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明朝的一位將領。他從小就胸懷大志,決心為國家做一番事業。那時候,已經建立起後金的努爾哈赤,看到明朝政府越來越腐敗,邊界上的防務越來越荒廢,就經常向明朝邊界發動進攻。公元1619年,明朝政府調集8萬多大車,分4路進攻後金,投想到被打得大敗。後金的軍隊乘勝突破明朝的遼東防線,一直打到山海關附近。
訊息傳來,明朝君臣亂作一團,有不少人主張乾脆放棄山海關以外的土地,也有反對的。就在他們爭吵不休的時候,有一個人單槍匹馬跑到山海關外,去調查那裡的地形和民情,這個人就是袁崇煥。
袁崇煥在山海關外考察了好些天,還找了許多退伍老兵瞭解情況,回來以後,他說:“千萬不能退守山海關,我願率領一支軍隊,到關外駐守。”天啟皇帝沒有別的主意,就批給袁崇煥20萬兩餉銀,讓他監督關外軍事。
袁崇煥在山海關外一個叫前屯的小城鎮駐紮下來。他召集潰散計程車兵,安頓流亡的百姓,很快就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後來,他發現山海關以北200多里的寧遠有大片荒蕪的土地,就打算把防線設到那裡去。他對遼東經略(地方上的軍事行政長官)王在晉說:“寧遠東邊靠海,西邊靠山,進可攻,退可守,是鎮守山海關、防備後金的要地。”王在晉膽子小,不敢答應。後來,兵部尚書孫承宗接替王在晉鎮守山海關。孫承宗也是一有膽有識的人,接受了袁崇煥的建議,讓他率領一支人馬進駐寧遠。袁崇煥在寧遠大張旗鼓地挑選士兵,操練兵馬,修築城牆。過了一年,寧遠就從一個荒涼少人的地方,變成山海關外最重要的軍事重鎮。
袁崇煥在孫承宗的支援下,使遼東的防務有了起色,沒想到卻招來太監魏忠賢的嫉妒。原來,明朝的天啟皇帝不問政事,把大權都交給貼身太監魏忠賢。魏忠賢權勢很大,人稱“九千歲”。孫承宗因為不肯巴結魏忠賢,受到排擠,被迫辭職。孫承宗走了以後,魏忠賢就派他的親信高第主管遼東軍事。
高第是個膽小鬼,他一到遼東,就命令關外的明軍都撤回到山海關來。袁崇煥堅決反對,他說:“兵法有進無退,已經恢復的地方,怎麼能夠輕易放棄呢?再說,解除關外的防線,山海關失去了屏障,也不利於防守。”高第根本聽不進去,仍堅持撤軍。袁崇煥見說不服高第,就慷慨激昂地說:“我是鎮守寧遠的官員,要死,也死在寧遠!”就這樣,關外的明軍都撤回到關內,袁崇煥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幾百裡防線,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寧遠城。
努爾哈赤聽說明朝的軍隊都撤回去了,就統率10萬大軍來攻打寧遠。當時城中只有1萬多守軍,袁崇煥集合城中全體將士,當場寫下血書,表示抗敵決心。將士們深受感動,決心同寧遠城共存亡。在敵軍攻城最激烈的時候,袁崇煥毫無懼色,他下令當敵人逼近城牆時,再發射火炮。果然,每發炮彈都打得又準又狠,敵軍傷亡慘重,連努爾哈赤也受了重傷。努爾哈赤感嘆地說:“我從25歲帶兵打仗,從沒失敗過,想不到卻拿一個小小的寧遠城沒有辦法。”他只好下令退兵。不久,努爾哈赤就因傷勢過重死了。
袁崇煥打敗了努爾哈赤,明朝政府提升他做遼東巡撫,負責關外的軍事。袁崇煥利用這個機會,修建了錦州、中左所和大淩河3座城,準備逐步收復被高第放棄的地方。
第二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又統帥大軍來打寧遠,明軍在城外面同敵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城上的大炮也不停地轟擊敵軍,把後金軍打得大敗。皇太極在寧遠吃了虧,又回頭去打錦州,沒想到又吃了敗仗,只好垂頭喪氣地退兵。這次保衛寧遠和錦州的勝利,後來就被稱為“寧錦大捷”。
袁崇煥保衛寧遠和錦州立了大功,又招來魏忠賢一夥人的嫉妒,逼得他沒有辦法,只好辭職回家鄉。後來,天啟皇帝死了,他的弟弟朱由檢即位,就是崇禎皇帝。崇禎帝看到國家內憂外患,他的統治已經不穩固,很想有一番作為。他除掉了魏忠賢一夥人,重新起用袁崇煥,拜他為兵部尚書,督師薊州(現在河北省一帶)和關外。
公元1629年,皇太極率領幾十萬大軍,繞過袁崇煥的防區,攻到關內,佔領了遵化。袁崇煥得到報告,立刻指揮軍隊回援。他親自率領9000騎兵作為先頭部隊,馬不停蹄地跑了兩天兩夜,趕在後金軍隊前面到了北京城下。兩軍就在城外大戰起來,袁崇煥親自在戰場上督戰,明軍的將士們個個勇氣百倍,終於打退了後金軍。
皇太極把袁崇煥看成眼中釘,肉中刺,他知道,只要有袁崇煥在,他就沒法兒向南方擴張勢力。為了除掉袁崇煥,他施用反間計,叫人到處散佈謠言,說袁崇煥早就和後金勾結在一起,這次後金軍隊入關,就是他故意放進來的。崇禎帝是個多疑的人,一聽到這個訊息,立刻對袁崇煥起了疑心,不讓袁崇煥的部隊進城休息,後來,乾脆把袁崇煥下了監獄。
袁崇煥手下的將士聽說主帥被捕,一個個人心惶惶,他們跟著袁崇煥的部將祖大壽,連夜闖出山海關,返回遼東去了。
這一來,北京城下的形勢立刻大變,後金乘機發動進攻,朝廷一片慌亂。崇禎帝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人到監獄裡去,讓袁崇煥給祖大壽寫了一封親筆信,請他們火速援救京師。
祖大壽一見到袁崇煥的信,立刻放聲大哭,全軍將士也都跟著痛哭不止,聲音震天動地。他們都為袁崇煥遭受冤枉而憤憤不平,任憑使者怎麼勸說,也不肯回援京師。祖大壽80多歲的老母親勸兒子說:“現在袁大人還沒有死,你們回去殺退敵人,說不定皇上會看在你們功勞的份兒上,釋放袁督師。”將士們覺得老人家的話有道理,當夜就殺回京師。皇太極見北京一時還打不下來,只好退兵回去。
後金兵馬剛一退走,崇禎帝立刻下令抄了袁崇煥的家。朝廷內外,很多人都為袁崇煥鳴不平。祖大壽請求用自己的官職為袁崇煥贖“罪”,還有的官員情願代替袁崇煥去死。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打動崇禎帝,最後,他還是把袁崇煥用最殘酷的刑法凌遲處死了。袁崇煥的妻子、弟弟也被流放到很遠的地方。
袁崇煥之死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樁大冤案。他死後,有人冒著危險,偷偷地把他的遺體安葬在廣渠門內的廣東義園(今北京市第59中學校內)。直到南明政權建立以後,袁崇煥的冤情才得以平反昭雪。到了1916年,人們又在北京為袁崇煥建廟。不少愛國志士都到這裡悼念,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每日讀書,共同進步[來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