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能源內容,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1月12日,工信部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了2021年汽車工業發展情況: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佔有率達13.4%,比上年高8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4.2萬輛和29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1.6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1萬輛和60.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4倍;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完成0.2萬輛,同比呈現增長態勢。
從新能源汽車走勢情況來看,2021年保持了產銷兩旺的發展局面,3月開始月銷量超過20萬輛,8月超過30萬輛,11月超過40萬輛,12月超過53萬輛,表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產業發展可以概括為“三個快速”:產銷規模快速增長,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私人消費佔比近80%,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質量品牌快速提高,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從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消費者質量滿意度與燃油車持平,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佔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4.3%,月銷售過萬輛的車型越來越多;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全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多,超過歷史累計出口總和。
同時,產業發展配套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截至2021年底,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在全國31個省(區、市)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
郭守剛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對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但也要看到,產業發展面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及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等新形勢和新問題。下一步,工信部將統籌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溝通,協調推動國內鋰資源開發;進一步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與此同時,推動電動化與智慧網聯技術融合發展,加快5G資訊通訊、車路協同等新技術應用,開發更多適合消費者的休閒娛樂、生活服務、自動駕駛等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企業受晶片短缺問題困擾,2021年更是深感“芯”痛,國內外多家汽車企業因此減產或短期停產。對此,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介紹,全球主要晶片企業已逐漸加大汽車晶片生產供應,新建產能將於今年下半年陸續釋放,預計2022年汽車晶片供應短缺情況將會逐漸緩解。
展望未來的發展形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認為,隨著智慧網聯汽車技術加持、商業模式創新,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能源汽車普及。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將加速轉型進度,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比的規劃目標可能提前實現,這將有效支撐2022年國內汽車市場保持增長的態勢。
此外,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逐年增加。王衛明介紹,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關企業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設立回收服務網點10127個,培育的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幹企業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初步建立。下一步,工信部將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國家和地方等有關部門的監管具體職責,細化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各環節的監管要求,加大監管約束力度;加快出臺一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行業標準,抓好標準宣貫落實;加大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關鍵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力度,提升行業技術水平,並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驗收工作。
*凡本網註明來源為“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影片資料,版權屬於中國能源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的作品,版權歸原創者所有,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