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紅字關注,每天和你一起解讀人生、剖析情感。
(圖片來自網路,非原創)
孔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說的是:
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這恰巧說明了生命的什麼年齡段需要做什麼事,以及什麼懂得做什麼事。
五十歲是一個很關鍵的年齡。它不似三十歲,正直青壯年,年輕有活力,幹啥事都有幹勁兒。
也不似四十歲,體力精力都有餘,在事情上還能拼一拼,也有著自己的判斷力和學習能力。
五十歲,有著它的無奈,是一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生命歷程中它已過了生命的一半,是生命開始衰敗的開端。
至於如何把握好每個人的五十歲,便是接下來所要講的。
01
五十歲以後,是順從生命,妥協自然的過程。
在《莊子·養生主》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庖丁為梁惠王解牛,技術十分高超,就跟奏樂一樣,沒有一個地方不合音律。
梁惠王看了,讚歎道:“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
庖丁放下刀便說:“最開始我只能看到完整的牛,三年之後我開始知道怎麼去解。”
“後來,我不用眼睛去看,憑精神接觸。”
“按照牛的生理結構,我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的構造,牛就像泥土一樣,轟地一下散開了。”
梁惠王聽了之後,大聲叫好說:
“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故事中的庖丁,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
無非是順應了牛的生理構造,用了巧勁兒,把比自己大了數倍的牛給解了出來。
而梁惠王卻是悟出了養生的道理。
為何養生?
我想是為了養護生命,為了長壽。而這種“養生長壽”那就是有技巧的長壽。
那如何“養生長壽”?
我想應該是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如庖丁解牛一般,在生命的道道中游刃有餘。
而我們也應該用這種方法去順從生命的發展過程,去體會生命的發展過程。
02
五十歲以後,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的過程。
曾榮獲“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是抗擊疫情的專家,如今八十五歲高齡。
在某次公開講座中,鍾南山公佈了自己的早餐食譜。
營養非常全面,有兩個橙子、一個蛋黃、幾個蛋白,還要兩片芝士麵包以及一大碗有麥片的牛奶,再來上一大碗紅豆粥。
這個早餐基本包括了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
他說:“早餐一定要吃得豐盛,營養要全面一些。你看我的早餐,估計很多人都吃不了,嫌多,嫌麻煩,但差不多能佔全天熱量的三成以上。”
他還指出,自己中午也會吃得多一些,大概能佔全天熱量的四成以上。
午餐一般是肉魚禽豆為主,晚上一般攝入少一些,簡單吃的五穀食物。
食不過飽是鍾南山一直堅持的飲食原則。
因為飲食太飽不僅會加重胃腸道負擔,會導致肥胖,還會導致大腦早衰等慢性疾病。
德國的哲學家叔本華,他的生活極有規律。
早上7點到8點起床。洗完冷水澡以後喝上一杯咖啡。然後埋頭寫作一直到中午。
午餐後叔本華會回到自己的房間閱讀到下午四點鐘。傍晚六點鐘他會準時到達圖書館,閱讀報紙。
晚上期間他會去歌劇院聽音樂,散場後用晚餐,一般九點鐘到十點鐘回家。
這樣的生活始終如一,直到72歲的一天早晨,叔本華在辦公桌上安然離世。
不管是鍾南山也好,還是叔本華也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以至於他們半百之後,依舊活力四射,光彩照人,生活充實,活成了中年人羨慕的樣子。
03
五十歲以後,是加強鍛鍊,修養精神的過程。
村上春樹是日本的當代小說家。
他從三十歲開始練習跑步,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寫作四小時,跑步十公里。
他曾經說:“跑步可以鍛鍊身體,活躍腦子,跑步中還會分泌一種短暫的神經元細胞,有利於加強大腦的資訊處理能力。”
他這一跑便是跑了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中,他的小說同樣也是高產。長篇小說高達十四篇,短篇十一篇,隨筆十二篇等等,拿獎更是拿到手軟。
你看村上春樹這一波操作,不僅鍛鍊了身體,也修煉了精神。作品產出不斷,儼然不像中年人的樣子。
中年油膩,禿頂,身材變形是常態,但是我們加強鍛鍊,可能會煥發中年的“第二春”。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影片,六十歲大爺耍雙槓。
上升轉體、單手撐杆、後翻跳……從上槓到下槓一氣呵成,絲毫不帶生疏,不具油膩。看得周圍人掌聲一片,個個叫好。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體操運動員,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老大爺。真是年輕的看了羨慕,同齡人看了嫉妒,羨煞旁人啊!
原來中年人的生活也是可以這麼豐富多彩!絲毫不比年輕人差!
加強鍛鍊,修養精神的好處,或許一天兩天看不出來。但是時間久了,就不知不覺地反映在身體上和精神上了。
當你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精力充沛,還能跳個坎兒。
不必擔心這是迴光返照的前兆,這只是你長期鍛鍊的結果,是你應得的福分。
04
五十歲以後,活的是一種“氣”。
“氣”順了,人就順了。“氣”不順,人也跟著不順。
順是一天不順也是一天,何必跟自己添堵呢?
要學著“養氣”。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五十歲也是一樣,這是一個衰退的開端,可能很多東西經不起折騰了。
不妨看開一點,順應天命,把握生命的意義。
好了,說了這麼多。
無非是身體養好!精神養好!“氣”養好!好好活著。
作者簡介:鄒嗣。青年作者。專注讀書寫作、社會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