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
近兩年,美國越來越頻繁地將金融工具作為打壓中國的武器,捏造涉“人權”“資訊保安”“軍事”等種種謊言,肆意將中國的機構和企業列入實體名單實施資產管制,或釋出融資禁令禁止美國企業投資部分中國企業。其目的是在5G、半導體、人工智慧、醫療等高科技領域,用“金融脫鉤”切斷中國企業的海外融資渠道,進而阻止中國透過科技創新實現國家崛起。然而事實證明,美國的圖謀只是一廂情願,全球資本不僅沒有和中國“脫鉤”,反而用腳投票,與中國企業更緊密地站在一起。
日前,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英國私人投資資料公司先秦資料(Preqin)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風險資本向中國5300多家初創企業投入了1290億美元,重新整理了2018年時創下的1150億美元的最高紀錄。另據清科集團旗下的“PEData”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的私募股權對中國初創企業融資達1650億美元,全年有望超過2017年創下的19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更令美國難堪的是,最受外資青睞的恰恰是多次登上其“黑名單”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表示,該公司80%的投資都在人工智慧和高階製造等領域。不久前中國商務部發布的資料也顯示,中國高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引資增長較快,2021年,高新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大幅增長17.1%。
外資無視美國政治操弄與恫嚇,力挺中國科技行業,是對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投下贊成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獨立篇章,強調中國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併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等戰略構想作頂層設計,向外界傳遞出中國將在科創領域加大投入的明確訊號;儘管引發西方媒體和政客新一輪唱衰和抹黑,但風投公司很清楚,中國政府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一系列網際網路監管措施是為了打擊資本無序擴張,並引導資本進入中國政府更為看重的“硬核”科技領域。有國外風投人表示,其樂於支援中國政府的優先事項。儘管科技領域有時比短影片等消費網際網路公司需要更長時間成長成熟並帶來回報,但真金白銀的鉅額投入,說明國際風投認可中國政府的戰略規劃,並堅信其一定會獲得成功,自己也將收穫豐厚回報。
外資無視美國政治操弄與恫嚇,力挺中國科技行業,是對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投下信任票。2021年開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與2020年版相比,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至31條、27條,壓減比例分別為6.1%、10%,《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的修訂和擴大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為外商在中國投資提供更大空間和更多機遇;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生效實施,成為中國對外開放新的里程碑,也成為中國連線國內國際市場新的橋樑和紐帶;17日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會議時,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中國歡迎各種資本在中國合法依規經營,為中國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穩步拓展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鏗鏘的話語,再次向外界傳遞出中國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
外資無視美國政治操弄與恫嚇,力挺中國科技行業,是對成熟且不斷擴大的中國市場情有獨鍾。歷經百年奮鬥征程,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超過美國人口總量。“十四五”時期,中國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實現共同富裕,構建“橄欖型”分配結構社會,中等收入群體必將繼續擴大;歷經百年奮鬥征程,中國已構建起最完備的工業體系和最完整的產業鏈,被認為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成熟且不斷壯大的消費群體、完備的工業體系,為孕育、孵化高科技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強有力的支撐,也為外國風投創造了巨大的盈利想象空間。
良好且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持續擴大的對外開放政策、超大的市場規模、強韌的產業鏈和完整的供應鏈,所有這些都讓中國成為外資無法忽視、難以拒絕、寧願“忤逆”美國意願也要加大投入的目的地。
與某些國家奉行單邊主義、本國優先不同,中國促進對外開放的決心未變,擁抱多邊主義、致力於共同發展的初心未改,中國的商業機遇依然廣闊如一片藍海。因此,美方的政治操弄並不妨礙國際投資者透過多種方式投資中國企業,分享中國發展紅利,跟風放棄中國市場只會讓自己蒙受損失。在這一點上,國際風投顯然比美國政客清醒得多。(責任編輯:李小華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