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過年之前,小麗的媽媽都要去大采購一番。等到年三十晚上,就要做一大桌子菜,等待一大家人聚餐品嚐,雖說一大家人在一起吃,可這麼一大桌飯菜還是有很多人會剩下。等到大家酒足飯飽之後,小麗媽媽又開始辛勤的勞動,收拾剩菜。
看著這麼多剩下的美食,扔掉又怪可惜的,特別是這一大鍋米飯,竟然沒幾個人吃。小麗媽媽開始犯起愁,前兩天剛聽說米飯最好不要二次加熱,容易致癌,但剩下這麼多,扔掉多可惜呀!
一旁的小麗發現媽媽一直在廚房忙碌,就跑過來說要一起幫忙,媽媽猶豫地看著米飯,又看看了小麗,問道:“這麼多飯要不要扔呢?”小麗很納悶,把米飯盛出來放冰箱儲存不就好了!
生活中,很多人也會有相似的困擾,尤其是做了太多美食,卻沒吃完,糾結二次加熱後會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揭開真相!
米飯加熱兩次後,會變成什麼樣?
剛煮出來的米飯噴香可口,等到放置幾個小時後,“饞鬼”細菌們就會慢慢聞香而去,因此,放置幾個小時後的米飯可能會沾染細菌。如果進行二次加熱後,有的細菌或許就會被高溫殺死,也是可以正常食用的。但也可能出現一種情況,細菌繁殖過後產生的毒素還在,吃了這樣的米飯後也容易出現腹痛、腹部不適等症狀。
以防出現身體不適等情況,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據每個人的飯量,做定量的米飯,如果真的有剩餘,也要做好儲存。放在常溫下,可能滋生細菌數量會更多,可以選擇放入冰箱低溫儲存,減少細菌滋生的風險。
剩菜剩飯的儲存方法很重要
綠色蔬菜:很多綠色蔬菜中都會含有硝酸鹽,含有硝酸鹽我們並不擔心,主要是放置一段時間後,它就容易發生反應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的出現可就不會那麼樂觀了,主要因為亞硝酸鹽已被列入致癌物之一。正常來說不超過一定含量,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大,但為了身體健康的長久性,還是不建議長期吃放置很久的綠色蔬菜。
肉類食物:肉類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相對不易流失,儲存得當後經過二次加熱,儘量進行全面加熱,也能有效殺死細菌,這種情況下還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可能在食用口味上會發生一些變化。
海鮮類食物:海鮮類食物裡含有豐富的蛋白和水分,長時間放置後更容易得到細菌的青睞,不僅容易被汙染,還容易喪失鮮味。吃海鮮美食最主要的就是嚐鮮,可長時間放置的食物明顯達不到這個需求了,出於這些原因考慮,海鮮類食物是不建議保留的。
剩菜剩飯儲存方法很重要
終於解決了小麗媽媽的困擾,接下來就是要把留下的食物進行密封儲存了。密封儲存也是一個技術活,你可能以為僅是端著盤子放入冰箱就OK了。其實在放入冰箱之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要將熱的食物放置常溫,這樣才能減少冰箱內細菌的滋生。
BBC節目中莫斯利博士曾做過一個實驗,他直接把剛做好的雞肉放進冰箱內,結果冰箱內溫度由0度直接上升了5、6度。冰箱內溫度升高,也是間接給細菌提供機會,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將食物放置常溫後,再放入冰箱。等到再次食用時,還要確保加熱透,不給細菌留活路。
生活中,很多飲食習慣都需要我們注意,雖說有的剩菜剩飯加熱後還是可以正常食用的,但最好還是控制好食物量,多吃新鮮食物,合理搭配飲食,身體才更健康。
參考資料
[1] 《必看!年夜飯後剩飯剩菜還能吃嗎?英媒這麼說》.中國新聞網.2018-02-17 17:24
[2] 《澳媒列5種不可二次加熱食物 稱否則有產生致癌物風險》.環球網.2016-03-01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