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對汽車廠商的認可,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汽車廠商的技術實力。不管是安全性,效能,智慧化,懸架好壞,幾乎汽車所有的方面,背後都是技術實力的體現。
而技術實力的高低又體現在專利數量上,誰的專利更多,就意味著研發出許多新技術,而這些技術商用化,能給使用者帶來實惠。也帶動了汽車技術的進步。
根據 2021 年在智慧財產權所有者協會 (IPO) 註冊的專利記錄,豐田以 2753 項獲得的專利最多。這是豐田自 2013 年以來連續八年保持專利註冊第一的位置。
豐田已獲得多項專利,包括汽車電氣化、自動駕駛、硬體、軟體、人工智慧、材料和其他與移動相關的領域。
根據豐田的說法,豐田在研發上的投入足以達到每小時 100 萬美元的水平。特別是自 2017 年以來,它一直專注於確保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相關技術,並宣佈迄今為止已投資至少 10 億美元。
繼豐田之後,福特獲得的專利最多。儘管專利註冊數量與 2020 年相比下降了 20%,但福特正專注於確保技術實力排名第二。
排名第三的是韓國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排名第五的是起亞汽車。雖然專利的註冊數量同比下滑了 -13% 和 -8.9% 。但是還是比很多企業要多得多。
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說,獲得專利不應該是衡量企業價值的無條件衡量標準。這是因為,如果你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開發一項新技術,並將其註冊為專利,就像告訴競爭對手如何輕鬆模仿它一樣。因此,一些絕密技術傾向於拒絕專利申請。
而隨著新能源時代到來之後,為了能夠讓新能源汽車迅速的普及,甚至還有很多企業開放專利,比如特斯拉,豐田都曾經開放過專利。開放專利並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為了更好地推廣使用某項技術,把市場做大。同時與專利相關的配套還是把控在某些大企業手中,因此開放專利對自己有利無害。
不過,就像蘋果沒有康寧玻璃的專利,也沒有攝像頭的專利,也沒有4G,5G專利,但是卻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智慧手機一樣,專利這個東西還是要把它利用好才能發揮最大價值,否則它就永遠是一個專利證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