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欣宇(除署名外)
通訊員 邰夢雲 唐豔麗
在某寶搜尋虛擬現實VR眼鏡產品,價格從幾十到幾萬元不等,高畫質巨幕、沉浸式遊戲暢玩、支援近視等賣點引發高銷量。此類虛擬技術裝置會傷害眼睛嗎?價格越高是否意味著對眼部損害程度越小?產品的哪些特性可能會引發視覺健康問題?目前虛擬技術產品成為年輕人新潮流向標的同時,其對視覺健康的影響也逐漸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1月24日,廣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袁進教授團隊牽頭多家頂級科研機構,釋出了中國虛擬現實領域首個視覺健康團體標準,為虛擬現實技術對視覺健康的影響提供了評價及風險等級評估方法。
VR產品:越“高階”可能越傷眼
“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到它的技術複雜程度以及工藝成熟度,但相對便宜的產品在佩戴使用的時候更容易出現視疲勞症狀。”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副院長袁進教授表示,低價格VR產品面臨更多視覺健康問題,其解析度、重新整理頻率以及包括背景光場強度都可能較低,傳遞給使用者的則是比較粗糙的或者低質量的視覺資訊輸入,而人的眼睛為了要看清楚,就會動用更多的調節和對焦,在同樣的時間內會更容易引起視疲勞。
袁進告訴記者,VR產品的一些“優點”也是傷害眼睛的“缺點”。
一是它高度模擬,人們在使用VR時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持續凝視螢幕畫面眨眼頻率減少,人的黑眼珠裡的一層內膜便會蒸發過快,造成眼睛乾燥從而產生視疲勞。
第二,VR是對立體場景的還原,涉及到不同的焦點包括空間的變換,人們的眼睛在追逐這些物體的過程中會有一個從遠到近或者是一個跳躍式的調節,當調節持續過度,就更容易產生臨床上提到的眼睛酸脹感,從而產生視覺疲勞。
第三,高度沉浸式體驗對我們的視覺中樞產生資訊源的持續輸入,當視覺中樞在對這些資訊進行解讀和加工的時候,它也會產生一個來自於中樞性的視疲勞。
價格高的產品是否就對眼睛沒有傷害?袁進表示,一些高階產品經檢測後,同樣發現其出現了明顯的視覺健康異常等症狀和體徵。“以價格為導向來判定產品是否影響視覺健康是不準確的,我們要建立醫學的標準導向從而去引領企業、行業去逐步調整升級產品,那麼將來作為消費者的我們,當你看見這個產品有透過國家視覺健康的認證,至少說明產品在基本要求上是符合視覺健康需求的,產生視覺健康的風險也就大大降低了,這也是我們制定虛擬現實領域視覺健康團體標準的初心。”
評價方法:有助視覺健康
“我們對於虛擬現實視覺質量評價的瓶頸在於,視覺健康的評價指標是碎片化的,沒有和虛擬現實光電物理引數以及使用虛擬現實的規律進行聯動研究,對於中樞視覺疲勞或視覺異常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袁進表示。
為了突破這一瓶頸,目前由袁進教授牽頭,聯合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山大學、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彌德科技有限公司、華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塞西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中國醫科大學、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等頂級科研機構,釋出了中國首個虛擬現實團體標準《虛擬現實技術視覺健康影響評價方法》(編號:T/CSBME 052-2022)。
“這個標準主要是從產品使用端進行要求和規範。例如給每個測試產品輸入一個標準測試源,把使用產品的30分鐘前後做對比,如果未能透過我們臨床醫學評判標準,那麼我們認為這個產品的整體架構輸出模式或者它的光電技術指標存在潛在的健康風險。我們會把資料反饋給企業使用者,他們需要對產品進行技術覆盤和調整,使其更加符合視覺健康需求。”
據瞭解,今年1月15日,中山眼科中心還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深圳塞西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大灣區顯示產品視覺健康檢測中心”,未來將持續對包括VR產品在內的所有顯示類產品開展視覺健康評估檢測工作,向企業傳送評估“內參”,引導產品升級。
“依託標準,引導企業往更高質量且符合視覺健康的方向去進行產品調整,一旦團體標準成為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這個時候就不是企業願不願意遵循的問題了,是必須去遵循視覺健康需求或要求。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最佳化完善包括虛擬現實技術在內的泛終端視覺健康評價標準體系,規範企業、行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在源頭上保護人民群眾的視覺健康。”袁進說。
針對目前虛擬技術產品的使用,袁進教授建議:
1.使用時間不宜過長。特別是青少年人群,不管是將產品用來學習,還是娛樂放鬆,使用30-45分鐘後需要進行休息。
2.使用者本身的視覺光學系統需要跟產品進行匹配。例如有一些人本身存在近視等問題,應該使用可以支援近視的產品,否則在異常狀態下使用,人的視疲勞症狀會更加明顯。
3.要注意產品內嵌的應用場景。產品往往在追逐沉浸體驗時,場景會快速變換,引發身體器官一時之間難以適應,人可能會出現眩暈。對兒童來說,他們的一些器官發育還沒完善,出現一些特別激烈的或者是空間轉換速率過高的場景,要儘量減少使用。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