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被稱為“雪山之王”,是高原食物鏈頂端的猛獸。近期,我國科研機構首次將衛星追蹤技術應用於雪豹身上,關於它們的種種想象與猜測,將在科技的幫助下不斷揭曉。
作為高原生態“王者”,雪豹擁有強大的行動能力和隱匿能力,加之它們的保護動物身份,科研機構對它們的研究停留在採集影像和糞便等方面。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協同申請下,雪豹研究首次取得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能夠獵捕並佩戴衛星項圈進行追蹤的行政許可,2021年初,更深入的研究付諸實施。
該次衛星追蹤採集到的首批資料,相比較以往的科研記錄,專家認為是重新整理認知的。據北京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所長時坤介紹,原本對雪豹的家域活動範圍的認知比較侷限,按照一般來講有可能是一百平方公里左右,但透過衛星跟蹤發現,它們的活動範圍特別大,甚至達到一千七百平方公里左右,遠遠超出預期。
據瞭解,首批捕捉到的三隻雪豹,都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三隻雪豹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從年齡區分包括青壯年和中老年,具有一定代表性。第一隻被捕獲的雪豹,是一隻即將成年的雌性個體,體型修長毛色美麗,被科研人員命名為“蘇葉”。
第二隻進入科研領域的雪豹,是一隻雄性個體“凌蟄”。2021年3月份,這隻剛成年並帶著輕微傷勢的雪豹正在四處遊蕩,誤走誤闖進入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一名農戶家中,接到報警後,救援人員將其實施麻醉並捕捉帶回,進行了救助治療,順便納入了科研雪豹的隊伍。經全面體檢、各項指徵都符合條件後,給其佩戴上衛星項圈進行了野外放歸。
相對於前兩隻正值青壯年的雪豹,第三隻捕捉到的雪豹被起名叫“那音”,因為年齡較大,捕獲過程輕鬆了許多,它被放歸後的生活圈子也相當穩定。
三隻帶著衛星追蹤項圈依次迴歸野外的雪豹,都還健康存活著。收到衛星項圈不斷傳回資料的同時,科研人員也跟蹤著衛星訊號,進行現場探測。
跟著衛星訊號,科研人員一行到達了一條河流旁邊,在這裡,“凌蟄”正準備渡河,它已經嘗試著泅渡了一次。反常的是,臨近靠岸時它又折返回來,並選在第二天深夜泅渡上岸,並繼續向南部行進。科研人員判斷,因為有了一次被捕捉過的經歷,“凌蟄”對於人類格外警惕。
據瞭解,凌蟄在四個月的時間內,距離放歸地點,共向東南方向行進790公里,活動面積達1700平方公里。
科研人員在跟蹤過程中,發現“蘇葉”獵獲了一隻遠遠大於它體重的盤羊。科研人員在它捕食的旁邊架設了紅外相機,幸運地拍攝到蘇葉返回來享用獵物的影像。
比起“凌蟄”“蘇葉”兩隻年輕的雪豹,第三隻雄性雪豹“那音”,生活卻似乎迴歸了穩定和模式化,在放歸後的四個月內,它只在9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活動。
科研團隊結合衛星資料的軌跡,加上各種收集的資料,放歸雪豹的活動軌跡清晰可見,從年輕雪豹獨行千里,兜兜轉轉,尋找家園和配偶,到老年雪豹安守家園,平靜生息,我們也跟隨科研人員,一起見證了這段傳奇的“雪豹流浪記”。在科學的視角下,自然生命正在用行走軌跡勾畫出它們的生存規律,期待著我們更深入的探索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