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中國的軍迷看到了一則來自澎湃新聞的報道,報道上稱前蘇聯航母設計師瓦列裡·巴比奇目前正在青島一家名叫中烏特種船舶研究設計院的一家有限公司內任職。此報道一出,全世界為之沸騰。甚至是遠在俄羅斯的瓦列裡·巴比奇的兒子都不得不被迫在臉書上澄清,他的父親目前定居在烏克蘭,並未在中國這家公司工作。
不過雖然此條新聞是假的,但巴比奇·瓦列裡確實在2014年在中國山東青島工作過一段時間。在當時巴比奇還曾獲得過山東省政府,特地頒發給外國人在魯的最高榮譽“齊魯友誼獎”。
巴比奇的履歷牛到被美國忌憚多年,被視為美國航母的最大對手。經驗如此豐富的航母專家,為何力排眾難執意要來中國?為什麼巴比奇來華會在世界引起如此大的轟動?作為航母專家的他,又為我國航母事業做了哪些貢獻呢?
大家好,這裡是圍爐話史。帶你品歷史,看世界。溫一壺酒,促膝而坐,聽我慢慢為您講述。
01
航母天才瓦列裡·巴比奇的成長之路
1941年1月27日,這位未來的天才航母專家就出生於蘇聯的一個普通家庭中,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報社記者,一家人在父親微薄的工資下勉強度日。由於巴比奇的父母堅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所以他們無比重視巴比奇的成績。
在父母的強力監督之下,巴比奇逐漸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由於家中根本沒有能力購買大量的書籍,為了能夠在放假期間可以到老師家中讀書學習,巴比奇就在學校努力和自己的老師打好關係。
老師也十分欣賞這個好學的學生,於是在巴比奇提出借書學習的要求時,非常爽快地就同意了。正巧這位老師對造船的非常的感興趣,家裡到處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船隻模型,有時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拉著巴比奇一起拼裝船隻的模型。
在老師愛好的強烈薰陶下,巴比奇也開始逐漸對建造船隻產生了興趣。逐漸的他不滿足於只是搭建船的模型,他開始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夠真正建立一艘真正的船隻。
1950年,年僅14歲的巴比奇為了自己的夢想考入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工程學院,在這裡他學習到許多造船的專業知識。1959年畢業後19歲的巴比奇被分配到尼古拉耶夫當地的一個名叫“61個公社社員”的造船廠內工作。但是由於年紀小經驗不豐富,剛剛進廠的巴比奇就只能當一名電工。
隨著時間推移,巴比奇終於有機會參加廠內更機密的專案,例如61型反潛驅逐艦以及蘇聯海軍搜救船的建造他都有參與其中。就是在這時,他體會到自己和廠內的其他資深人員有很大差距。
於是他為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巴比奇每天利用下班後的空餘時間學習,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1962年,他終於考上了尼古拉耶夫造船工程學院的大學部。由於在上大學前他曾有過在造船廠實習的經歷,再加上現在又接受了更系統化的理論學習,他在建造上的天賦逐漸顯現出來。
於是在1967年大學畢業後,他就由於過於優秀直接被學校送到當地最大的造船廠——黑海造船廠內工作。該廠非常厲害,有資格生產特殊用途的艦艇以及萬噸級以上的航母。
剛進廠時,巴比奇就進入導彈火炮設計部,先後參與了“列寧格勒”和“莫斯科”號的兩艘直升機母艦的分系統建設。三年後,由於他優秀的工作能力,巴比奇被調到更高一級的造船廠的綜合設計部工作。
也正在此時,黑海造船廠接到一個重大命令,那就是建造一艘4萬噸的“基輔”級航母。這是巴比奇首次參與航母的建造工作,初出茅廬的他並沒有資格設計航母的圖紙,他只是在總設計師設計完畢,將圖紙下發到造船廠內後,將設計圖紙理解透徹後變成具體的航母建造流程。
也就是在建造這艘“基輔”級別的航母時,與航母設計單位聯絡密切,他的建造天賦也逐漸展現在眾人面前。
於是在這艘航母建造完畢後,巴比奇已經被調到航母設計單位的設計部工作,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成為了設計部的核心設計師兼航母武器裝備系統的首席設計師。成為首席設計師後,他並沒有因此滿足,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他成為了航母設計部的主任設計師。
在這期間他參加了多艘蘇聯航母的建造工作,並取得顯著的成果。
1983年,“瓦良格號”航母建造計劃啟動。由於此專案極其重要,當時的蘇聯政府光航母建造方面的專家就派遣了800多名。但是耗了7、8年時間也沒將這艘航母建造完畢,就在巴比奇以為自己後半生都將為研究這艘航母服務時。一個驚天噩耗來襲,蘇聯解體了。
02
蘇聯解體,“航母之父”淪為下崗工人
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巴比奇就由一個蘇聯人變成了一個烏克蘭人。沒了蘇聯的強大資金的支援,黑海造船廠遭遇了建廠以來的最大打擊。正在建造中的“瓦良格號”也被迫停止,像巴比奇這樣的軍工人才也沒了用武之地。他徹底淪為了一名下崗工人。
遭受到生活如此重擊之下的巴比奇,並沒有頹廢。而是將自己蟄伏起來並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當了一名記者,在休息之餘還寫文章出書。
在我們看來從一個備受國家重用的軍工專家到一名不為人知的小記者,這是非常殘酷的經歷,但在當時被迫下崗的專家中。巴比奇已經非常不錯了,畢竟別的科學家可能連養家餬口都難。
蟄伏期間的巴比奇接連出版了一系列有關航母建造的書籍,例如《我們的航母系列》等書籍。正是由於這些書籍的出版,讓美國人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可多得人才。於是出百萬高薪邀請巴比奇到美國參加航母建造的工作,但是這個邀請卻被他嚴厲拒絕了。
因為巴比奇覺得,蘇聯解體的很大一部分責任都在於美國。就是因為美國的挑撥,讓本來在花些時間就能有所成果“瓦良格號”航母永遠成了一個半成品。所以不管美國出了多高的薪酬待遇,他也沒有同意。因為他骨子裡的骨氣告訴他,不能為了“五斗米折腰”。
03
中國與“瓦良格”號的緣分
我國在經歷過近代歷史的慘痛教訓後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而強大的軍事力量是保佑一個國家的重要力量。於是早在1928年,陳紹寬就意識到航母的重要性,想要建立屬於中國自己的航空母艦。但由於當時時代時局的很亂以及沒有足夠的資料支撐,這個提議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了近代經濟發展逐漸步入正軌的中國,想要擁有一艘屬於自己的航母的願望越來越強。正巧烏克蘭此時傳出想要賣掉“瓦良格號” 航母的想法。正所謂“瞌睡送枕頭”,我國政府立即找到烏克蘭表達出想要購買的意願。
本來中國和烏克蘭在航母問題上都談得差不多了,美國橫插一腳進來,警告烏克蘭要是敢把航母賣給中國,就要制裁烏克蘭。烏克蘭一聽也怕了,就連忙中止了和中國的談判。
中國也是沒想到,眼看到嘴的鴨子就這麼給美國攪沒了。那是非常氣憤,但是也沒辦法,畢竟那時還沒有能與美國抗衡的能力。
1997年10月,中國的一位愛國商人徐增平在得知祖國想要買 “瓦良格”號航母,但由於美國的阻攔沒有辦成。於是他就想以我一個人的名義買,不知道行不行。
於是徐增平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烏克蘭政府提出購買的想法。正巧此時烏克蘭正愁著這個鐵疙瘩到底怎麼處理,再處理不了就要當廢鐵賣掉了,於是烏克蘭政府非常爽快地同意了交易。
此時“瓦良格”號航母其實已經只剩一副空架子,航母上曾經能賣的都早已賣了,所以徐增平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就將這個“大塊頭”購買下來。
但是讓徐增平沒料到的是,就這樣一副空架子,還能引起美國注意。在“瓦良格”號經過土耳其時,還被美國小弟土耳其給找理由扣押下來。為了幫助瓦良格號回國,中國還特地派遣了賀鵬飛前去談判,沒想到竟遭遇獅子大開口。後來中土兩國就瓦良格號這一問題談判了兩年之久,後來我國還是在土耳其“死對頭”希臘的幫助下,才將“瓦良格”號順利接回。
04
巴比奇跟隨“瓦良格”號的步伐,前往中國
其實一直以來,巴比奇就一直對沒有能完成“瓦良格”號航母抱有遺憾。作為它曾經的建造者,巴比奇對待他的感情就像是看自己的孩子一樣。他一直在等一個重新啟動建造瓦良格號的機會,但這些年來,“瓦良格”號已經由一艘巨型航母逐漸變成一堆廢棄的鐵塊時,烏克蘭政府也拿不出任何錢來。眼看自己心愛之作馬上就要當一堆廢鐵賣掉。沒有人比巴比奇更加傷心。
但是在新聞中,他突然得知中國竟要買走這個被拆的已經只剩下一個鐵殼子的瓦良格號。於是他知道中國要建造屬於自己的航母了,而自己將“瓦良格號”後續完成的機會來了。
於是巴比奇果斷收拾好一切資料,向我國遞交申請。在巴比奇遞交報告期間,我國在航母研究上也陷入了窘境。現在“瓦良格號”已經被烏克蘭拆得只剩下一個空殼子,根本無從下手。雖然我們拿到了瓦良格號航母的全部圖紙,但是由於上邊的文字全部是用俄語書寫的,光翻譯也要浪費一大部分時間。
就在中國陷入怎麼處理“瓦良格號”的窘境時,巴比奇終於來了。因為他曾經是瓦良格號的總設計師,雖然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碰過航母建造了,但是從前留在身體內部的本能還在。在巴比奇及其團隊的幫助下,大大縮短了我國吃透 “瓦良格號”航母圖紙上的時間。
在巴比奇的幫助下,我國科研人員重新對“瓦良格”號的各項引數做了調整,“瓦良格”號也就此改頭換面變成了屬於中國的“遼寧號”航母。
2012年遼寧號,正式交付給了我國海軍,用於實驗、科學研究以及軍人的訓練等。
正是在巴比奇的幫助下,我國才能在短短十年內,在航母建造方面的技術來了一個質的飛越,從0基礎的小白變成一個能夠獨立自主建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也有力地縮小了中美兩國在航母建設上的差距。
2014年巴比奇又在山東政府的極力邀請之下,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做了一名外聘的烏克蘭專家。其實我們都是分清楚,這位航母之父,又來我國航母事業出謀劃策來了。果然2017年4月24日,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艘航空母艦“山東艦”正式下水。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巴比奇我國航母事業就無法進步的如此神速,所以說他獲得“齊魯友誼獎”這個榮譽簡直是實至名歸。
05
巴比奇退休生活
已經將自己的夢想全部實現的巴比奇,現在也是個在家頤養天年的老頭了。沒事就出出書,開開講座,平時在烏克蘭定居。但是中國有需要他的地方,他也是第一時間趕到。
2018年4月27日,巴比奇就曾在山東政府的邀請之下。到威海市文登區三里河中學和山東交通學院給在校師生科普航母的相關知識。
在面對師生們各種稀奇古怪的提問,巴比奇也耐心的一一作答。
他還非常信任我國航空母艦事業的發展,因為巴比奇覺得在中國科研人員的身上,能夠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他相信在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國的航母技術終將躋身到世界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航母大國。
而我國對於像巴比奇這樣的人才,一直持有包容和歡迎的態度。相信有一天,越來越多的人才會被中國吸引,為中國的建設付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
總之不管是中國的航母事業,還是其他方面,在未來終將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