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經過100多個日夜的守護,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河科大一附院)開元院區骨髓移植中心年齡最小的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順利出院。據悉,小患者洋洋移植時僅1歲7月。
2021年5月底,1歲3月的洋洋被診斷為急性髓系白血病,由於年齡小,起病時又合併肺部感染,洋洋前期一直在接受化療及抗感染藥物等治療。
2021年10月,由於疾病的治療難度較大,治療過程中隨時又有復發風險,洋洋父母經過多方諮詢及瞭解,滿懷希望找到了開元院區血液科楊海平主任帶領的移植團隊,希望透過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徹底治癒洋洋。
此前,國內針對1歲左右白血病患兒的移植方案多為臍帶血移植,單倍體移植非常少,經驗亦不足。然而洋洋病情危重,無法等待臍帶血的配型。移植骨幹胡萌、程英英醫生多次查閱文獻,與國內兒童血液專家溝通交流,經過一系列移植術前綜合評估,楊海平的移植團隊決定為洋洋實施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這也是河科大一附院移植中心目前最小的單倍體移植患者。
對於洋洋這樣的患者來說,移植後的抗感染治療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步驟,移植後抗感染如果做得不到位,很可能危及生命。加上洋洋原本就伴有肺部感染,這無疑給移植增加了很大的風險。為了儘可能保證移植的成功,移植術前,楊海平移植團隊先後組織了三次術前大討論,邀請手術室、輸血科、營養科、藥學部等多科室專家會診,針對如何輸液、抽血、生命體徵監測、出入水量平衡、營養均衡、病情變化的判定、血製品的供應等一系列問題,制定了詳細的應急預案及搶救流程。移植中心護理團隊也多次就患兒的護理進行演練。
2021年11月8日,洋洋和母親一同進入骨髓移植中心,適應移植倉內環境後,洋洋進行了由其父親作為供者的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術。
由於洋洋年齡太小,身體不適時只能透過哭鬧來表達,這讓移植的難度又進一步增加。為了及時瞭解洋洋的各項指標,移植倉內的醫護人員們每日多次給洋洋測體重、體溫、大小便量,時刻記錄心電監護資料,並根據這些資料調整每日的用藥量。為了精準判讀洋洋病情變化,胡萌、程英英不分白天黑夜與倉內護理人員溝通交流,不遺漏任何一處異常,細緻地記錄點滴的改變,體現了移植無小事的奉獻精神。
在血液骨髓移植中心全體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洋洋順利完成了預處理化療、幹細胞回輸及幹細胞的成功植入,在回輸後第20天,洋洋轉入移植後病區繼續治療。
出倉後洋洋經歷了面板排異、肺部感染等治療後,病情平穩,血常規及骨髓正常,已順利出院。出院前,醫護人員們反覆叮囑洋洋的父母,時刻注意洋洋的狀態,並告訴他們日常生活中如何護理。“看到小傢伙臉上的笑容,感覺我們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楊海平欣慰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