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庭,家人相處的時間越長,就越溫馨,這樣的家庭通常有以下這些好習慣。把這些習慣融入生活,擁有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就不再是難事。
1:把 “謝謝” 掛在嘴邊
家裡人天天見面,還能互說“謝謝”的,實屬不易。這不是生疏,恰恰是感情升溫的關鍵。
在你下班回家後,感謝父母為你準備一杯晾好的白開水;在你難過時,感謝愛人在身邊低聲安慰;在你做飯時,感謝孩子暖心來幫忙。聽見你的“謝謝”,他們就知道,自己的付出,你都能感覺到。一句感謝的溫度,足以溫暖整個家。
2:每天花5分鐘收拾自己
就算是在家裡,每天也花5分鐘收拾收拾自己。把髒衣服及時換掉,將雜亂的頭髮梳整齊,整個人的狀態都會不一樣。
不要因為面對的是家人,就不在意。家人看你乾淨體面,心裡也更舒服,家裡的氛圍就會輕鬆愉悅起來。
3:美好瞬間隨手分享
家人間的溫暖,不僅體現在遇到事才說,還體現在願意將細小的快樂傳遞給他們。清晨上班路上,看見好看的雲彩,隨手拍下發到家人群;午間點杯熱奶茶,跟愛人聊聊好不好喝;網購時刷到新奇小玩意兒,發給父母看看。長此以往,家就會慢慢升溫,你也得到了雙倍的好心情。
4:不要將家人當作出氣筒
成年以後,誰都有難過和鬱悶的時候,但請記住,家人不是你的出氣筒。你在公司捱了老闆批評,跟同事鬧了不愉快,回來對著家人一通生氣,只會將壞情緒傳染。如果真的遇到難事,不如先好好調整情緒,回家後慢慢和家人傾訴。
5:多和家人面對面交流
現代社會,手機成了我們必不可少的裝置,這也造成回家之後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刷手機,減少了很多和家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
父母邊看手機邊陪孩子,其實是把時間給了手機;學生放假回家,一直在刷社交媒體,那便減少了父母瞭解你的機會。回家之後,不如放下手機,多和家人聊聊天,給家中的陪伴加點濃度,讓家人心裡多點暖意。
6:共同分擔家務
一個家庭,不是靠某一個人幹好家務、看好孩子,就能變得完整和溫暖,而是需要雙向奔赴。她洗了衣服,你就來做飯;他帶孩子多,你就多打掃房間。家務活不需要大包大攬,也不能甩手不管。兩個人彼此負起責任,生活中的甜蜜也就多了。
7: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有時候,生活可能會略顯重複單調,而一點儀式感會讓生活增趣不少。書中有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例如結婚紀念日互贈禮物,家人生日做碗長壽麵,再配上點小驚喜。一點小儀式,便會讓生活變得更加浪漫。
8:記錄日常的感動
有位網友留言:“總是會翻看和老婆的聊天截圖,感覺還是很幸福。”把孩子給你畫的畫,安上相框放在櫃子上;隨手拍下愛人給你煲的湯;每年拍一張全家福……每一點愛都留下印記,將來某個時刻回憶時,還能慢慢翻看。
都說家是港灣,是人疲憊時的棲息地,其實一個溫馨的家,還是取決於溫暖的人。日常的生活更多是柴米油鹽,但多花點心思,家就能更有愛、更溫馨。願我們都能在今後的日子裡,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有滋味,讓我們的家充滿暖意。
來源:人民日報
稽核:岑正權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