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跟朋友一起吃飯,他點了一桌子的肉,跟我抱怨說最近天天在家吃飯,一點肉腥都見不到,都是因為他的岳母是個素食主義者,自己不吃肉,覺得吃肉不健康,還不讓家裡人吃,好在岳母就來這幾天,要不然真的受不了。
72歲的劉大爺前幾天來醫院,說最近自己總覺得心慌、胸悶,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可一系列檢查下來發現他的心臟並沒有多大的問題,後來仔細問診,得知他還有肌肉痠痛、乏力等不適,之後醫生給查了血鉀,果然血鉀要低於正常水平,確診低鉀血癥。原來,劉大爺不僅是絕對的素食,而且還吃得很少,再加上他一直在吃氫氯噻嗪,本身這種藥就有降低血鉀的副作用,飲食也無法滿足所需,最終導致了低血鉀。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和上述兩位老人一樣的人有很多,他們都是絕對的素食主義者,平時一點肉都不吃,還吃得很少,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證,不過他們一般都是對自己有要求,對自己的孩子還是該吃就吃的。原因也很簡單,都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他們怕發福,怕得三高,怕血管被堵,總之就是為了更健康,活得更長一點。
民以食為天,飲食對於任何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老年人,健康飲食算是最重要的養生手段之一,吃得好吃得對才能更長壽。可是,到底什麼才算是健康飲食呢?吃素真的比吃肉更健康嗎?吃得越少就越好嗎?
一、吃素更長壽嗎?
不可否認,吃肉太多確實有害健康。牛津大學曾有研究顯示,過量攝入肉食,會增加25種疾病的發生風險,包括腸癌、胃腸道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另有《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素食者的死亡率明顯低於肉食者。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吃素比吃肉更能長壽呢?
王藥師又來闢謠了!
首先,研究一的前提是過量攝入肉食,而且這裡所指的肉類主要是紅肉和加工肉食,所謂過量攝入肉食,就是指吃的肉太多而菜太少,這更算是飲食營養不均衡的一種表現,而適量吃肉是沒有問題的,畢竟肉食和素食所含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均衡營養才是健康的飲食。
至於研究二,導致死亡的原因有太多,飲食因素也只是其中之一,而且素食主義者的自律性通常更強,更注重養生,所以不只是對飲食有要求,還有運動、作息、情緒管理、不良習慣戒除等方面,一般也比肉食主義者做得更好,所以死亡風險更低一些,我們也不該單純認為,素食主義者能長壽,就只是因為不吃肉的原因。
其次,純素食的危害也是一定的,這也是諸多研究證實過的事實。健康飲食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均衡營養,而素食和肉食的合理搭配,就是均衡營養的必然選擇。長期不吃肉,會導致體內缺乏蛋白質、脂肪、鐵等,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會誘發缺鐵性貧血、女性閉經、骨質疏鬆等疾病,所以純素食也不是絕對的健康。
藥師提醒:葷素搭配才是最健康的飲食,只不過無論是肉食還是素食,都要嚴格限制攝入量,尤其是紅肉,一定要少吃,加工肉食更要限制,儘量不吃,如果擔心吃肉不健康的話,建議換成禽肉、魚肉、蝦肉等白肉,每週控制在300g左右,比純素食更健康。尤其是對體型瘦弱、營養不良、患有消耗性疾病的老年人,適量攝入肉類是很有必要的。
二、吃得越少越長壽嗎?
再說飲食量的問題,現如今年輕人有節食、輕斷食等減肥方式,老年人有辟穀、過午不食等養生方式,還有些老人為了追求“老來瘦”,過度節食,甚至覺得吃得越少越長壽。其實,相關研究也有不少。
比如,早有美國營養學家以實驗鼠為物件,得出結論說“節食可以延長壽命”,後有研究顯示,採用禁食模擬飲食模式,進食3個月後,會使得促衰老的因子降低,從而起到抗衰老,延長壽命的效果。
事實真的如此嗎?
目前公認的長壽飲食秘訣之一是,吃飯七八分飽,但並不是說吃得越少越好。節食也得有個度,起碼要保證一日三餐,可以每餐少吃點,但不可不吃,尤其是早餐和晚餐,很多人都直接省了,這肯定是不行的。所謂的七八分飽就是,覺得還能吃,但是再吃就飽了,這時候立即放下碗筷。說到底,還是一個營養攝入的問題,不僅要均衡,還要足夠,這樣才更健康。
藥師提醒:老年人確實不能吃得太飽,但是吃得太少也不行,因為本身老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就會變差,如果再吃得太少,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所以基礎的一日三餐還是要有的,只不過要控制攝入量,七八分飽最為合適。另外要注意吃飯要慢,細嚼慢嚥,更能增加飽腹感,讓自己吃得更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