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悉達阿湯哥
後彎體式中肩部的開啟是許多瑜伽習練者的痛點。有些習練者練習幾年了,後彎還卡在肩部無法開啟,就像悉達經歷的一樣。對於這種情況,多數老師給出來的答案往往是繼續練習,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肩部如何難以開啟呢?本文來講一點悉達的思考。
我們日常說的開肩,往往指地開啟大臂和肩膀接連的關節,在解剖學上稱為盂肱關節。但是我們在後彎中手臂上舉並外旋的動作,不僅有盂肱關節的參與,還需要肩胛骨和鎖骨的參與,這個運動規律被稱為“肩肱節律”。肩肱節律簡單講,就是我們在雙臂外展(雙臂從身體兩側開啟舉過頭頂向上)和外旋(雙臂轉向身體外側)時,上舉超過30度就需要肩胛骨的參與,當上舉到達60度鎖骨也會參與進來,上舉超過90度時(從側平舉向上),肩胛骨和鎖骨都必須參與。如果不讓肩胛骨和鎖骨參與手臂的外展外旋,那麼手臂的運動範圍會大大縮小,大概在外展30度或者前屈(雙臂向前伸出)60度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後彎體式中開肩想到達雙臂外展180度,最後那幾十度的差距,必須要肩胛骨和鎖骨來配合。
明白了肩肱節律,我們的開肩思路就不能僅糾結在盂肱關節是否開啟上面,而是需要關注肩胛骨和鎖骨是否能正常運動。下面我們來逐個來看。
肩胛骨不會旋轉,表現為上旋或者下旋的角度都比較小。這種情況是最常見,練習者往往對肩胛骨也缺乏覺知,無法控制肩胛骨的移動。事實上,肩胛骨能做的運動角度多而複雜,周圍很多肌肉都能影響到肩胛骨運動。根據筋膜經線理論,牽動肩胛骨的運動力線中,維持肩胛骨穩定性,決定姿勢位置的力線為“X”形,涉及到兩組拮抗肌肉:即菱形肌和前鋸肌,以及中下斜方肌和胸小肌。
當肩胛骨上旋無力,一般情況下是前鋸肌失聯。前鋸肌是主管肩胛骨前伸的肌肉,在瑜伽練習中,建立前鋸肌力量的基礎體式是四柱支撐/chaturanga,如果四柱支撐對於某些缺乏核心力量的練習者不夠友好,那麼可以退階到貓牛式尋找前鋸肌的覺知。在貓牛式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儘量鎖住腰腹,雙手觸地用胸椎部分的下沉和上頂來尋找肩胛骨移動的覺知,尤其在貓式中,透過來啟用前鋸肌上頂背部讓肩胛骨彼此遠離。
當肩胛骨下旋無力,一般情況是胸小肌過於緊張。胸小肌一方面是上提肋骨的肌肉,另一方面和前鋸肌一起是控制肩胛骨前伸的肌肉,當胸小肌緊張,往往有圓肩的體態問題。找到胸小肌覺知的練習很簡單,之前Tao老師在答疑中教過,有興趣可以自行去翻看影片。練習方法是:平躺在地面,體會肩胛骨和地板的角度。然後舉起一側手臂,隨著呼吸做伸肩和放鬆回撤的動作,一側做十到十五次一組,做幾組後換另一側手臂。練習後再在平躺到地面,體會肩胛骨和地板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肱骨移動的問題,肩峰撞擊綜合症。這個問題往往是肱骨不能在外展的同時外旋,這樣肱骨大結節會在轉到肩峰位置時,擠壓撞擊肩峰下的肌腱和滑膜造成損傷。對於肩肱節律不夠正常的練習者來說,要在瑜伽練習中避免這個問題,可以從拜日式第一個雙手上舉的動作開始,所有雙臂上舉動作從體側開啟時,肘窩向外來到上舉,透過刻意外旋雙臂,避免肱骨大結節對肩峰下的撞擊。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慢慢來讓肩肱節律恢復正常。
這裡提醒一點,雙臂外展外旋時,肩肱節律需要鎖骨上提和後旋移動,看起來好像肩膀會聳起來一點,這是正常的。有些老師喜歡提醒說,肩膀遠離耳朵,如果你此時刻意壓肩,其實是在抑制鎖骨的移動,這是對肩肱節律的破壞,而造成的後果可能是肩峰撞擊綜合症。所以,不明白體式後面原理的老師,才會要把所有身體都要按到一個模子裡。
鎖骨不會移動,多數情況是鎖骨下肌緊張。在雙臂外展外旋的過程中,鎖骨會先向上移動,當雙臂外展到達90度位置時,鎖骨會向上向後移動的同時旋轉,鎖骨下肌過緊將限制鎖骨的移動和旋轉。長期的圓肩體態會造成鎖骨下肌和胸小肌緊張,或者睡姿固定在肩帶前引狀態,使用柺杖等,都會造成鎖骨下肌緊張。鎖骨下肌和胸大肌一起,是限制手臂外展的肌肉,因此,加強側伸展/Parsvottanasana和反臺式/Purvattanasana會很好體會到鎖骨下肌的拉伸,臥龜/supta kurmasana中手臂內旋的同時,大腿壓住肩胛骨,此時鎖骨因為手臂位置要做向前的旋轉,本身就處於不穩定位置,再承受大腿壓力,因此鎖骨連線軀幹的胸鎖關節此時變得特別脆弱,容易受傷。
雖然這是一篇從解剖學角度講開肩的文章,但是悉達希望儘可能少的使用解剖學名詞,同時我還會盡量少的從解剖學角度給出解決方案,而更多是讓練習者體會和覺知自己身體。這麼做有兩個目的,第一,讓文章通俗易懂一些,儘量用簡單的語言把複雜的事情講明白,去粗存精,而不是搬弄一堆專業術語,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顯得自己高深。
第二,解剖學角度給答案很簡單,健身類最受歡迎的文章就是一個動作解決所有問題,簡單把問題解決掉多好。但悉達的經驗是,對問題部位沒有覺知的練習,可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結果。因為圓肩的問題,悉達曾經做了很多練習背部的力量訓練,比如高位下拉,坐姿划船,希望透過加強後背力量把肩拉回到正常位置。在這些練習中有些教練教我要做全程動作,讓練習軌跡儘量長,因為這樣做有利於肌肉增長。結果這種肩胛骨亂飛的練習,不僅沒有讓我圓肩問題糾正,反而讓我的肩胛骨前引的範圍更大,圓肩問題比之前還嚴重。而且在動作中肘關節後收過深,肱骨前移的問題也出來了。
更為糟糕的是,這個肌肉緊張就鬆解這個肌肉,那個肌肉無力有訓練那個肌肉,被這種區域性的解剖學思維侷限住,往往會出現按倒葫蘆浮起瓢的情況。除非你身體真的只有這一個部位有問題,解決它就行了,但是更多情況是,身體是一個張拉整體,你壓一個地方,整體都會動。比如想矯正駝背,挺胸結果肋骨翻出來了,把肋骨收進去,骨盆又後傾了。因為身體並不知道什麼是正位,身體只知道你要使用它,它用省事的方式完成目的就行了。因此想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找到深層的根本原因。
比如胸小肌緊張和鎖骨下肌緊張,鬆解它們有效沒有?有效。但是短的可能是過一夜,長的最多過一週,它們又恢復到緊張狀態了。這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什麼造成它們的緊張?
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呼吸。胸小肌是呼吸輔助肌,幫助胸廓上抬。而鎖骨下肌是和斜角肌一起來完成胸廓擴充套件的。需要胸廓運動的呼吸是什麼呼吸?答案是胸式呼吸。平時總採用胸式呼吸,過度的胸廓運動可能是造成胸小肌和鎖骨下肌緊張的原因,而這兩個肌肉的緊張,也慢慢把整個肩胛骨向前引,造成圓肩駝背。圓肩會進一步加劇呼吸不暢,從而進入一個惡性迴圈。如果是這樣,那麼採用橫膈膜式呼吸才是對這個問題一個徹底的解決方案。
所以,從整體角度看待身體,更多從動作模式、身體的根基、核心、脊柱和呼吸來尋找問題的根源,才是真正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比如加強核心力量,改善呼吸方法,改善動作模式等等,這些無論哪一個都要依賴長時間的系統訓練。回到開始,老師給出的繼續練習的答案,看起來好像不怎麼樣,但實際上卻極可能是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