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祖國一窮二白的時候費勁千辛萬苦,毅然居然的選擇回國,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墓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大家不知道的是錢學森其實有個侄子叫做錢永健,在成就上和他一樣優秀,他是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國人都為他感到自豪!可當記者問他是否會考慮回國發展時,他卻直言:“我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我不太會說中文,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科學家,這一點可以確定,血緣的關係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份。”
很多人覺得錢永健的選擇是他自己的決定,我們並不能道德綁架。畢竟他從小就是在美國出生長大,對於他來說,美國就是他的家鄉,沒有歸屬感也算正常,但似乎他的家庭並沒有對他進行引導。
不管他的家庭教育和成就與否,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忠誠的價值一文不值,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這樣的人無論有多牛我們都不稀罕。和他的伯伯錢學森相比,錢永健的愛國情懷、家庭教育與之有云泥之別,我國也因此又失去了一位世界頂尖的化學人才!
可像錢永健一樣的心甘情願為美國效力的華人人才並不只有一個,如果說錢永健從小在美國出生成長的情有可原,那麼還有那些國內辛辛苦苦培養十數年的年輕“物理天才”尹希,“數學天才”張悅、以及14歲時就以滿分750分考上清華大學的“天才少女”何碧玉,這些人全部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可是他們在學有所成後也全部留在了美國,為美國效力,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為了一張綠卡卻願意背棄自己的祖國!
曾經民間也流傳有這麼一個說法,說的是清華北大這些高階學府的學生,每年有大量的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可是出去之後只有20%不到的人願意回國發展,所以網上也在流傳“2萬清北生在美國矽谷效力,中國的人才都是為美國培養的!”這樣的說法。
我們的“網紅教授”鄭強在給這些高等學府的人講課的時候也曾打趣道:“我真的不知道該不該把知識教給你們,我害怕哪一天你們都學會了,卻一個個都跑去美國,去了美國發展,或許哪一天,我的頭上就飛來一顆炮彈,把它拆開一看,上面印的都是你們的名字!”
用中國人自己的人才來和中國競爭,把中國的人才吸引到國外,研發出高新的技術再國家賣給中國,還要對我們進行技術封鎖!這不只是一場技術上的競爭、人才的競爭,這是一場“攻心戰”!
國內人才都去了美國,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種損失,一種“遺憾”,俗話說“烏鴉還知道返哺”,在現在的中美競爭中,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最終都會演化成“人才”的競爭。由此可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正面臨的就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缺乏。我們除了要想辦法留住人才,讓這些尖端人才知道“返哺之恩”外,更需要的是不斷培養出新的人才。
想想也是,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數理化。數理化人才是科技發展的根本,隨著現代化不斷的進步,數理化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擁有的尖端物理學者連世界的1%都不到,這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我國的物理人才真的太稀缺了!除了要防止像尹希、張悅、何碧婷等這樣數理化天才外流之外,更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和天賦、加大數理化方面基礎教育的投入,培養出更多的數理化天才!
很多人說,我們數理化人才缺少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教育方式的落後造成了我們很多人學生錯過了最合適的啟蒙期,甚至因為枯燥的教育方式而對非常重要的“數理化”慢慢的失去了興趣,並且在現在的學習中,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英語成績,反而忽略了“數理化”的重要性,這樣的現象讓很多數理化天才都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數理化”啟蒙教育的認知度太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經常會問:為什麼天空會有彩虹,為什麼不管我們蹦多高都會掉下來!為什麼鳥能在天上飛這種“奇怪”的問題!可是並沒有幾個老師和家長能真正為孩子們講解其中的原理,反而告訴孩子:“這個等你長大就知道了”、“這個不是你現在關心的問題”!可殊不知這慢慢的讓孩子關上了熱愛“數理化”的窗戶!
“數理化”人才的缺失直接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從3歲開始就能學習物理,而在國內,物理和化學的課程要到初中才開始學習,這意味著,我們接觸物理、化學的時間要比他們晚至少6年,妥妥的錯過了最好的啟蒙期。
很多人說不是孩子不喜歡理科,而是學理科需要很高的天賦,這句話“大錯特錯”!其實數理化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像飛機為什麼能在天上飛、火車為什麼在鐵軌上跑而不在馬上上、為什麼鳥兒站在電線上不會觸電,這些都和物理息息相關,數理化並不難,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
傳統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缺失,我們的著重點成為了背公式,背定律和方程式,在孩子們沒有理解其原理,這樣的學習無疑反而加重孩子們的負擔,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會讓原本有趣的“數理化”變得枯燥,孩子們的成績自然也無法提高,而這也成了一個“死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