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遞交招股書失效後,1月18日,魯商生活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商生活服務”)再度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從招股書內容來看,該公司此次的獨家保薦人同為農銀國際,經過一段時間的業績梳理及補充,在最新更新的招股材料中,該公司的在管規模明顯提升,不過營收高度依賴母公司的情況仍然存在。
招股書顯示,魯商生活服務是紮根于山東省的綜合物業管理服務提供商,為房企魯商發展旗下物業公司。其總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2006年成立至今,業務範圍已覆蓋山東省幾乎所有地級市,以及北京和哈爾濱部分割槽域。
股權方面,魯商生活服務由魯商發展直接控股。具體來看,魯商發展和魯商創新分別持有該公司股份的95.1%、4.9%,而魯商創新為魯商發展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據悉,目前魯商發展52%的股權由山東商業所擁有,而山東商業由山東省國資委及一家大型國有企業山東國惠持股90%。天眼查股權穿透顯示,山東省國資委為魯商生活服務的疑似實際控制人。
記者瞭解到,2021年7月2日,魯商生活服務於港交所首次遞交招股書,在港交所“排隊”六個月後,上市申請轉為“失效”。根據彼時披露的招股書內容,截至2021年3月31日,魯商生活服務管理著65個物業,在管總建築面積約1790萬平方米。
最新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10月31日,魯商生活服務已簽約管理81個物業,覆蓋中國的12個城市,已簽約總建築面積超過2280萬平方米,在管總建築面積約積1950萬平方米。
從招股書來看,魯商生活服務74個已簽約物業(已簽約建築面積2050萬平方米)及74個在管物業(在管總建築面積約1690萬平方米)均位於山東省。按此計算,該公司近九成簽約面積都位於山東。
根據招股書,魯商生活服務的物業組合涵蓋:購物中心、商業步行街、住宅樓、寫字樓和酒店。開展業務方面,物業管理服務、非業主增值服務以及社群增值服務,是魯商生活服務的三條主要業務線,也是其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
具體來看,2018年、2019年與2020年三個年度,魯商服務分別實現收入2.82億元、3.21億元與4.03億元;期內相應的毛利率分別為16.4%、17.4%、19.8%。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十個月,該公司實現收入約4.58億元、毛利率約25.7%。
值得一提的是,同絕大多數拆分上市的物業公司類似,魯商生活服務不管是在管規模還是物管收入方面,對母公司魯商發展的依賴程度都較高。
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10月31日,在魯商生活服務已簽約管理的81個物業中,有45個在管物業由魯商發展開發,在管總建築面積達1240萬平方米,佔同期該公司在管總建築面積的63.6%;從收入佔比來看,截至2021年10月31日,由魯商發展貢獻的收入佔魯商生活服務整體營收的比例遠超八成。
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副總經理牛曉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中小物企上市的目的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透過上市募集資金,以併購、戰略合作等方式快速擴張規模、發展增值服務、打造科技平臺;二是提升品牌實力和知名度,資訊披露和股票交易等本身具備較強的廣告效應,增加公眾關注度;三是促進企業資本運作靈活性增加(增發、配股、股份支付等),實施股權激勵,促進人才發展。
“可以看到,多數中小物企雖然在全國範圍內規模不大,但在屬地區域有著較強的競爭力。透過上市有助於企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同時也有助於企業規範經營,完善治理結構,降低企業經營、財務風險。”談及魯商生活服務首度遞表失效後、迅速“二戰”港股IPO的原因,牛曉娟如是分析道。
對於部分物業企業二次遞表的現象,牛曉娟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因為2021年上游房地產行業調控政策頻發,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問詢次數、難度增加;另一方面隨著物管行業上市企業數量增加,聯交所問詢複雜程度、細化程度均提升。
據瞭解,2021年共有36家物企遞表,不過最終順利上市的只有10家。從IPO進展來看,中南服務及中梁百悅智佳均是二次遞表,方最終過會;管理面積超1億平米的長城物業雖是獨立第三方物企中的典型代表,但其招股書也在2021年12月16日失效,至今仍未更新。
“中小物企相對於大企業而言,上市難度更大,在核心競爭優勢、合規經營、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談及現階段中小物企的上市難度,牛曉娟說道。
就赴港IPO進展相關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致電魯商生活服務方面,不過截至發稿,電話未有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