我們的身體很堅強也很“智慧”,知道進行排汗來調節體溫,也不可以長時間的暴露在高溫的環境下,尤其是溫度很高、溼度也大的環境,更容易使人出現熱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