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韋世瑋
編輯|石亞瓊
**
36氪獲悉,近日機器人3D視覺創企「微鏈科技」宣佈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由中博聚力領投、海南泰益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強研發、擴建產品交付能力、拓展市場三個方面。
微鏈科技成立於2018年,專注機器人感知和認知技術的研發,以深度學習和機器視覺為核心,在工業機器人智慧檢測、引導、抓取等場景積累了豐富的3D視覺成像、位姿演算法等技術。目前,公司開發的產品包括工業級3D相機、機器人感知系統、機器人視覺系統和機器視覺開發引擎。
隨著工業機器視覺市場競爭的加劇,近年來市場中出現了不少標準化3D視覺的軟硬體產品,以識別、尺寸檢測、定位引導為主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其中3C、平板顯示、汽車是玩家落地最集中的三大場景。
我國工業3D視覺產業鏈初步形成的同時,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也在逐漸提升。據賽迪顧問2020年統計資料,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視覺市場規模為131.75億元,國產品牌佔比約55.4%(72.99億元),預計到2022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180億元,國產品牌市場規模也將增長至100億元。
從長遠的潛在市場規模來看,當前只有5%的潛在使用者使用了機器視覺,也就是還有95%的潛在使用者需要但還沒有用上機器視覺,全部潛力發揮出來後,全球的市場可達到1200億美元。
不過,工業視覺領域一直存在人工抓取成本高、高反光物體成像精度低、系統部署成本高等問題。傳統計算機視覺為2D視覺,儘管成本低、技術成熟度高,但無法對產品進行三維特徵的檢測,不能實現對三維物體的複雜檢測和機器人的抓取。
同時,在機器視覺產業鏈上,工業鏡頭/相機作為機器視覺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對成像質量和演算法效果起著關鍵作用,但我國工業視覺市場聚集了大量老牌鏡頭玩家,包括德國施耐德、美國Navitar、義大利Opto、日本KOWA等,這些技術積累雄厚的巨頭長期盤踞著高階市場。而在智慧機器視覺領域,康耐視和基恩士等傳統機器視覺公司長期佔據2D視覺領域的頭部位置。
在智慧製造4.0時代,隨著製造業升級換代和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傳統機器視覺已經不能滿足更為複雜的自動化需求。
因此,我國工業視覺行業想要實現自主核心技術和國產供應鏈發展,就必須要在3D視覺認知系統和3D成像系統實現突破。針對這一挑戰,微鏈科技研發了機器人視覺認知系統和工業級3D相機,這也是公司最核心的兩大產品線。
其中,基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控制演算法的微鏈WeRobotics Cognition System機器人認知系統集成了多種先進視覺和機器人控制演算法,擁有通訊低延時等特點,可以精準識別物品的三維、旋轉、左右、翻轉變化,同時還能連線所有的智慧裝置,採集、生成資料、訓練智慧模型,可自動識別生產線上移動的物體,並實時反饋、互動、控制裝置。
微鏈DaoAI高精度3D相機則結合了感知系統,視野範圍覆蓋100mm到3500mm之間,實現了微米級成像和亞毫米級機器人控制定位,解決了傳統視覺公司點雲缺失和可靠性不高的問題,適用於對精度要求較高的各種惡劣工業環境,滿足大部分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箱揀選上料和質量缺陷檢測需求。
縱觀整個工業3D視覺領域,目前包括遷移科技、梅卡曼德機器人等新玩家都已推出相應的3D視覺產品及解決方案,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微鏈科技的差異化優勢又在哪裡?
微鏈科技CEO冉祥告訴36氪,工業級技術的難點在於工業環境的狀況非常惡劣,對技術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求極高,需要達到肉眼不可見微米級精度。因此從技術角度看,微鏈科技的核心壁壘在於擁有虛擬和真實資料融合的機器自主學習引擎,以及可實現工業級高精度、高可靠性的3D視覺技術。
目前,微鏈科技自研的影象、點雲處理、深度學習等演算法已超30種,既可完成常見的日用品隨機揀選、拆碼垛等抓取應用,也能應對高難度的亂序及任意反光金屬工件識別,靈活性、適用性十分廣泛。例如,公司的全自動動態溫度標定演算法消除了溫度變化對相機精度的影響,能夠讓3D相機在0-60℃的環境中都能得到統一的高精度點雲資料。
面對工業3D視覺領域常見的小樣本學習的難點,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和客戶服務,已積累了豐富的資料樣本,同時公司系統還可自動生成相關資料,資料量覆蓋70%-80%的汽車、3C和物流市場。
低成本方面,在一個國際頭部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案例中,微鏈3D視覺引導機器人能夠在22秒內完成6個座椅靠背工件的自動上料,若以平均每個工位需2個工人3班次計算,該企業使用微鏈視覺引導方案後,五年的製造成本可降低五分之四。
從團隊層面看,微鏈科技的視覺技術團隊擁有來自普林斯頓、滑鐵盧大學、渥太華卡爾頓大學、多倫多大學、溫哥華西蒙菲沙大學等眾多名校畢業的博士後和博士,同時與西蒙飛沙大學、滑鐵盧大學以及加拿大NRC(國家研究委員會)擁有長期良好的研發合作關係,北美技術背景深厚。微鏈科技還與同濟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共同建立了機器人視覺認知技術實驗室。
作為科技領域的連續創業者,微鏈科技CEO冉祥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擁有豐富的商業資源和IT技術背景,能夠幫助公司技術團隊與產業資源實現良好的結合,加速實現產業落地。
“理解使用者、理解場景、理解技術,是微鏈科技能創造價值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他只會燒錢的科研團隊所不能比擬的優勢。”在冉祥看來,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To B商業領域運營壁壘極高,不同於網際網路和To C對某個行業和領域的理解,不是三五年的從業經驗所能擁有的。
現階段,微鏈科技的商業模式主要為“解決方案和產品銷售”、“服務+訂閱”兩種,已在汽車製造業、物流交通、白色家電等領域拿下標杆性客戶,包括西門子、博澤、美的、奧克斯、京東方等國內外頭部製造企業,同時還是AUDI德國、BMW德國、DRÄXLMAIER德國、庫卡、發那科等企業的合作伙伴。
得益於自主研發底層演算法的技術優勢,公司在過去一年的訂單量超過1億人民幣,其3D視覺系統在智慧檢測、動態打膠、亂序/順序抓取、拆垛碼垛、無序上料等多個工業專案實現成功交付並穩定執行超過1萬小時。
冉祥談到,接下來一年,微鏈科技將專注把3C、汽車、物流三個領域做深,努力實現行業頭部客戶的全覆蓋。同時,隨著公司技術的不斷迭代和產業場景資料量的急劇增長,未來公司也將致力於開發即插即用的工業3D視覺產品,大大降低產品應用的訓練成本,為客戶帶來更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