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風,幾乎人人都為之色變 。因此,中風之前的一些小徵兆,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大家所重視了。再加上大量的科普和宣教,使得有很多中風前的先兆,為人所熟知。
就比如說,短暫地言語表達不清、肢體活動不靈、眼睛視物模糊等。而這在現代醫學看來,是因為“短暫性的腦缺血”所致。
當然,僅靠這些做前期的預防,還遠遠不夠。因為此時所表現出的症狀,已說明症候即將發作,很難短時間做出響應。就更別提防患於未然了?
接下來,就來用中醫的視角來談談,中風前的六個端倪:
第一個端倪:耳鳴眩暈。
第二個端倪:視物模糊。
第三個端倪:失眠健忘。
第四個端倪:五心煩熱。
第五個端倪:腰膝痠軟。
第六個端倪:手腳麻木震顫。
而這其中,若是同時伴發三個以上的端倪。我們就可以說,已經具備了中風的發作端倪。
為什麼說這六個端倪是中風的先兆?
因為在傳統醫學看來,中風這一症候的病因病機則在於肝腎陰虛、風陽內動。當然,從整體來看,中風這一症候的病因病機不止上述這一種。還有諸如肝陽暴張、寒痰阻痺、痰火搏結、元真失守、脈絡空虛、氣虛血瘀等。但就臨床來看,症屬肝腎陰虛、風陽內動這一症型的患者最為多見。
肝腎陰虛、風陽內動,是如何引起中風的?
這主要在於,患者因各種不當的生活陋習所致的真陰耗傷,從而致使水不涵木。使得肝失所養,最終相火妄動。
而此時的患者,若是正好情緒波動較大,就容易致使風火頓生,夾雜揉結。而火隨風動,循經上炎,從而導致經絡阻痺、氣血橫逆。最終繞及清陽之府,於是就發生了中風。
主要症候表現:患者多表現為半身不遂、或是口眼歪斜、或是語言不清,或是瞬間倒地,抑或是神志不清而不停抽搐。
中風為什麼會以上述六大端倪為先覺症候?
因為,耳鳴眩暈、視物模糊、失眠健忘、五心煩熱、腰膝痠軟、手腳麻木震顫等,幾乎都是肝腎陰虛所導致的一些常見症候表現。
因為腎精虧耗,就無法上濡耳竅。所以患者就會耳鳴。
因為腎精無法濡養髓海,所以患者就會眩暈健忘。
又因為肝開竅於目,若是肝陰虛。所以患者就會視物模糊。
而陰虛又會導致內熱驟生,從而擾動心神。所以患者就會失眠煩熱。
此外,肝血虧虛,無法濡養筋脈,所以患者就會手足麻痺震顫。
最後,腰為腎之府,若腎精虧耗。那麼患者就會腰痠腿軟。
因此,在傳統醫學看來,上述的六大端倪就是中風發生前的先兆之一。
要如何應對?
就調治而言,我們可以借鑑近代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記載的鎮肝熄風湯加減。主要調治思路就在於滋陰潛陽、鎮肝息風。
其組方為: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生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
而在日常生活,調治中風不是重點。重點則在於如何預防。很顯然,只有改善肝腎陰虛,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預防。
就比如說,用女貞子、黑芝麻、桑葚、草決明、澤瀉水煎服。而這主要在於滋補肝腎之陰,對於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是有一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