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殺熟何時休!
作為國內知名線上旅遊巨頭,攜程一直在OTA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依靠資本與價格戰體系,在近幾年的國內內線上旅遊市場內呼風喚雨。透過兼併重組和價格戰攻陷競爭對手。在如今多元化網際網路市場環境下,競爭者逐步崛起,攜程依靠什麼才能保持領先地位。攜程被人百般詬病是在近些年不斷捲入“殺熟門”漩渦,不斷在損害自身聲譽及客戶信任度。
一、
攜程深陷“殺熟門”
南方都市報今年七月曾報道過,明明可以享受8.5折優惠的鑽石會員,但透過攜程APP預定酒店價格,卻比別的旅客多花一倍價格。來自浙江的胡女士曾經以攜程採集了自己非必要個人資訊進行“殺熟”,將攜程告上法庭,此案也被行業稱為“大資料殺熟”第一案。據浙江柯橋法院通報,2020年7月,胡女士透過攜程APP訂購了舟山希爾頓酒店,支付款2889元,但在離開酒店後,發現酒店的實際掛牌價僅為1377元,差價達一倍多。最後法院按“退一賠三”標準予以支援。
無獨有偶,成都楊女士近期向我們反映,2021年7月訂購了西雙版納某溫德姆酒店,自身本是平臺的鉑金會員,在根據同行者的價格對比後,發現自己鉑金價格比同行人的普通會員貴50-100元不等,對本就一晚四百的房價來說,這個比例相當高,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楊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此現象應該普遍存在的“殺熟行為”。
近兩日,攜程的殺熟行為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抖音知名博主“村長”在抖音爆料,其在預定某知名酒店時發現,自己的金鑽會員預定價格比其他普通會員價格高100-600元不等,面對村長的質疑,平臺給出的解釋是出現故障“,之後以”取消“”故障“結果告知,這個解釋肯定無法讓人信服,如果”故障“能隨意”取消“,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我們發現,涉嫌殺熟的不僅在攜程一家,多名網友在網上也曾爆料,同程旅行和飛豬也存在“殺熟”的現象。網友@熙寶爸爸在今年八月爆出,同樣的一個酒店,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日期,用同程APP預定酒店顯示價格相差百元左右。而飛豬平臺爆料的機票事件則是自己常用賬號比新註冊同事價格高几十到幾百不等。
我們發現,涉嫌殺熟的不僅在攜程一家,多名網友在網上也曾爆料,同程旅行和飛豬也存在“殺熟”的現象。網友@熙寶爸爸在今年八月爆出,同樣的一個酒店,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日期,用同程APP預定酒店顯示價格相差百元左右。而飛豬平臺爆料的機票事件則是自己常用賬號比新註冊同事價格高几十到幾百不等。
二、
靠“價格取勝”的攜程系
攜程的成長史一直都是被行業內百般詬病,早期依靠價格戰不斷蠶食競爭對手。逐漸將競爭對手藝龍、同程、去哪兒等收歸旗下,形成龐大的壟斷系OTA平臺。在價格話語權上逐步彰顯野心,讓廣大酒店對其愛之或又恨之,也包括各大品牌集團,酒店集團與攜程為代表的OTA平臺之間也形成過幾次大的紛爭,核心無非是價格話語權的爭奪。攜程一直標榜的是自身體系價格一定是全網最低,無非是為了搶奪各大品牌自有流量,逐步形成能壟斷的價格體系。華住季琦曾針對價格問題明確表態,是要堅持中央渠道最低價,自有會員最惠,酒店APP最便利幾個底線,並以此底線曾經做過全面抵制攜程系的舉動。
為吸引更多的新註冊使用者,前期價格優惠較大,用補貼等方式逐步讓新人成為常用會員,顧客一旦養成消費習慣,不會再輕易換平臺,繼而之就產生大資料運算,沒有形成等級越高價格越優惠的常規模型,割韭菜也就開始了,畢竟利潤靠高等級會員來產生來彌補新人補貼。
對於價格來說,無論是酒店方還是C端使用者,如今都是最為敏感的群體。酒店方需要保持價格話語權,保護自己的私域流量不至於流失到OTA平臺。C端使用者更關心自己的核心利益,因為他們是買單群體。若會員體系等級越高,價格越高,如果沒有殺熟行為,那是否是欺詐行為。筆者在記錄本篇文字之時,用自己的三個手機不同時間段搜尋同一日期、同一酒店,確實發現,自己常用的鉑金會員部分房型價格略高普通手機號60-100元不等。這種行為是否也像攜程客服給“村長”反饋的是我的鉑金會員出現了“故障”,而我的“故障”該如何“取消”。
三、
網際網路平臺的“殺熟”行為何時休
網際網路平臺的這種大資料採集行為不單單是“殺熟”行為,而是更深層次的個人資訊保安問題。後臺肆意摘取和解讀個人資訊,形成個人大資料分析,暴露個人資訊隱私喜好,這實際是處於法律安全的範疇。在如今網際網路平臺競爭激烈的當下,各大平臺透過運算和大資料解讀,針對性地推送和營銷,提升自身平臺的交易,這本身就是資訊保安的問題。
“殺熟”行為是網際網路壟斷的一種現象,只有在壟斷的前提下才敢去實行殺熟實質。只有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下,才能避免殺熟行為的蔓延。隨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都在佈局線上旅遊板塊,線上旅遊市場變得愈加激烈,若繼續僥倖依靠殺熟而贏得的短暫利益,遲早會被行業“反噬”。如今的ota領域,不僅僅在於攜程系內有同程藝龍、去哪兒的內卷競爭,還有美團和阿里飛豬的逐步“攪局”,攜程系的市場江山逐步在被蠶食,若此時還對過往成績沾沾自喜,不痛定思痛,徹底解決殺熟行為,則面對更多的選擇平臺,消費者定是用腳來投票的。
從殺熟行為看國內網際網路發展的現狀,網路安全的建設任重而道遠。近日,國家網信辦、工業與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釋出《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規定要求完善網際網路註冊制度,對誘導沉迷、大資料殺熟等領域做了全面要求和規範。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國家制度的完善,消費者維權意識的增強,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網際網路空間會越來越健康和完善,懲罰措施也越來越嚴格,網際網路企業從遵紀守法的角度更好地維護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保安。我們希望,未來不再有各種“殺熟行為”,殺熟行為就是一種價格欺詐,應當嚴肅追責,還消費者更好的消費空間。針對殺熟行為的後續我們會持續關注,本文也是OTA平臺殺熟行為的第一篇,我們會透過調查,逐步揭開其他平臺的存在的“隱匿不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