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以氣逆上衝,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令人不能自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呃逆古稱“噦”,又稱“噦逆”,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打嗝。
其中呃逆的主要病因病機有以下幾點:
1、飲食不當
進食太快太飽,過食生冷,過服寒涼藥物,致寒氣蘊蓄於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並可循手太陰之脈上動於膈,使膈間氣機不利,氣逆上衝於喉,發生呃逆。
如《丹溪心法。咳逆》曰:“咳逆為病,古謂之噦,近謂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氣自逆而呃上。”若過食辛熱煎炒,醇酒厚味,或過用溫補之劑,致燥熱內生,腑氣不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動膈,也可發為呃逆。如《景嶽全書。呃逆》曰:“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衝為呃。”
2、情志不遂
惱怒傷肝,氣機不利,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動膈;或肝鬱克脾,或憂思傷脾,脾失健運,滋生痰濁,或素有痰飲內停,復因惱怒氣逆,胃氣上逆挾痰動膈,皆可發為呃逆。正如《古今醫統大全,咳逆》所說:“凡有忍氣鬱結積怒之人,並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證。”
3、正氣虧虛
素體不足,年高體弱,或大病久病,正氣未復,或吐下太過,虛損誤攻等,均可損傷中氣,使脾胃虛弱;胃失和降;或胃陰不足,不得潤降,致胃氣上逆動膈,而發生呃逆。若病深及腎,腎失攝納,衝氣上乘,挾胃氣上逆動膈,也可導致呃逆。如《證治匯補。呃逆》提出:“傷寒及滯下後,老人、虛人、婦人產後,多有呃症者,皆病深之候也。”
除此之外,呃逆的分型治療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胃中寒冷型
症狀:呃聲沉緩有力,膈間及胃脘不舒,得熱則小減,得寒愈甚,食慾減少,口中和不渴,舌苔白潤,脈象遲緩。
治法:溫中祛寒止呃。
方藥:丁香散為主方。
2.胃火上逆型
症狀:呃聲洪亮,衝逆而出,口臭煩渴,喜冷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脈象滑數。
治法:清降洩熱止呃
方藥:方用竹葉石膏湯加柿蒂、竹茹以清火降逆。
3.氣機鬱滯型
症狀:呃逆連聲,常因情感不暢而誘發加重,伴有胸悶納差,脘腹脹悶腸鳴矢氣舌苔薄白,脈象弱。
治法:順氣降逆。
方藥:五磨飲子加減。
4.脾胃陽虛型
症狀:呃聲低弱無力,氣不得虛,面色蒼白,手足不溫,食少,睏倦,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治法:溫補脾胃和降逆。
方藥:以理中丸加吳茱萸,丁香為主方。
5.胃陰不足型
症狀:呃聲急促而不連續,口乾舌燥,煩躁不安,舌紅而幹或有裂紋,脈象細數。
治法:生津養胃止呃
方藥:益胃湯加枇杷葉,石斛,柿蒂等以降逆上呃。
總之,逆逆可由多種原因導致,基本的病機變化則是由胃失和降,氣逆動膈。症型也有很多種,並且有相應的治療以及方藥。希望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