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俊
1月20日,“飛租出行”獲得近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晟航資本、叢蓉資本。
飛租出行是一家提供新能源汽車場景應用服務的公司,於2021年8月正式在蘇州成立,但2020年7月就已經著手研發和平臺應用搭建。該應用將出行、租賃、銷售三大場景融為一體,一方面為主機廠提供全新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模式,幫助車企降本增效,同時面向C端消費者,提供新能源的汽車深度試駕、租賃與購買服務。
飛租出行創始人秦嶺表示,本輪融資主要用於拓展飛租出行平臺的首批落地城市,目前落地城市包括成都、重慶、貴陽、昆明、鄭州、武漢等城市,年內城市名單將拓展至200個。秦嶺曾就職於福特中國和大眾汽車中國及其合資公司,負責營銷、經銷商管理、新零售、移動出行業務,擁有20餘年汽車主機廠、網際網路出行行業運營及管理經驗。
在全新環境下,汽車原有的經銷生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直營”模式正在取代傳統4S店。比如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等車企透過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黃金商圈地段建立體驗店。一些車企開始與3C行業品牌合作“賣車”,如華為在授權店引入銷售賽力斯SF5、吉利也傳出將在海爾的門店銷售極氪001車型的訊息。
但秦嶺認為,直營的方式並不容易被複制,不是每個車企都有能力承擔大規模複製門店的能力,且直營模式讓車輛的使用與消費者之間仍有一定的距離。所以,飛租出行希望透過創新的手段和產品,在傳統4S店和直營模式之外,為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提供不一樣的方案,以此提升新能源車企及其4S經銷體系的運營效率及全國佈局。
目前,飛租出行提供深度試駕、全時租車、銷售三種具體業務形態,透過本地化運營積累,集結車輛資源與真實使用者,滿足消費者的實際用車/購車體驗與用車/購車需求。
秦嶺認為:使用者必須要進行深度試駕,沉浸式試駕,才能有效促進車輛訂單的轉換。在飛租出行的平臺上,車輛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可以進行分離,消費者可以選擇根據自己所需購買車輛的部分時間所有權,以此進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門檻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
除試駕、租車、買車之外,未來飛租出行還將打通車服務、二手車置換、汽車金融服務、保險等環節。一方面,能夠面向C端滿足新能源車消費者日益增長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面向B端打通新能源汽車銷售和出行運營環節,讓主機廠、經銷商、金融公司、二手車公司等各方協同增效,進而讓消費者能夠獲得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服務。
秦嶺表示,目前飛租出行平臺上已經接入5000多臺車,後臺庫存能夠排程的車輛數在15000臺,未來平臺將與更多車企達成合作。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1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610萬輛,同比增長3.1%。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75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如何提升新能源車的滲透已經成為行業問題,不僅為新能源汽車消費模式提供了一種嘗試路徑,也給了飛租出行這類服務商提供了增量發展的機會。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