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犯貪心就會鋌而走險。快餓死時,給碗飯就感激涕零,但吃上飯後有些人並不知道感恩,反而會生出別的壞心思,這就是所謂的“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並不複雜,但裡面的味道卻值得品味。
話說明朝時,大名府有個老木匠叫王一善,自小是孤兒,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十歲時被姓王的一個老木匠收養,就隨了老木匠的姓,取名一善。後來老木匠為王一善也娶了親,妻子是農家女子孫氏,三十歲時孫氏生了個女兒,取名鳳珍,兩口子對女兒視若珍寶。鳳珍出生的這年老木匠去世,王一善以父親之禮葬之。
在那個年代,有一門手藝基本上是不會捱餓的。王一善手藝精湛,為人又仁善厚道,所以找他做活的人很多。以前做木匠活管飯不管飯是需要和主家商量的,如果管飯,工錢就少一些,如果不管飯,工錢就多一些。
王一善為了多掙些錢,一般不讓人管飯,他讓孫氏做些炊餅帶上,就著主家一碗水就行了。自小受苦,長大了仍然節儉,普通人家就是這樣的生活習慣。有時候去到很遠的地方做活,王一善也會要求主家,飯食越簡單越好,為的就是能多拿幾個工錢,一般家主都懂得這個意思。
一年初冬,兩場雪後,天氣異常寒冷。這日傍晚,王一善做完活回家,在離家七八里的地方,發現路邊躺著一人,近前一看,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年。這少年衣衫破爛單薄,臉色鐵青,看來是凍餓所致。
王一善將他揹回家中,一碗熱湯灌下,少年甦醒過來,狼吞虎嚥吃了兩碗飯,臉上有了起色。少年名叫李三才,開封人士,父母去世後來大名府投奔姑姑,誰知姑姑家早已搬離,李三才身無分文,無家可歸,餓倒在路邊。王一善同情少年的遭遇,又想起自己年幼時流浪的心酸,就收李三才做了徒弟,留在家中。
轉眼過去了五年,李三才的手藝進步很大,有些活王一善就讓他單獨幹,李三才不負師父所望,都做得妥妥當當,讓主家滿意。師徒倆勤勞,這幾年運氣也好,掙下了不少錢財。王一善每次都分徒弟三成,由妻子孫氏保管,為他將來結婚成家所用。按照那時候的規矩,王一善對待徒弟李三才算是天大的恩賜了。
王一善的女兒鳳珍和李三才同歲,老兩口也想過招李三才為婿,但女兒鳳珍並不同意,還曾私下對王一善說:“爹爹,女兒覺得李三才人品不好,具體我也說不上來,反正就感覺他心不善,爹爹以後也要多長個心眼兒。”王一善對女兒的話不以為意,認為女兒是不想嫁給徒弟說的託詞。
這年春上,大名府城的趙員外要蓋新宅,聽聞王一善木工手藝好,就專程請來負責木工活,另外請的五六個木匠也歸王一善管理。趙員外開出的工錢十分優厚,而且膳食招待得也很好,經常有魚有肉,工匠們都感激趙員外仁善。
這日中午,趙員外家的廚娘按時給幾個木匠端來飯食,今天員外高興,吩咐廚娘給木匠們燉的雞肉,一人一碗。王一善有個規矩,每到一家幹活,都會在房子某處掛上祖師爺魯班的畫像,飯前都會磕頭祈禱一番,其他工匠敬佩王一善的為人,也都跟著過去叩拜。
叩拜完畢,回來落座吃飯,今日雞肉是一人一碗,主家並沒有準備筷子,而是每人碗中放了個勺子,這樣喝起湯也方便。李三才知道師傅不習慣用勺,就去廚房幫師傅要雙筷子,木匠們見他對王一善這般孝順,都禁不住誇讚。王一善很欣慰,見自己碗中的雞肉較多,出於心疼徒弟,就把自己的碗換給了徒弟。工匠們見這對師徒如此親密,心中都羨慕不已。
李三才拿來筷子,眾人開吃,那個年代,普通人很難吃到肉,大夥狼吞虎嚥,轉眼就吃了個乾乾淨淨。廚娘收拾走碗筷,又給大家提了壺水,眾人邊喝邊聊。誰知兩碗水還沒下肚,李三才突然大叫一聲,捂著肚子都在地上,渾身抽搐,已經疼得說不出話來,不消片刻便氣絕身亡。
王一善不知道為何會這樣,抱著徒弟的屍體放聲大哭,這些年來,他把李三才當成兒子般疼愛,見他身死,哪能不痛心。此時,有個姓沈的工匠說道:“王老哥,看三才這樣子是中毒而亡,趕緊報官吧。”這時,工匠們也清醒過來,有人去報官,有人則趕緊通知了趙員外。
大名府推官修大人聞報趕來,經仵作驗屍,確認李三才是中毒而亡,毒物八成是砒霜。修推官心細善斷,他沒有將眾人帶回衙門,而是就地審問,連同廚房和趙家下人一同喊來接受詢問。與此同時,修推官還派出衙差,對府城內十三家藥鋪進行詳查,調查最近單獨購買砒霜的情況,因為砒霜劇毒,一般是入藥之用,各藥鋪存量不多,而且監管嚴格,出售都會有記錄。
修大人對在場人員一一詢問,大夥將事發前後的一切一一說來,等詢問完全部人員,也過去了一個時辰,此時調查藥鋪的差役也已經回來,還帶來了“濟盛堂”的小夥計馮七。據馮七交代,前日傍晚,臨近打烊時,有個頭戴氈帽的人來藥鋪,想買一點兒砒霜回家毒老鼠,這人打賞了小夥計一錢銀子,小夥計貪財,也就沒做記錄,賣於了這人。
修大人問馮七,這人長什麼樣貌,馮七說天晚沒看清楚,只看到這人左手小指斷了一截。這話一出,王一善、仵作還有和在場幾人心裡一怔,李三才不就是左手小指少了一截嗎?仵作趕緊將這一情況報之修大人。
修大人得知這一情況,還有剛才眾人的供詞,思慮片刻後,有了明斷:“兇手已經找到了,就是這個死去的李三才,其實他想毒害的是他的師傅王一善。方才你們說,飯錢祭拜魯班像時,只有李三才沒有過去,他應該就是那時候下的毒,所謂善心有福報,王一善心疼徒弟,見自己碗中肉多,就在李三才取筷子時換給了他,李三才無良,卻害了自己,這就是報應。”
修大人這樣一說,在場的眾人也都明白過來,只是不知道李三才為何這樣狠心,竟然對自己的恩人下手,真可謂歹毒心腸。王一善聽完修大人的分析,也認定了徒弟要害自己,但畢竟師徒一場,又朝夕相處這麼多年,就親手埋葬了李三才。
修推官是個凡事都要究根結底的人,他很想弄清楚李三才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派了命差役去到李三才的開封老家,向鄰居打聽他的為人。據鄰居說,李三才從五六歲起就十分任性,性格也乖張暴躁,十幾歲時經常對父母出言不遜,有時還辱罵,李三才的叔爺還說他天性涼薄,不知感恩。
瞭解了李三才的過去,修大人也明白了此人作惡的原因,應該是謀求師傅的女兒不得,又貪圖師傅的家財,於是起了謀害之心,至於選擇在趙員外家動手,估計是趁著人多,混淆視聽、掩人耳目罷了。
李三才死後不久,王一善為女兒招了個上門女婿,這女婿心善,對待岳父母如同親生父母,王一善夫婦終得好報,頤養天年。每每想起當年之事,王一善都會口稱萬幸,虧得當年聽了女兒之話,沒有將李三才招為女婿,否則以他的人品,自己和老伴肯定不會晚年幸福,也會害了女兒。
編後語:
李三才一個流浪兒,師父給他吃給他住,收他為徒,教他一身本事,還存錢替他以後打斷,可惜他幾天飽飯下肚就起了歹心,想害死師父,結果反而害了自己。所以說世間最看不透的就是人心。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見與人為善不能太過,善良也要偶露鋒芒,否則,你的善心很可能就是滋養惡念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