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避免心臟病,是否有每晚睡覺的理想時間?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晚上 10 點到 11 點之間上床睡覺可能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理想時間。該研究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 - 數字健康》上。
這一發現可能值得關注,因為研究人員還發現,晚上 10點之前或午夜或更晚睡覺可能會使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近 25%。增加的風險可能歸因於身體晝夜節律(其內部時鐘)的改變。
晝夜節律系統控制著日常行為和生理節律。對晝夜節律的破壞具有廣泛的影響,導致認知能力下降,並增加各種身心健康狀況的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
大腦中的中央時鐘控制著整個身體的晝夜節律。這個中央時鐘是透過暴露在光線下來校準的,尤其是晨光,這是由眼睛中的受體檢測到的。
當檢測到這個晨光時,時鐘會重新校準。因此,如果一個人睡得很晚,他們可能會睡過頭而錯過這個關鍵的晨光時期,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晝夜節律就會被打亂。因此,會對其他行為和生理節律產生影響,這可能對健康有害。
然而,這項研究不能證明睡眠時間會導致心臟病,但如果得到證實,它可能是一個可能的風險因素。
這些結果強調了身體晝夜節律的重要性,並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當我們的日常日程與我們的晝夜節律不一致時,健康風險會增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
在這項研究中,收集了 2006 年至 2010 年間招募的 88000 多名平均年齡 61 歲的男性和女性的資料。
研究人員透過佩戴在手腕上的加速度計獲得了參與者何時入睡和醒來一週多的資訊。參與者還完成了有關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問卷調查。
在近六年的平均隨訪中,3.6%的參與者患上了心臟病,大多數人在午夜或更晚時入睡。研究人員發現,最不可能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會在晚上10 點到 10 點 59 分之間入睡。
那些在晚上 11 點到 11:59 之間入睡的人的風險增加了 12%,而在晚上 10點之前入睡的人的風險增加了 24%。
考慮到性別後,研究人員發現女性的風險最大。研究人員指出,在男性中,只在晚上 10 點之前睡覺仍然很重要。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晨光會重置晝夜節律,因此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可能是有益的。
在合理的時間入睡,早起以便在早上有一些戶外時間,晚上避免藍光,晚上不喝咖啡,避免在下午 4 點後打盹,臥室只用於睡覺,只有當覺得準備好睡覺時才上床睡覺。 這是基於來自集體研究的更廣泛證據的建議。
這些發現提供了關於睡眠時間與晝夜節律如何影響心血管健康的潛在見解。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改變一天中的睡眠時間是否會增加或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還有待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