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CDC的最新訊息,逃跑的四隻實驗用猴,三隻已經抓獲的,都被確認實施了安樂死。好吧。
恆河猴,聽名字像是來自印度的貨,其實不然。它們在物種上叫普通獼猴,有六到九個公認的亞種,分為兩組,即中國起源的亞種和印度起源的亞種。普通獼猴是所有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地理範圍最廣的,佔據著高度多樣性和多種棲息地,從草原到乾旱,從平原到森林,甚至絲毫不懼人類住區。
恆河猴被廣泛地“供奉在科學的祭壇上”
由於它們相對容易在圈養中生存,而且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與人類接近,恆河猴被廣泛用於人類和動物健康相關主題的醫學和生物學研究。尤其在美國。
至於為什麼逃跑的猴子抓住要被安樂死,你看它們都被用在什麼樣的醫學研究上:
狂犬病、天花和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製,建立藥物以管理艾滋病毒/艾滋病,瞭解女性生殖週期、胚胎髮育和胚胎幹細胞繁殖等方面,美國都使用恆河猴作為實驗品。今年,美國剛剛資助了用恆河猴實驗來測試:變性人,是否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
此外,與許多獼猴一樣,恆河猴攜帶皰疹病毒B。這種病毒通常不會傷害猴子,但在罕見的跨物種事件中對人類非常危險。去峨眉山或其他地方跟野猴子玩,有玩命的意思哦。
它們的死亡之路,還在科學上為我們做了什麼貢獻呢?隨便挑幾個:
1949年6月14日,恆河猴阿爾伯特二世在美國V-2火箭亞軌道飛行期間成為太空中第一隻靈長類動物,並因降落傘失靈而在撞擊中死亡。
1959年,備受爭議的比較心理學家哈里·哈洛(Harry Harlow),對恆河猴進行了著名的母性剝奪實驗:讓新生的嬰猴立即與母親分離,之後同兩個“假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 但小猴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實驗的意義?這個受爭議的心理學家說:“證明了愛存在三個變數:觸控、運動、玩耍。如果你能提供這三個變數,那就能滿足一個靈長類動物的全部需要。”
1960年發射的“水星計劃”火箭將恆河猴Sam小姐送上了15.0公里的高空。
1999年10月25日,恆河猴成為第一隻克隆靈長類動物,並誕生了Tetra。
2001年1月,第一隻轉基因靈長類動物,恆河猴安迪誕生;安迪攜帶著來自水母的外源基因。
......
和人類相似,又好養活,是多麼不幸的一件事啊。加油跑,恆河猴,別被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