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房地產市場都伴隨著維權聲浪。
延期交付、貨不對板、開發商跑路,期房時代下,買房人實在不易。
但有些糟心事,我們其實是有能力避開的。
比如新房通不通地庫,精裝配置怎麼樣,地塊周邊的不利因素,這些在看房時就完全可以搞清楚,而不必等到收房了,再大失所望。
疫情期間,大家的看房計劃也被迫延後。那不如趁這個機會,先別忙著看房,而是多做做功課,掌握看房的正確姿勢。
看盤之前,先做功課。
專案的功課自不必說,百度知道一下,我們就能知道每個新盤的位置、基本規劃指標。
更應該做的,是開發商的功課。
開發商是否是國央企?企業口碑怎麼樣?從事了多少年房地產開發?過往開發了哪些專案,呈現效果如何?在其他城市有哪些成功or失敗的開發案例?
如果開發商在天津有已經交付的專案,也可以實地去看看盤,側面瞭解這家開發商的功底。
有過基礎瞭解,我們再正式開始看盤。
要了解一個期房專案,首先要看什麼?售樓處?沙盤?樣板間?
都不是,你先要去看的,是專案工地。
有些專案,售樓處本來就建在工地附近,這就很方便了。如若不然,就要辛苦購房者兩邊跑,先看工地,再去售樓處瞭解專案資訊。
或許你會說,大多數專案工地都豎著圍擋,有什麼好看的?
咱們看的可不是專案本身,而是專案所處的外圍環境。
比如,專案的四至道路有沒有通車,市政綠化怎麼樣,距離高架橋、輕軌等是否過近,周邊有沒有髒亂差的“膏藥”地塊?這都是考察項。
沙拉到環郊看交房專案,已經不止一次碰到房都交了,四周路網卻還沒通車的情況。有些專案,甚至只有一面道路通車,出行很不方便。
如果周邊地塊有淨地,可以詢問一下規自局,空地的未來用途。尤其是專案南側地塊,要儘量避免建設大高層建築,遮擋採光。
總之,很多實際居住問題,都是透過現場踩點反映出來的。只是舒服地坐在售樓處裡,沒人肯把這些不利資訊講給你聽。
考察過工地周邊,就可以到售樓處瞭解專案了。
一般來說,售樓處裡的標配三大件,就是區點陣圖、沙盤和樣板間。
先說區點陣圖。
絕大多數專案,區點陣圖都會把自家專案做得很大,周邊的地鐵、商業、學校等配套好像都以這個專案為核心分佈。
這種區點陣圖,其實並不是等比例繪製的,參考意義十分有限。
在圖上,你感覺這個樓盤好像出門就到地鐵站,但實際距離可能是1公里以上。
想要精準瞭解樓盤和各項核心配套的距離,最靠譜的辦法,就是自己開啟百度地圖,利用測距功能模擬未來的前往路線,計算路程距離。
周邊配套做到心裡有數,下面就該看沙盤了。
重點看哪些方面呢?
首先,就是出入口的佈局。
比如,車庫口是否在社群外,面朝市政路;人行、車行口是否分離;如果是人車共行,是否有分流設計等等。
總之,人車分流做得越徹底,社群活動的安全係數就越高。
還要看出入口去往核心配套是否方便,像地鐵、學校、商業等,是否有就近的出入口,可以快速到達。
其次,看園林景觀。
一般,沙盤只能呈現園林的大致佈局,像景觀會客廳、陽光草坪、兒童活動區、健康跑道等新盤標配,我們都能大體辨認出來。
可想要從沙盤上,看出園林造價的高低,就很難了。
但也不是說全無辦法,比如,我們可以重點觀察園林中,採用水景、硬景的比重,能大量鋪設水景、景牆的話,本身就會抬高園林造價。
一般社群的歸家中軸,是景觀資源最好的,當然,處在中軸上的樓座往往售價也會更高。
看沙盤,還能發現一個關鍵資訊!就是你要買的那棟樓,通不通地下車庫!
根據規定,不能直通車庫的樓座,開發商一定要在案場公示,一般就體現在沙盤上。但如果你不主動去問、去看,銷售人員基本是不會提醒的。
看過沙盤,先別急著逛樣板間,再看看不利因素公示。
每個新盤,案場都會有專案不利因素的公示。其中列明瞭樓盤紅線內外,可能對業主生活產生影響的環境因素,比如變電室、換熱站、垃圾收集點的位置,外圍噪音干擾、高壓線等等,都會寫的很清楚。
如果專案有實景示範區,也可以參觀一下,作為一個輔助參考。雖然說,示範區的造園成本一般都會高過大區的平均成本,但如果是連示範區都糊弄的話,也就沒必要對大區景觀有什麼期待了。
然後,就要看意向戶型和樣板間了。
其實,相比樣板間,帶標尺的戶型圖才更有參考意義。
結合戶型圖,你可以明確地算出,每個功能空間是否滿足居住需要、能自由擺放傢俱。比如主臥,想要擺下一張1.8米雙人床+雙床頭櫃+衣櫃,至少要3.8米進深,再小就只能砍床頭櫃或換成1.5米床。
帶標尺的戶型圖,可以幫助你排除主觀感覺,理性判斷每個功能空間,究竟夠不夠住、合不合理。
如果依靠樣板間評價戶型,就會受到多個因素的干擾。
首先,要看所參觀的樣板間是否為實樓樣板間。
如果非實樓樣板,就要特別詢問下,樣板間是否為一比一還原,與交付的房子是否有出入。
別嫌麻煩,我們就發現過樣板間與戶型圖不符的情況,而且不止一例。
大部分樣板間,你走進去都會覺得很霍亮,裝修得像星級酒店一樣精緻。這是因為,樣板間大都採用縮小版傢俱,能不放櫃子就不放櫃子,電視牆上經常沒有電視,一切都為了強化視覺空間服務。
所以,要逛樣板間,就要帶上量尺、去掉濾鏡,把重點放在看戶型結構、居家動線是否合理上。
如果是精裝專案,樣板間是不是就有更多參考價值了呢?
其實,相比樣板間,也是更推薦大家去看樣板間門口公示的裝修清單。
因為有些剛改、中改專案,樣板間會裝的美輪美奐,但其中能看到大量的“非交付標準”,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掉濾鏡。
寫到這裡,編輯團隊多年來的看盤心得,也就分享得差不多了。
必須承認,大多數時候,我們會不會被捲入維權旋渦,決定權並不在買房人手上,而是在開發商手上。
但如果在看房時,我們能多一些警醒、多一份對房子負責的嚴謹,是不是也能規避掉一些,本可以不必發生的維權風波。
畢竟,世界上沒有後悔藥,但我們的不貪便宜、理性看房,能儘可能減小未來後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