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奈米科技、生物醫藥、物聯網、太陽能光伏、超級計算、海工裝備……蘇南大地上,閃耀著前沿科技之光。
作為我國首個以城市群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2014年獲批建設以來,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蘇南自創區)加大改革創新和探索突破力度,多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產品創新水平已位居國際前列。
未來,蘇南自創區如何“更上層樓”?近日,江蘇省科技廳、省發改委印發《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明確重點推進以“自主創新支撐(Support)、產業高階攀升(Upgrade)、企業創新跨越(Promote)、科技園區賦能(Enhance)、開放創新融合(Reconcile)”為主要內容的“卓越工程”(SUPER工程),將蘇南自創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樞紐、我國原始創新高地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高地共建,提升重大創新策源力
經過多年發展,蘇南自創區科技創新資源已具備一定集聚優勢,未來,還將乘勢而上,透過高地共建,聯合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共同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合力提升重大創新策源功能。
在剛剛釋出的“2021年江蘇省十大新聞”中,“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戰略支撐,江蘇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獲突破,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上展現江蘇擔當”成功上榜。去年一年,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等相繼落戶江蘇;省部共建有機電子與資訊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三大江蘇省實驗室建設全面加速,紫金山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取得階段性突破,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序列……以上這些取得可喜成績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都來自蘇南自創區。
如何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提出實施“自主創新支撐工程”,內容包括協同推進基礎前沿研究、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同打造高水平科研設施平臺叢集、共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等。
《規劃》要求,從蘇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弄通“卡脖子”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共同開展有望引領產業變革的重大原創性研究,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支援自創區內高校院所、研發機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強強聯合,圍繞積體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慧、先進材料、生物醫藥、高階裝備、生物育種等重點領域,綜合運用定向擇優、“揭榜掛帥” 等新型專案組織方式,聯合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解決產業核心難題。
目前,蘇南自創區一批科技創新平臺、科技企業已經承擔起多個重大科研專案、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去年10月,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公開發布38個專案指南,靶向直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邀請產業界一起攻堅克難,共同解決“卡脖子”問題。“我們從物聯網、人工智慧、未來通訊等行業未來發展需求出發,聯合企業開展光電感測器、材料計算、太赫茲等方面的研究,從材料角度來實施相對前沿的探索專案,透過材料的最佳化,讓一些器件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為我國及我省的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硬體基礎支撐。”姑蘇實驗室戰略規劃部部長李順峰說。
高地共建,還須著力打造高水平科研設施平臺叢集。未來五年,我省將推動和支援蘇南地區佈局建設省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到2025年,佈局建設各類重大創新基地40家以上。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升級和聯合建設,鼓勵奈米真空互聯實驗站、作物表型組學研究設施、資訊高鐵綜合試驗裝置、跨/多介質複雜流體試驗設施等建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同打造區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網路。
產業攀升,打造高精尖產業承載區
如何全面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產業高階攀升、企業創新跨越、科技園區賦能、開放創新融合等工程將聯合發力,加強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使蘇南地區成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匯聚地。力爭到2025年,蘇南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2%。
為實現產業高階攀升,“整合打造標誌性產業”成為重要突破口。《規劃》要求蘇南自創區大力培育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三大產業創新叢集。這些產業成長性強、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有望形成具有爆發力和引領力的新增長點。
以積體電路產業創新叢集為例,將以無錫和南京為龍頭牽引,加強蘇南地區積體電路產業鏈協同,無錫將重點突破積體電路設計、封測、材料、製造等領域關鍵技術,蘇州、南京等地則最佳化提升製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動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積體電路全產業鏈。
“我們聚力發展從設計、製造、封測到配套的全鏈積體電路產業叢集,去年獲批省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國家積體電路製造業創新中心,新培育積體電路上市企業5家。”在日前召開的2022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無錫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新吳區區長崔榮國在交流發言時說。他介紹,針對積體電路產業特點,無錫高新區一方面聚焦全鏈培育,堅持“缺什麼補什麼”;另一方面以龍頭企業引領“自主可控”的堅實步伐,傾全區之力招引超100億美元的華虹無錫基地專案和超100億元的聞泰無錫專案。“未來,我們將充分發揮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的疊加效應,繪製積體電路產業發展的新圖譜。”
《規劃》還特別提到聯動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支撐示範,加強資訊、生物、材料、製造、節能減排等高新技術對鋼鐵、化工、紡織、建築等傳統產業轉型的賦能,推動傳統產業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到2025年,蘇南地區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20%,蘇南國家高新區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降至0.3噸標準煤/萬元以下。
此外,還將協同推進數字蘇南建設。加快數字新基建、新科創、新產業、新服務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佈局建設一批高水平數字產業集聚區,構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其中,重點提到加快推進長三角數字金融資料中心、中國電信(蘇州)資料中心、揚子江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平臺等重要載體建設,積極建立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國家“5G+工業網際網路”融合應用先導區和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示範基地等。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未來五年,蘇南自創區將開展“企業創新跨越工程”,進一步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培育壯大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鏈主”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塑造國際競爭叢集優勢。並支援蘇南地區行業骨幹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發展戰略合作關係,聯合組建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打造行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到2025年,力爭蘇南地區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達到60家。
園區賦能,建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值得關注的是,《規劃》特設專欄,對集成了9家國家高新區的蘇南自創區,提出了“科技園區賦能”的更高要求——建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和提升“創新核心區”建設水平。
在科技部公佈的最新國家高新區評價排名(2020年度)中,蘇州工業園區居第4位、南京高新區居第12位,均創歷史最好成績。這兩個園區當仁不讓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試點的先行軍。
怎樣才能成為“世界一流”?據瞭解,蘇州工業園區將圍繞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及總部經濟等重點方向,加快集聚高階要素資源,大力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叢集,打造全球領先的技術創新策源地和國際知名的創新企業集聚區,到2025年,基本具備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功能和形態。
南京高新區則將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1+N”體系高效執行,加快“一室一中心”建設,力爭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不斷提升創新水平和產業能級,到2025年,主要創新指標接近世界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先進水平。
蘇南各國家高新區還肩扛“加快建設集知識創造、技術創新和特色戰略產業培育為一體的創新核心區”的重任。
記者發現,被列入蘇南“創新核心區”的,有南京麒麟科技城、南京紫金山科技城、太湖灣科創城、常州科教城、常州“兩湖”創新區、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太湖科學城、鎮江團山睿谷等。
《規劃》明確,將鼓勵蘇南各地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總部等創新資源優先在創新核心區佈局,打造技術創新、研發服務和人才團隊高度集聚的標誌性區域。將支援蘇南各國家高新區以骨幹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院所在創新核心區建設市場化執行的高水平實驗設施、創新基地,支援國家和省重大創新平臺在創新核心區佈局建設。
在南京,以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園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集中建設為契機,麒麟科技高地正在加快打造。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楊桂山介紹,近年來,中科院在南京著力推動“資訊高鐵試驗設施”“開源軟體供應鏈設施”“空間天文探測與運控實驗設施”“決策智慧與計算創新平臺”等重大科技設施平臺預研和建設,高階創新資源在麒麟科技城快速集聚。去年9月國科大南京學院一期建成啟用,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科研園區今年上半年也將建成投入使用,中科院相關大院大所在麒麟建設的八家研究院發展勢頭良好,一個學科叢集、空間集聚的中科院南京麒麟創新高地已初見雛形。
【資料深一度】
研發經費投入超2000億元
2021蘇南自創區創新指數釋出
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江蘇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近期釋出“2021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創新指數”(以下簡稱蘇南創新指數)。結果顯示,2020年蘇南創新指數比上一年度提高24.36,各分項指數均保持總體上升態勢。從主要指標發展情況來看,2020年蘇南研發經費投入2020.31億元,佔全省比重67.2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24件/萬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8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產值比重為50.07%,高於全省平均水平3.53個百分點。
江蘇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副所長馬永浩介紹,自2015年起,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牽頭開展蘇南創新指數的研究,以2014年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2015-2020年蘇南創新指數分別為115.79、131.47、150.88、171.02、197.49、221.85,比上年分別提高15.79、15.68、19.41、20.14、26.47、24.36。
蘇南創新指數的指標體系包含創新環境、創新資源、創新主體、創新績效、創新輻射、創新國際化6個一級指標,30個具體指標。2020年創新主體指數保持強勁增長,達265.5,比上年提高51.39;創新資源指數、創新國際化指數保持較快增長,達252.35、197.94,比上年提高29.81、29.54;創新績效指數、創新輻射指數、創新環境指數保持平穩增長,分別為192.11、225、187.81,比上年提高13.27、9.4、7.86。
各設區市對蘇南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各設區市創新指數從高到低依次為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蔡姝雯
編輯: 謝詩涵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