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製造業的智慧化水平逐步提高,工業4.0時代來臨。
各行各業都將迎來變革,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如何提高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如何實現由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這些都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值得深入關注。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如果30年前我在計算機上提交一個任務,它可能到現在還沒算完。但如果我現在重新提交這個任務,用現在的計算機,幾個小時就算完了。”提到計算機的發展,汪林望經常這樣假設。
汪林望是國際知名材料計算專家,曾在美國頂尖研究機構擔任資深研究員,去年退休回國。30多年來,他在計算方法和跨尺度材料計算領域深耕,發展了10多種演算法和程式,被廣泛應用。
計算機的計算速度、計算能力出現了幾十萬倍的增長,帶來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變化。顯而易見的變化是,網路購物的流行,數字經濟的到來。
“它同樣帶來了科技上的革命,如材料計算學的興起。”汪林望說,大尺度、長時間物理建模能力的顯著提升,使得材料計算能夠以從頭算的高精度計算材料特性,並用來預測多種材料型別的結構與效能的關係,發現新的結構。同時,人工智慧(AI)也開始被用來探索材料的組成空間,識別新的結構。在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應用領域,如何將包括物理建模、資料科學、機器學習的計算方法與材料表徵、合成和加工方法相結合,加強對材料原子尺度過程的基本理解,加速材料發現和應用,已經成為工業界重要的發展方向。
“材料計算在工業界真的派得上用場,它推動的不是某個行業、某個工業領域的變革,而是整個工業領域的變革。”汪林望說。
中國正處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關口,對工業升級十分重視,支援力度非常大,市場投資熱情也很高,汪林望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攻堅科技硬核 提升軟實力
多年來,雖然身在國外,但汪林望一直密切關注中國工業的發展。他發現,中國很多企業的生產水平已領先世界,如鋰電池、光伏產業、稀有金屬行業等。“產業要再升級,必須在研發上投入更多。”
然而,有些企業不重視研發,或者在研發方面投入很少。有的企業想進行研發,但研發能力不足。在汪林望看來,在工業4.0時代,材料是關鍵,它是整個工業高科技的產業基礎。比如,在碳中和新能源、後摩爾時代的微電子、生物製藥等領域,重要的不是設計一個零部件或一臺機器,而是原子分子層面的材料研發和設計。
汪林望現在擔任北京龍訊曠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這家企業自2015年成立以來便致力於國內材料計算模擬工具軟體研發,將基於量子力學的原子級別計算應用到研發生產環節。企業的願景是開發一款以量子力學為基礎,原子層面的材料工業軟體。但汪林望發現,工業界習慣於傳統的研發模式,對材料計算普遍不瞭解。“需要透過一定的教育告訴他們,現在已經可以透過計算模擬的方法加速新材料研發了。”
軟體對於企業的研發至關重要。國際上也有很多開源軟體,但不少企業研發人員發現,各種開源軟體並不好用。汪林望計劃把這些開源軟體整合起來,處理得比較“光滑”,放到一個大的網上平臺,便於使用者使用。
“對很多情況,特別是在各種AI技術的幫助下,模擬各種材料效能的計算方法已經存在,但沒有很好地整合起來、串起來。”汪林望說。他計劃開發一款超越現在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的工業軟體,它將以量子力學為基礎,可以計算材料的各種物性,並藉助於AI方法,跨越時間與尺寸的鴻溝,為工業界所用。這就是Q-CAD(量子力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也被稱為“後工業軟體”。
他希望,中國企業可以更容易地使用上這種“後工業軟體”,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研發速度升上去 成本降下來
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研發創新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產品研發週期長、研發成本高等因素讓一些企業放棄自主研發。
現在,很多材料研發本質上還是試錯,盲目性非常大,這樣也就推高了研發成本。汪林望提出:“我們可以把盲目試錯改成理性設計,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比如,要研究一個新材料,如果不知道正確的合成方法,要把這種材料真正做出來非常困難,這樣就會延誤對這個材料的效能研究。但如果在計算機上,根據原子排列,進行模擬設計,研發時間可能從一兩年縮短到幾個月。
在機械工業上,傳統工業軟體已經深入到工業設計當中。像汽車碰撞試驗,舊的方法是透過實際碰撞得到試驗資料,那樣成本高昂。但如果透過模擬也能得到同樣結果,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但傳統工業軟體依賴材料引數,而怎麼得到這些材料引數,就需要新一代的工業軟體,就是Q-CAD軟體。
產品工藝流程的改變也可以充分利用計算的方法。怎麼製作一個產品?產品的特性如何?這裡包括空間、時間等多個尺度。現在可以透過人工智慧,也就是機器學習的方法大大拓展量化計算所能達到的尺度。
無論研發能力如何,企業都會對產品改進有興趣。汪林望認為,如果能幫助企業進行一些模擬,開展原子層面的計算,他們就會更明白自己的產品是怎麼回事、問題在哪裡,改進的時候會更加有的放矢。
“中國製造業最需要的就是研發,我們只是提供一個新的工具,讓企業在材料產品研發上更加有力。”汪林望希望,材料計算可以深入更多企業,提高企業的研發水平和研發速度。
目前的難題在於,材料計算軟體甚至所有工業軟體的開發都需要較長週期,要將多個學科的知識、方法進行整合應用。這要求軟體開發人員既懂計算機應用,又懂方法,有紮實的數學、物理知識。
汪林望指出,現在國內的程式設計師很多,但精通物理、數學等多學科知識的程式設計師不多,人才培養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但未來可期。”
(□ 《民生週刊》記者 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