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正濃,一聲驚呼劃破寂靜的夜空。
時任國民黨政府軍保安第四師師長的關中嶽怎麼也沒想到,一場好夢尚未做完,醒來就被這一排排衝鋒槍抵住了胸膛。
其中的一名士兵上前一步,如刀刻般堅毅的雙目死死逼視著仍臥在床上的關中嶽,正義凜然地說道:“我們是人民解放軍,你們已經被包圍了,放聰明點!投降就寬大,頑固到底就堅決鎮壓!”
關中嶽恐懼之下深感大勢已去,覺得負隅頑抗最終還要落得性命不保,遂召來了他的兩個團長,並答應無條件投降。
於是,黎明時分,一排排國民黨士兵繳了械,灰溜溜地徒手走出陣地。我軍不費一槍一炮,就讓國民黨政府軍廣東保安第四師2700多人繳械歸降。
這是發生在新中國成立伊始的真實事件,事件的主人公便是以戰神著稱的劉子林。
戰神的長成
1926年,劉子林出生於河北省武安縣,盧溝橋事變後,日軍佔領了北平、石家莊,駐守武安縣的國民黨軍隊竟不戰而逃,“保境安民”的保證在大敵當前成了一紙空言。劉子林的父親和一大批老鄉被困在了監獄裡,正是身處絕境、眼看生還無望之時,八路軍129師趕來了。
他們解救了鄉親們和劉子林的父親,在經過一番瞭解之後,劉父被八路軍的抗日理想所打動,希望能夠加入八路軍。然而監獄的生活已經給劉子林的父親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他最終不能如願加入八路軍。
但是,年僅12歲的劉子林子承父願,成為了一名抗戰時期的童子軍,開始了自己傳奇的軍旅生涯。
其實像劉子林這樣的八路軍小戰士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還有不少,例如大家透過影視劇十分熟悉的小兵張嘎,其創作者徐光耀表示,在歷史中就確有其原型。
1942年至1944年,徐光耀曾在寧晉縣大隊聽說了趙縣兩個名叫“瞪眼虎”和“希特勒”的小偵察員的故事,他們倆大概十三四歲,經常裝瘋賣傻混進敵營,打探訊息,甚至還幫助過我軍拖延日本軍隊。
被編成紅歌傳唱的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有一次,王二小假意為迷路的日軍領路,最後將日軍帶入了八路軍的包圍圈中。日軍自覺中計後,殘忍地殺害了年僅十三歲的王二小。
他們都是為抗戰勝利做出巨大貢獻的群體,為中國抗戰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劉子林也是加入了八路軍的童子軍之後,因為年齡較小被分配到了相對安全的衛生院。在照顧傷員的日常工作中聽說了很多前線打鬼子的故事,心中震撼之餘也備受鼓舞,十幾歲的劉子林向師長表示,他也想上前線,去戰場殺日本鬼子。
指導員哭笑不得,說,你長得還沒有槍桿子高,再等幾年吧!照顧傷員也是十分重要的戰鬥任務。
被拒絕了的劉子林並未氣餒,只是更加勤奮地堅持自己的工作,快速成長,希冀著未來有一天能夠上到戰場,手刃敵人。終於在1942年,劉子林因為聰明伶俐,肯吃苦耐勞,被調往壽陽縣交通站擔任交通員。
當時的交通站可不僅僅代表字面意思,它作為一個暫時的情報節點,在戰爭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交通站負責傳遞情報、信件、宣傳品,甚至作為接送往來人員的秘密聯絡站。交通站背後驚心動魄的故事常常被改編成影視劇,為人們所瞭解。
因此,在當時,擔任交通員,不僅需要在敵後戰場、敵人的眼皮子底下和敵人鬥智鬥勇,完成組織委派的任務,還要時刻面臨身份暴露、犧牲的風險。
這個時期的劉子林化名文富貴,為了更好地偽裝和行動,甚至還學會了當地的方言,以便於完成情報遞送任務。劉子林在這份工作中表現出色,他臨危不懼、果敢機智的個人性格成為了他的制勝法寶。
據瞭解,在一次執行任務的時候,劉子林突然遇上了幾個日本巡邏兵。此時黨組織交給他的情報正壓在他的腳底之下。此時他若是躲開,必然會引起日軍的懷疑。於是劉子林急中生智,直接“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並一邊蹲下一邊裝作失落的樣子。
日本軍走到他面前,踢了他一腳問道,你在幹什麼。
劉子林操著一口方言哭道,我的毛驢跑了,回家我爹要打我了。
此舉放鬆了日本軍的警惕,他們看劉子林年紀小,於是看過他的良民證後就讓他走了。劉子林又一次順利完成了情報任務,而恰恰是這次任務的成功,讓日本軍後來的掃蕩計劃被扼殺於搖籃之中。
此後,劉子林在長期的任務中快速成長為了一名有勇有謀的八路軍戰士,歷任太行軍區武工隊小隊長、連副指導員、副連長,直到1947年擔任了中原野戰軍三營8連的連長。自古英雄出少年,此時22歲的劉子林已經是整個縱隊的名人。
當時,光芒初露的劉子林甚至被縱隊司令員秦基偉所記住,司令員曾號召所有人要向8連學習,向8連長學習。
戰神的顯露
1948年秋,淮海戰役打響。
為了完成全殲黃維兵團的戰略任務,劉子林所在部隊負責狙擊敵方援軍。
他帶領8連堅守雙河橋陣地防線,這是一場十分慘烈的戰鬥經歷。因為在平原作戰缺少自然掩護,即使是在做了充足準備應對的情況下,敵軍在戰鬥裝備上的優勢仍然衝擊著我方力量。
當時負責側翼的一營損失嚴重,陣地眼看就要淪陷。劉子林與戰友浴血奮戰,並且抱定了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他們與一營衝上來的敵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期間劉子林右手負傷,但仍堅守陣地,苦戰六天之久,才等到了黃維兵團被全部殲滅的捷報。
正是這場戰役之後,劉子林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戰神”。在戰爭時代,我國解放軍創造了不少以少勝多的神話,但這一場仗,我軍是不費一槍一彈,就俘獲了2700個敵人。
1949年,在解放軍在向全國進軍的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但追擊殘敵的腳步仍在進行中。
同年11月,廣州解放,在之後的陽江追擊戰中,時任三營副營長的劉子林,跟隨一二七團,來到廣東恩平縣作戰。在陽江追殲戰中,劉子林率領前衛連,快要到達那扶圩的時候,通過當地游擊隊得知,敵軍保安四師正在此處駐紮。
而就在距離不遠處,有一個敵軍前哨,其中約有一個排的兵力。劉子林當機立斷,決定首先攻克這個前哨。
經過一路的急行軍,劉子林和戰士們果然把敵人設定的排哨一網打盡,並順利攻佔了那扶圩所在的高地。在透過對俘虜的審訊後,我軍獲得了更重要的情報:敵軍師長的確切位置和夜間通行口令。
此時正是一窩端掉保安四師的大好機會。然而,我軍主力部隊還在後方趕來的路上,劉子林的手下僅有一個營的兵力。
權衡利弊之後,劉子林認為戰機不可延誤。因此,他大膽向參謀長馬玉芳建議,由他帶領一個班的兵力直接深入敵營,逼迫對方的指揮官師長投降。
此舉可謂是一個豁出性命的冒險,一支小隊面對一個師的隊伍,力量過於懸殊,一旦失敗,無異於以卵擊石。但是,即使在上級不贊成的情況下,劉子林也堅持不願意延誤戰機,並表示即使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得到批准後,劉子林挑選了12個精英士兵,換上了敵軍的衣服,全副武裝,利用敵軍夜行的口令,用俘虜當嚮導,成功騙過了敵軍的哨兵,摸到了關中嶽的住處。在這支敢死隊的互相配合下,他們直入師長臥室,逼其就範,於是便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情景。
劉子林一役成名,從此戰神之名遠揚,他的名字被載入全國戰鬥英雄紀念刊西南軍區的目錄下,並排在了首位,居於曾拿下九次特等功功的兵王張英才前面。
也許有的人認為將此次成果全部歸於劉子林一人身上略有不妥,畢竟這是突擊隊十二人共同的作戰成果。但實際上,如果沒有劉子林果斷的定下任務、嚴密的制定策略和堅持險中求勝,想必也不會有如此傲人的成果。
1950年,勳章滿身的劉子林終於來到了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出席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並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1951年,他又前往東德參加了第三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會,並連續登上了人民畫報和解放軍畫報的封面。
劉子林的功績之所以受到世人的稱讚和國家的認可,不僅僅在於其精妙的計劃、俘敵數量的龐大上,更在於其作戰過程體現了中國古典主義的軍事美學。中國自古強調以德服人,在這場行動中,劉子林用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策避免了一場刺刀見紅的拼殺,最高程度上減少了人員的傷亡,頗具人道主義色彩。正是基於此,才最終成就了一代戰神的傳奇經歷。
透過劉子林的故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應該感到無比的慶幸,在這個可以充分實現自我價值的世界,人們可以盡情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為自己的生命安全、飢飽所憂心忡忡。在這個世界,生活無限美好,未來值得期許。
但是,國際上的動盪卻從未停息,仍有許多國家的許多人民仍生活在戰爭、飢餓的摧殘之中。那些落後國家距離美好生活的公里數遠比人們想象的要遙遠,每年因為戰爭死亡的兒童超過二十萬,每年因為糧食短缺夭折的生命達六百萬。
例如,在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地區,由於近年來的戰爭從一個富裕、穩定的國家變得戰火紛飛。在戰爭下,一週就能發生3-4次轟炸事件,民眾時時刻刻生活在動盪之下,連安穩覺都成了奢侈,更別提要維持正常的生活。
與其擁有同樣遭遇的還有敘利亞,經過六年內戰的摧殘,敘利亞當地人窮得揭不開鍋,女性在黑市被明碼標價,暴力、恐怖、飢餓、性別不平等充斥著這片地區。甚至在本月還爆出敘利亞女孩私奔遭父兄射殺的新聞,登上了我國微博熱搜。
這些災難對於生活在當下中國的人民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它們更像是發生在另外一個世界的悲劇。而將我們與這些人間慘劇分隔開的,正是這些勇敢的人,在不久之前,於民族危難之際捨身取義,用自己的血肉凝鑄成一道通往解放與自由的橋樑,而我們,正是踏著前人的血路才擁有了今天的幸福。
憶往昔,狼牙山五壯士面對步步緊逼的日軍和偽滿洲國軍,寧死不屈,他們毀掉手中的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躍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董存瑞手頂炸藥包以身殉國的時候只有19歲,他還來不及看到1949年的朝陽,年輕的生命永遠沉睡在了1948年的春末;
即使新中國成立之後,劉子林仍在奮戰,他甘願不顧生命安全,衝入敵軍的正中央,只為中國得到徹底的解放。
無數前人英烈們的拼搏與犧牲,用一代人的悲慘,換來了五代人的平安。居安思危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個警告。前人的血跡尚未乾涸,後人怎能耽於玩樂?新時代的人們,肩負著前人的使命,繼續砥礪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