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智慧,猶如土地要有水。土地失去了水,就變成一片焦土,人沒有智慧,就變成行屍走肉。智慧運用在生活中,就好比水執行在土地上一般;地勢低窪的地方就注滿了水,人事“低窪”的逆境就充滿了智慧。
同樣是挖井見石,愚者看到的只是石頭,智者卻能透過石層看到水源;事物的變化使智者暫時處於困境,但智者的智慧又使他能不被變化所困。
智慧猶如水的樣子,藏在地中時屬於天性,開鑿它,讓它流露出來,這得靠後天的學習,而開鑿出來的井水、澗水,它用處是與江水、河水一樣的。我擔心的是人們天性中的智慧象藏在地下的水那樣,被禁錮在土石之下,而不能流露出來,於是就用這些寫在紙上的話,來當作發掘智慧用的“鐵鍬和土筐”,這樣做或許對於適應世用會有一定的作用吧。
第一部、上等的智慧
智慧沒有一定的常規,以恰好符合人事變遷為上等。上等的智慧是出乎自然又合乎事理,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並不是千思萬慮就能達到的。別人注意小事,我從大處著眼;別人看得近,我看的遠;別人愈忙而事情愈亂,我不動聲色而事情自然放平;別人束手無策,我遊刃有餘。深入於無聲無息的細微之處,我的舉動卻出乎人們的思索意料之外;有時是起初相牴觸然後相符合,有時看似相反而真實並不矛盾。只能取乎其上而得乎其中。人下之人有人上之智,興許有遇到機會觸發偶爾表現的。上等的智慧分為四類:見大、遠猶、通簡、迎刃。
見大卷:一操一縱,度越意表。尋常所驚,豪傑所了。
遠猶卷:考慮問題太淺,因此要多加勸諫。因為人的地位會變化,吉凶禍福交替緩轉。老成的人考慮問題,寧肯想得深遠些,不宜太淺。
通簡卷: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庸人們自己製造出來的。只要通情達理,事情並不複雜,就像太陽出來冰化雪消。
迎刃卷:危難的形勢好像山峰一樣堵在你面前,而後面又像有大海的波濤洶湧而來。面對這種局面,人們都束手無策,唯獨我能奮起。行動起來常是萬無一失,出其不意,就像技術高超的廚師肢解牛羊一樣,遊刃有餘。
第二部、思維的智慧
人和人思維差距非常之大,愚昧的人尚不明白,智慧的人已把事情辦完;糊塗的人還正在幻想,明白人已生髮堅定的意念。過人的思維能夠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事物,能夠預斷普通人無法斷定的事情,所以,能用來躲避災害,獲取利益,成就名聲,樹立事業。無窮的思維智慧就是如此。分為知微、臆中、剖疑、經務四卷。
知微卷:聖人沒有必死之地,賢人沒有必敗的結局。智者在微渺之中能預見災禍的苗頭,也能獨自察覺到吉祥的兆頭。他善於彼處昏暗在此處躲避,同時還善於觸發生機以挽救局勢。
臆中卷:察照事物的真情,度量事物的根本。如此,在福禍發生以前就能迅速預測它。即使如藏鉤射覆之類的事,也都不能矇騙我。
剖疑卷:世上的謊話像波濤一樣多,人們的心腸像鐵石一樣硬。觸目都是令人迷茫的路,滿天都是毒霧。眼睛如果不明亮,怎麼能來開路?太陽如當空,妖魔自然會止步。
經務卷:到了渡程的中間要是有一壺酒,即便價格再高大家也會爭著要。做人寧願像鉛製的刀,儘管拙鈍,但不失為武器,不要像象牙雕刻成的楮樹葉子,即便做工精緻到可以亂真,但終究是件不中用的玩物。到了遇上盤根錯節的障礙物時,它們中哪個是有用的器物也就辨別出來了。只有識時務的人,才能稱為俊傑。
第三部、調查的智慧
“明察並舉”,這是說既目光敏銳、明辨是非,又觀察入微,洞察事理。因為目光不敏銳,就不能觀察入微,不能洞察事理,也就是顯不出賢明。能洞察真情,能查究奸邪。
得情卷:一開口就能顛倒黑白,權在手就能指鹿為馬。只弄得壞人得逞,山鬼晝舞;好人蒙冤,愁魂夜苦。如果能洞察真情,簡短的幾句話就可以判斷案件。
詰奸卷:能像老農消滅害蟲那樣,揭發隱藏的壞人和姦邪的事情。
第四部、膽量和智慧
大凡敢擔負起國家大事業的人,都得靠膽量,而能完成大事業,則要靠智慧。膽量要是不足的話,就要用智慧來煉就它;膽量要是過大的話,就要用智慧來控制它。以剛強的態度和手段來戰勝對手,憑勇敢和見識來做出正確的決斷,這些都要憑靠智慧。我們必須吸取別人的聰明才智,來補充自己的聰明才智,因為越是具有久經磨練的聰明才智,就越能使膽量壯大。古人中那些以剛強的態度和手段來戰勝對手,憑勇敢和見識來作出正確決斷的人,正是我們的老師。
威克卷:敢踩老虎尾巴,老虎反倒不咬人,鞭打龍頭,就能從龍嘴裡奪得寶珠,怎麼能說這是盲目推崇膽量?這裡實際具有奇謀。
識斷卷:聰明才智產生見識,見識產生決斷。應當下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反過來就要遭受它所帶來的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