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對於地產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從華夏幸福開始,地產商好似競賽一樣,接連暴雷,藍光、恆大、寶能.....讓整個地產行業和金融機構不寒而慄,大家都在猜一下一是誰。
一、 我國曆次調控與本次調控的區別。縱觀我國房地產的發展歷史,和宏觀調控政策是分不開的,但是我們梳理歷次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手段,可以發現,這一次是歷史上使用手段最多,調整最精準,力度最大的一次。之前的調控,無外乎如下幾種手段:1、限購;2、控制房地產融資規模;3、限貸;4、限價。但每次祭出的手段只是上述手段中的一種,或者幾種,而且執行力度也是不一。
但這次,不但所有招數全上,而且各個政策制定的異常精準,猶如“蛇打七寸”。比如以往在控制房地產融資規模,只是在銀行或者信託給予一個總的額度管控,但銀行和信託可以透過其他方式(如假股真債,私募股權、同業投資)等方式繞開種種監管,但這次所有的打擦邊球的機會,都被堵上了。又如,國家隊部分試點地產企業進行三道紅線的監管,則是直接對地產企業的融資規模進行限制,而且所有的表外融資,商票融資等等均在政策的監管之下,加大了過美化報表的形式隱藏負債的難度。
二、本次調控的重器,“戴維斯雙擊”。本次調控,對地產企業影響最大,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是:“融資+按揭”的雙向控制政策。政策針對融資模式和融資規模進行限制,就減少了地產企業的融資性現金流;而針對按揭的限制,直接影響了地產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加倍的抽血效應,是導致地產企業接連暴雷的導火索。當然,地產企業本身透過高槓杆,快週轉和資金密集型的特點,是倒是地產企業暴雷的根本原因。
三、未來地產企業的出路。衣食住行,是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住房當然不能成為炒作和投機的工具。透過本次的調控和陣痛,從長期來看,必然會讓整個房地產行業放棄原有的粗放、野蠻的發展模式朝著精細化、專業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但短期內,在地產行業進行“優勝劣汰”也是必然。當然,針對按揭的額度管控,本人認為最基本的、真實的購房需求的額度,應該是會逐步保證的,近期的按揭額度緊張局面,也有鬆動的跡象。畢竟保證金融市場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以及保障居民最基本的住房需求,也是我國各項地產政策的初衷。
地產是經濟的壓艙石,也是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經過這一輪的洗牌,將更有利於地產行業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