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闕穴屬任脈。具有溫陽救逆、利水固脫、健運脾胃之功效。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急慢性腸炎、細菌性痢疾、腸粘連、腹水、便秘、脫肛等疾病。
本穴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氣穴論》。神即神氣,闕即宮門,此穴在臍中,臍為胎兒氣血執行之要道,如神氣出入之宮門,故名神闕。
【定位】
神闕穴在腹中部,臍中央,如下圖
【解剖】
在臍窩中央。有腹壁上、下動脈吻合支和臍周靜脈網分佈。布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深部為小腸。
【神闕穴下結構層次】
面板→結締組織→壁腹膜。
【取穴方法】
仰臥位,於臍窩中點取穴。
【主治病證】
1、中風脫症、虛脫等元陽暴脫;
2、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脫肛等腸腑病證;
3、水腫、小便不利;
【操作方法】
一般不針。多用艾條或艾炷隔鹽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