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初,英國某科學家提出群體免疫,很多人支援的依據就是:“病毒會變得毒性更低,不殺死宿主,這樣有利於它們生存”。
很多人持這樣的觀點,包括我們最喜歡的網紅李永樂老師。這些人的主要觀點是,omicron大流行證明了病毒的感染力變強,致死率相應下降了。他們認為“病毒會往不殺死宿主的毒性降低的方向變異,因為宿主死了,不利於它們生存。”
這個觀點,就是拉馬克的思想。
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很多人,即便上了中學,最終還是沒有理解達爾文。很多人看書,只是背下來了,但是並沒有從底層理解意思,真正能把知識用在生活中。
拉馬克的思想是人的直覺,達爾文之所以在幾十年之內難以被學術界理解,也是因為人克服直覺太難了。
拉馬克理論本質來說,認為進化就是一個過程:向對生物體自己有利的地方突變。
達爾文的偉大之處,就是認為進化是兩個過程:1. 突變是隨機的,2. 適應環境的個體後代,比不適應環境的病毒繁殖的後代多,贏得生存競爭。
所以,真正理解進化論的本質,是理解進化是兩個過程,是理解突變是隨機的。達爾文和拉馬克的本質區別是啥呢?其實不是發現了進化(他們都發現了進化),也不是他們發現了遺傳(他們都發現了遺傳),而是如何解釋進化。
拉馬克認為,因為樹葉特別高,長頸鹿的脖子必然越來越高。而達爾文認為,長頸鹿沒有進化目標,只不過脖子長得突變,同時伴有其他器官,如心血管系統的突變基因配合,並且由遺傳把性狀固定下來,所以活下來了。
因此,長脖子不是他們活下來的原因,是他們活下來的結果。
拉馬克把因果倒置了。拉馬克就是一種直覺解釋,達爾文才是反直覺的。
所以,病毒會往什麼地方進化呢?正確答案是:隨機的方向。
多說一句,如果病毒確定往某個方向單向進化的話,以它們繁殖迭代的速度,是任何疫苗和藥物都無法制約的。
甚至說它們能夠進化到更高階的生物也說不定,還好,這個簡單結構的生命體還沒有那麼智慧,當人類阻斷了它某種進化方向的時候,暫時只有少數突破了屏障,這一點力量還不足以讓它們繼續興風作浪,足以給人類留下喘息的時間。
所以,人和病毒的鬥爭仍將繼續下去,此起彼伏,無休無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