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由於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全民族最偉大的夢想;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許多獻身於民族進步事業的愛國先驅,前赴後繼、不懈探索。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1911年10月,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是仍然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開闢新的救國救民道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社會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給東方被壓迫民族以巨大鼓舞。中國一批先進分子開始選擇馬克思主義。同時,中國工人階級伴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一場新的人民大革命的興起,已不可避免。
1919年5月4日 由於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北京學生3000餘人到天安門前集會,遊行示威,掀起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隨後罷工、罷課、罷市迅速擴充套件到20多個省區、100多個城市。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迫於人民群眾的壓力,中國代表沒有出席6月28日的巴黎和約簽字儀式。五四運動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圖書大量出現。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鄧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王盡美、鄧恩銘等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分子開始在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幹部上的準備,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程序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1920年3月 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組織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組織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上海、北京的研究會同湖北、湖南、浙江、山東、廣東、天津等地及海外的先進分子逐步建立聯絡,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這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同月,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10月,李大釗等在北京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到1921年春,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及旅日、旅法華人中陸續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
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參加大會的代表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出席了大會。他們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出席了大會。陳獨秀和李大釗因事務繁忙未出席大會。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透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鬥爭中頑強求索的必然產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它從一開始就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具有偉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充分展現了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這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精神之基、精神之本。1941年6月,《中央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週年、抗戰四週年紀念指示》將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8月11日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
9月27日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浙江蕭山衙前村農民大會召開,中國第一個新型農民組織宣告成立。1922年7月,彭湃在廣東海豐成立第一個秘密農會。到1923年5月,海豐、陸豐、惠陽三縣很多地方成立了農會,會員達到20多萬人;9月,湖南衡山白果地區農民成立嶽北農工會。
1922年
1月 香港海員舉行罷工。以此為起點,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為終點,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掀起第一次高潮。其間,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
5月5日—10日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
6月15日 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於時局的主張》,指出解決時局的關鍵,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建立民主政治。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向社會各界公開自己的政治主張。
7月16日—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大會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區分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透過第一個黨章,並透過決議案,決定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國際。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推選陳獨秀為委員長。
9月13日 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創刊。黨的建立和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還創辦了《新青年》、《前鋒》、《中國共產黨黨報》等刊物。
9月14日—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舉行罷工鬥爭,取得勝利。罷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得到鞏固和發展。
1923年
2月4日—9日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2萬餘人舉行總罷工,成為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7日,反動軍閥進行血腥鎮壓,造成二七慘案。
6月12日—20日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國共合作。大會規定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時,黨必須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委員長。大會以後,國共合作步伐大大加快。共產黨的各級組織動員黨員和革命青年加入國民黨,在全國範圍內積極推進國民革命運動。
1924年
1月20日—30日 在孫中山主持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透過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大會選舉產生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共產黨員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等10人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或候補執行委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5月 為造就革命武裝的骨幹力量,國共合作創辦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6月16日,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中國共產黨從各地選派許多黨、團員和革命青年到軍校學習。11月,周恩來出任軍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周恩來主持的中共廣東區委從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中抽調部分黨、團員作為骨幹,把大元帥大本營的鐵甲車隊改組為一支實際受共產黨指揮的革命武裝。
7月3日 國共合作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廣州正式開學。到1926年9月,在共產黨人彭湃、毛澤東等相繼主持下,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連續舉辦六屆,培訓700多名農民運動骨幹。
1925年
1月11日—22日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大會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規定。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總結建黨以來尤其是國共合作一年來實踐經驗基礎上,對中國革命問題認識的重大進展。大會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規定以支部作為黨的基本組織。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總書記。
5月1日—7日 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
5月30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帝國主義暴行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迅速席捲全國,約1700萬各階層群眾直接參加鬥爭,標誌著大革命高潮的到來。6月至1926年10月,廣州、香港爆發省港大罷工。這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治大罷工。
7月1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其所屬部隊隨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六個軍。周恩來等共產黨員分別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軍中擔任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10月 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釋出告農民書,提出解除農民困苦的根本辦法是實行“耕地農有”。會議強調北方地區工作的重要性,決定加強對北方革命的領導。會後,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成立,李大釗任書記。
12月1日 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1926年
3月20日 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從此加緊限制共產黨的活動。5月,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提出《整理黨務案》,從國民黨領導機構中排擠共產黨人,由此逐步控制了國民黨、國民政府和國民革命軍的大權。
7月9日 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到11月,基本消滅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勢力。在北伐戰爭中,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幹的葉挺獨立團屢破強敵。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共產黨領導的湘鄂贛等省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8月4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堅決清洗貪汙腐化分子的通告。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懲治貪汙腐敗的檔案。
10月—翌年3月 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組織上海工人連續舉行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1日,第三次武裝起義在陳獨秀、羅亦農、趙世炎、周恩來等組成的特別委員會直接領導下(周恩來任起義總指揮)取得勝利。22日,成立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
1927年
3月 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6日 李大釗在北京被奉系軍閥逮捕。28日,英勇就義。
4月12日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是大革命從高潮走向失敗的轉折點。在此前後,四川、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廣東等省相繼以“清黨”為名,大規模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楊闇公、陳延年、趙世炎、蕭楚女、熊雄等共產黨人被殺害。
4月27日—5月9日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82人,代表全國57967名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會和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監督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根據大會要求,會後,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過修改黨章的決議,正式提出黨內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原則。
5月10日 中共五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陳獨秀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7月15日 汪精衛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擴大會議,以“分共”的名義,正式同共產黨決裂,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大逮捕、大屠殺。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共兩黨合作發動的大革命宣告失敗。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
8月1日 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餘人,在江西南昌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1933年6月30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發動南昌起義的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予以批准。此後,8月1日成為人民軍隊建軍紀念日。
8月7日 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八七會議)。會議著重批評了大革命後期以陳獨秀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這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會議選出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臨時政治局。
8月 中共中央成立南方局,重新成立北方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了長江局、蘇區中央局、蘇區中央分局、湘鄂西中央分局、鄂豫皖中央分局、上海中央局、西北局。
9月9日 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領導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29日,起義軍到達江西永新三灣村時進行改編,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這是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10月,起義軍到達井岡山,開始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鬥爭。
9月19日 中央臨時政治局會議透過《關於“左派國民黨”及蘇維埃口號問題決議案》,決定不再打國民黨的旗幟併成立蘇維埃。
9月—翌年春 中共瓊崖特委在定安、瓊山等地,中共廣東地方組織在海豐、陸豐等地,中共黃麻特委在湖北黃安、麻城,中共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分別在江西吉安、萬安、贛縣等地,領導發動武裝起義。
10月 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林塞維克》創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創辦了《紅旗》、《鬥爭》、《解放》等報刊。
11月9日—10日 中央臨時政治局在上海召開擴大會議,提出以城市為中心舉行全國武裝暴動的策略。在實際工作中造成許多損失。1928年4月,停止執行。
12月11日 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等領導發動廣州起義,成立廣州蘇維埃政府。但終因敵眾我寡而失敗,張太雷等犧牲。
1928年
1月—7月 方誌敏等在江西弋陽、橫峰,朱德、陳毅等在湘南地區,賀龍、周逸群等在湖北洪湖和湘西桑植地區,劉志丹等在陝西渭南、華縣,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等在湖南平江,領導發動武裝起義。
2月 毛澤東率部打破江西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地區的進攻。至此,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立。4月下旬,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在建立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形成了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4月 毛澤東總結部隊做群眾工作的經驗,規定部隊必須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以後六項注意又發展成八項注意。
6月18日—7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選舉權的正式代表84人。大會指出,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國革命現階段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當前中國的政治形勢是處於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並選舉產生中央審查委員會。
7月19日 中共六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0日,政治局會議選舉向忠發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常務委員會秘書長。
10月5日 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透過由毛澤東起草的決議案,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1930年1月,毛澤東在給林彪的覆信(後改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開始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12月—翌年4月 毛澤東先後主持制定井岡山《土地法》、興國《土地法》。
1929年
1月14日 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進軍贛南。相繼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後來這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以其為中心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蘇區)。到1931年11月,全國已形成中央、湘鄂西、鄂豫皖、瓊崖、贛東北(後發展為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右江等革命根據地。後來又建立了川陝、陝甘、湘鄂川黔、鄂豫陝、閩東等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中,形成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
5月—翌年2月 中共商(城)羅(田)麻(城)特區委員會在河南商城,中共六安縣委在安徽六安、霍山,中央代表鄧小平等在廣西百色、龍州,先後領導發動武裝起義,建立紅軍,逐步開闢豫東南、皖西、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12月28日—29日 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古田召開。毛澤東當選為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會議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精神,透過毛澤東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關於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的決議案,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是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田會議奠基的軍隊政治工作對軍隊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30年
3月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推動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上海成立。隨後中國社會科學家、戲劇家、美術家、教育家聯盟以及電影、音樂小組等左翼文化團體相繼成立。10月,各左翼文化團體組成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在國民黨統治區興起。
5月 毛澤東撰寫《調查工作》(後改為《反對本本主義》),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
6月11日 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過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首先勝利》決議,形成系統的“左”傾冒險主張。不久,又制定全國總暴動和集中全國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計劃,使各地革命力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9月,中共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停止了這一冒險行動。
6月 紅軍第一軍團成立,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同月,紅軍第三軍團成立,彭德懷任總指揮兼前委書記,滕代遠任政治委員。7月,紅軍第二軍團成立,賀龍任總指揮,周逸群任政治委員兼前委書記。
8月23日 紅軍第一方面軍成立,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前委書記兼總政治委員。
冬—翌年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軍民在毛澤東、朱德指揮下,連續粉碎國民黨軍的三次“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據地也相繼取得反“圍剿”的勝利。到1932年春前後,各革命根據地共殲敵20餘萬人,主力紅軍發展到約15萬人。
1931年
1月7日 中共擴大的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王明(陳紹禹)實際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領導權。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的領導機關內開始了長達四年的統治。9月,王明到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臨時中央在上海成立,由博古(秦邦憲)負總責。1933年1月,臨時中央被迫由上海遷至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瑞金。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開始大舉侵佔中國東北。東北各階層人民和愛國官兵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等各種形式的抗日隊伍。中國共產黨在抗日義勇軍中積極開展工作,並組織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從1932年起,黨先後組織了由漢、滿、朝鮮、蒙古、回等民族愛國志士參加的十餘支抗日遊擊隊,逐漸成為東北抗日遊擊戰爭的主力,並發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東北抗日同盟軍等武裝。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11月7日 紅軍第四方面軍成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11月7日—20日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佈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朱德任主席。27日,毛澤東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區域性地區執政的重要嘗試。其他根據地也相繼召開各級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各級蘇維埃政府。
11月 紅色中華通訊社成立。1937年1月,改名為新華社。
12月14日 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萬餘人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黃中嶽率領下,於江西寧都起義。隨後改編為紅軍第五軍團,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員。
12月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創刊。
本年 經過三年多實踐,黨的土地革命路線基本形成,即:依靠貧農、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1932年
12月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領導的陝甘游擊隊改編為紅軍。1933年3月後,建立先後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正式成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和革命軍事委員會,習仲勳當選為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志丹任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年底—翌年3月 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中央革命根據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3年
1月—2月 紅四方面軍主力開闢以四川通(江)、南(江)、巴(中)為中心的川陝革命根據地。此前,紅四方面軍主力於1932年10月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5月8日 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部成立,朱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周恩來任總政治委員。
6月中旬 紅軍第六軍團組建。1934年8月,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正式成立,中央代表任弼時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蕭克任軍團長,王震任政治委員。
9月 蔣介石調集100萬兵力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其中50萬兵力用於進攻中央革命根據地。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在反“圍剿”中推行單純防禦的軍事路線,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遭受重大損失。
1934年
7月 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開赴閩浙皖贛邊區活動。11月,同方志敏領導的紅十軍會合後組成紅十軍團,成立以方誌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
8月7日 紅六軍團從湘贛革命根據地突圍西征。10月,與紅三軍會師。紅三軍恢復紅二軍團番號,賀龍任軍團長,任弼時任政治委員。隨後,逐步開創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10月中旬 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等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1月中旬至1935年11月中旬,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也相繼撤出鄂豫皖、川陝、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
10月下旬—12月初 中央紅軍連續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的湘江戰役中遭受重大損失。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從長征出發時的8.6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
10月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以項英為首的蘇區中央分局和中央軍區、以陳毅為主任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領導留在南方根據地的紅軍和游擊隊堅持鬥爭。南方游擊戰爭歷時三年,地域範圍包括八省十幾個地區,有力配合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保留了革命力量。其間,瞿秋白等犧牲。
12月18日 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黎平召開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透過決議,放棄到湘西北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貴州北部進軍。此前,中共中央負責人在湖南通道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轉兵問題。
1935年
1月15日—17日 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託張聞天起草《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取消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會後不久,在向雲南扎西地區轉進途中,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的責任,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後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歷史關頭召開,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1月下旬—5月上旬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隨後順利透過四川涼山彝族地區,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繼續北上。
5月—7月 陝北紅軍在劉志丹等指揮下,粉碎敵人軍事“圍剿”,使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形成陝甘革命根據地(又稱西北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後由紅軍改編的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
6月中旬 中央紅軍翻越終年積雪的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中共中央根據會師後的形勢,確定北上建立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戰略方針。9月9日,張國燾拒絕執行北上方針,命令右路軍南下。12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透過關於張國燾錯誤的決定。10月,反對北上、堅持南下的張國燾另立“中央”。紅四方面軍南下後遭受嚴重損失。1936年6月,張國燾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
8月1日 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草擬《中國蘇維埃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宣言主張停止內戰,組織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對日作戰。
9月中旬 紅二十五軍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同當地的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
9月 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北上到達甘肅哈達鋪,正式改編為陝甘支隊,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10月19日,抵達陝北吳起鎮。中央紅軍主力勝利結束長征。11月3日,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下轄紅一軍團(由陝甘支隊改編)、紅十五軍團。
12月9日 由於日本加緊侵略華北,中國共產黨領導北平學生掀起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一二·九運動),並迅速波及全國,形成抗日救國的新高潮。
12月17日—25日 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擴大會議,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會後,毛澤東作報告,系統闡述這一方針。
1936年
2月 東北各抗日武裝統編為東北抗日聯軍。到1937年秋,建立11個軍,共3萬餘人。東北抗日聯軍相繼分編為第一、第二、第三路軍,分別由楊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率領。
2月—7月 紅一方面軍先後向山西、綏遠等地和陝、甘、寧三省邊界地區發起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
6月下旬—7月初 紅二、紅六軍團長征抵達四川甘孜地區,與紅四方面軍會合。7月5日,紅軍第二方面軍成立,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在中共中央積極爭取及廣大指戰員鬥爭和要求下,紅四、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
10月9日 紅一、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22日,紅一、紅二方面軍在甘肅隆德將臺堡(今屬寧夏西吉)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是一次理想信念、檢驗真理、喚醒民眾、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10月下旬 為打通蘇聯援助的道路,紅四方面軍一部奉中革軍委命令,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11月11日,渡河部隊根據中央決定稱西路軍。深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將士以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戰鬥四個月,終因寡不敵眾,於1937年3月慘烈失敗。
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扣留蔣介石。中共中央確定和平解決事變的方針,並派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等前往西安。經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已成為不可抗拒的大勢。
1937年
1月13日 中共中央機關遷駐延安。
5月 中共中央先後召開黨的蘇區代表會議和黨的白區代表會議,進一步總結歷史經驗,明確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
7月7日 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當地中國駐軍奮起抵抗。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盧溝橋事變標誌著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也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即全國抗戰的開始。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在世界東方開闢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7月—8月 毛澤東撰寫《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中的《實踐論》和《矛盾統一法則》(後改為《矛盾論》)。
8月22日—25日 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洛川會議)。會議指出,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在國民黨統治區放手發動抗日的群眾運動。會議透過《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標誌著黨的全面抗戰路線的正式形成。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書記(亦稱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亦稱副主席)。
8月25日 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佈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下轄三個師,全軍約4.6萬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之後,黨在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瓊崖紅軍游擊隊除外),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全軍約1.03萬人。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
8月 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太原組建新的領導機關。全民族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或重新成立)了北方分局、晉察冀分局、太行分局、冀魯豫分局、山東分局、長江沿岸委員會、長江局、東南分局、東南局、中原局、華中局、南方局、南方工委、西南工委、陝甘寧邊區中央局、西北局、晉綏分局。
9月22日 《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由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23日,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中共中央的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宣告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
9月25日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晉東北取得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1000餘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9月 原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即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正式改稱陝甘寧邊區政府(11月至翌年1月曾稱陝甘寧特區政府)。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後方。
10月—11月 八路軍配合國民黨軍隊進行忻口戰役,相繼取得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等勝利。
11月 八路軍開始逐漸向敵後實行戰略展開。在中共地方組織配合下,到1938年10月,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和大青山、晉冀豫、晉西南、山東等抗日根據地。
1938年
1月10日 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在冀西阜平成立。這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的敵後第一個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
1月 八路軍香港辦事處成立,對外稱“粵華公司”。廣泛聯絡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和國際力量開展抗日鬥爭。
2月—12月 新四軍開進皖中、皖南、蘇南、豫東等地,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3月1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到1938年底,全國黨員人數從全民族抗戰開始時的4萬多發展到50餘萬。
4月 晉冀豫抗日根據地軍民粉碎3萬餘日軍的九路圍攻,殲敵4000餘人,收復18座縣城。
5月26日—6月3日 毛澤東作《論持久戰》的長篇講演,指出:日本是帝國主義強國,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國;日本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日本是個小國,經不起長期戰爭,中國是個大國,能夠支援長期戰爭;日本的非正義戰爭失道寡助,中國的正義戰爭得道多助。第一點決定了日本的進攻能在中國橫行一時,中國不能速勝;後三點決定了中國不會亡國,經過長期抗戰,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論持久戰》系統闡明瞭黨的抗日持久戰戰略總方針,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
9月29日—11月6日 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全會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重申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紀律,正確分析抗日戰爭的形勢,規定黨在抗戰新階段的任務,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進行了全面的戰略規劃,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統一全黨的思想和步調,推動各項工作迅速發展。
10月 廣州、武漢相繼淪陷,全民族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在戰略防禦階段,八路軍、新四軍同日、偽軍作戰1600餘次,斃傷俘敵5.4萬餘人,八路軍發展到15.6萬餘人,新四軍發展到2.5萬人,抗日根據地(包括游擊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廣州淪陷前後,周恩來透過潘漢年等把上海、南京等淪陷區的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包括宋慶齡、何香凝、郭沫若、茅盾、柳亞子、蔡元培等,轉移到廣州、香港。其中部分留在香港,加強了香港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力量。
10月—12月 中共廣東地方組織團結和領導漢、黎、苗等各族人民建立抗日遊擊隊,開闢了華南敵後戰場。全民族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團結抗日的民族政策,發展了大量少數民族抗日武裝。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也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39年
1月16日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成立,周恩來為書記(1943年6月改由董必武主持工作),負責領導南方國民黨統治區和部分淪陷區及海外黨組織,以及在此範圍內設立的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新華日報》、《群眾》週刊社等公開機構。南方局堅持貫徹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廣泛開展統戰等各方面工作。
1月17日—2月4日 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召開第一屆第一次會議,透過《陝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等檔案。林伯渠當選為邊區政府主席。
1月—3月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主力同冀南軍區部隊一起進行反“掃蕩”作戰,鞏固了冀南抗日根據地。1月至4月,八路軍第一二〇師主力會合冀中軍區部隊,連續粉碎日、偽軍多次圍攻。7月至8月,晉冀豫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反擊日軍5萬餘人的大“掃蕩”。
2月2日 為克服經濟上的嚴重困難,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發出“自己動手”的號召。抗日根據地軍民相繼掀起大生產運動。1941年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開進南泥灣實行軍墾屯田,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包括髮展生產在內,各抗日根據地相繼實行對敵鬥爭、精兵簡政、統一領導、擁政愛民、整頓三風、審查干部、時事教育、“三三制”、減租減息十大政策,對克服困難、渡過難關、鞏固抗日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黨在延安時期培育形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3月 羅榮桓、陳光率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一部進入魯西。5月,在泰(安)肥(城)地區取得陸房突圍戰鬥的勝利,斃傷日軍1300餘人。
5月—11月 華中新四軍完成向敵後實行戰略展開的任務,先後在皖中廬江東湯池成立江北指揮部、在蘇南溧陽水西村成立江南指揮部,分別由張雲逸、陳毅任指揮。
7月7日 《中共中央為抗戰兩週年紀念對時局宣言》發表,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三大政治口號。
10月4日 毛澤東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並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
10月—12月 八路軍晉察冀部隊在第一二〇師配合下,粉碎2萬餘日軍對北嶽區的大“掃蕩”。在黃土嶺伏擊戰中擊斃日軍中將旅團長,這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指揮官。
11月 來華參加抗戰的加拿大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醫生在晉察冀邊區唐縣逝世。毛澤東題寫輓詞,並撰寫《學習白求恩》(後改為《紀念白求恩》)。1942年12月,來華參加抗戰的印度醫生柯棣華在唐縣逝世。毛澤東題寫輓詞。
12月—翌年春 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堅持自衛原則,擊敗頑固派的進攻。
1940年
1月 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系統闡述新民主主義理論。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提出和系統闡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標誌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趨於成熟。
4月 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擬定《關於回回民族問題的提綱》。7月,又擬定《關於抗戰中蒙古民族問題提綱》。經中央書記處批准,成為抗戰期間指導民族工作的綱領性檔案。
6月1日 毛澤東會見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到延安的陳嘉庚等人。此前,東南亞各國40多個華僑救國團體於1938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以陳嘉庚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積極開展抗日愛國運動。
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 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軍的進攻(百團大戰)。先後有105個團約20餘萬人參加。到1940年12月初,敵後軍民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餘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萬餘人。
9月18日 中央書記處發出關於開展敵後大城市工作的通知,成立敵後工作委員會,以周恩來負總責,南方以重慶為中心,北方以延安為中心,領導推進敵後城市工作。
11月17日 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在蘇北海安成立,葉挺任總指揮,劉少奇任政治委員,陳毅任副總指揮(在葉挺抵達前代理總指揮)。到年底,新四軍在兩年多的敵後游擊戰中,共對日、偽軍作戰2700多次,斃傷俘敵5.5萬人,在華中建立了皖東、豫皖蘇、皖東北、蘇北等抗日根據地,擴大了蘇南、皖中抗日根據地,溝通了華北與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絡,主力部隊發展到近9萬人,地方武裝和不脫產的地方武裝數十萬人。
1941年
1月上旬 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9000餘人,在遵照國民黨軍事當局的命令向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8萬餘人的伏擊和圍攻,大部壯烈犧牲或被俘,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遇害,這就是皖南事變。事變發生後,蔣介石誣稱新四軍“叛變”,宣佈取消其番號。中國共產黨採取軍事上嚴守自衛、政治上堅決反擊的方針。中央軍委於1月20日釋出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到3月,國民黨頑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擊退。
5月1日 經中共中央批准的《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正式發表。11月,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召開,透過《陝甘寧邊區保障人權財權條例》,開明紳士李鼎銘被選為邊區政府副主席。
5月19日 毛澤東作《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9月至10月,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召開擴大會議,黨的高階幹部開始學習和研究黨的歷史,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以求從政治路線上分清是非,達到基本一致的認識,為全黨普遍整風作了準備。
6月 隨著蘇德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決意加緊對華作戰,中國戰場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日軍對各抗日根據地特別是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動毀滅性的“掃蕩”和“蠶食”,敵後抗日根據地進入空前困難時期。晉察冀、晉冀豫、冀魯豫、山東和蘇北、蘇中、蘇南等根據地軍民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圍困戰、水上游擊戰等多種武裝鬥爭形式,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有效打擊了敵人。在艱苦的敵後抗戰中,廣大軍民中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等在作戰中犧牲。八路軍戰士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葛振林,在打完最後一粒子彈後跳下懸崖,被稱為“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在與敵人戰鬥中全部壯烈犧牲。
12月9日 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天,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倡導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統一戰線。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2月—翌年春 在中共中央和南方局領導下,香港、廣東黨組織和抗日遊擊隊秘密營救日軍佔領香港時被困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其他人士,包括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胡繩、夏衍、梁漱溟等共800餘人。香港淪陷後,在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港九大隊挺進敵後,堅持開展游擊戰。
1942年
2月上旬 毛澤東先後作《整頓學風黨風文風》(後改為《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提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整風運動在全黨普遍展開。
5月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文藝座談會。毛澤東發表講話,闡明革命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根本方向。
5月—6月 冀中抗日根據地反擊5萬餘日、偽軍的“掃蕩”,殲敵1萬餘人。
9月1日 中央政治局透過《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規定抗日根據地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中央代表機關及各級黨委為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
1941年—1942年 八路軍、新四軍和游擊隊、民兵共作戰4.2萬餘次,斃傷俘日、偽軍33.1萬餘人。敵後軍民的反“掃蕩”鬥爭,牽制、消滅了大量日軍,成為中國堅持長期抗戰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巨大支援。
1943年
1月15日 陝甘寧邊區政府作出《關於擁護軍隊的決定》。25日,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部作出《關於擁護政府愛護人民的決定》。在中共中央領導下,陝甘寧邊區開展了聲勢浩大的雙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群眾運動。
3月20日 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過《關於中央機構調整及精簡的決定》,推定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並決定毛澤東為中央書記處主席;中央書記處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劉少奇參加中共中央軍委並任軍委副主席。
6月10日 共產國際正式解散。7月,國民黨頑固派乘共產國際解散之機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第三次反共高潮沒有發展為大規模武裝進犯即被制止。
本年 敵後各抗日根據地軍民進行反“掃蕩”、反“蠶食”、反“清鄉”鬥爭,保衛和擴大根據地,逐步度過嚴重困難局面。八路軍在華北與敵人作戰2.48萬餘次,斃傷日、偽軍13.6萬餘人,俘5萬餘人,爭取偽軍反正、日軍投降6600餘人;新四軍在華中與日、偽軍作戰4500餘次,粉碎敵千人以上“掃蕩”30多次,斃傷俘日、偽軍3.6萬餘人,爭取偽軍反正9300餘人;華南抗日遊擊隊也粉碎日軍“掃蕩”,鞏固和擴大了東江、瓊崖抗日根據地。
1944年
5月11日 在豫湘桂正面戰場出現國民黨軍隊大潰退的情況下,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區組織抗日遊擊隊和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7月至10月,八路軍、新四軍先後建立和擴大豫東、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據地,恢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加強華中與華北、陝北戰略區的聯絡。
5月21日—翌年4月20日 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在延安召開。全會透過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提議,原則透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肯定了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重大意義,使全黨尤其是黨的高階幹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礎上的一致。至此,整風運動勝利結束。整風運動是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收到巨大成效。透過整風運動,實現了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新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延安整風運動所積累的經驗對黨的建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7月—8月 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派遣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8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外交工作的指示》,闡明黨的外交工作的性質、內容和民族立場。全民族抗日戰爭後期,黨已經開始“半獨立性的外交”工作。
9月15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國民參政會上提出立即結束國民黨一黨統治、建立各抗日黨派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9月 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在陝北安塞燒木炭時犧牲。毛澤東在追悼會上發表《為人民服務》的講演,指出:“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11月 由八路軍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餘人加上中共中央選派到南方工作的幹部共約5000人,組成南下支隊由延安出發,向豫、鄂、湘、粵敵後挺進,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
12月 新四軍第一師主力由蘇中渡江南下,執行向東南敵後發展、控制蘇浙皖邊和發展浙東沿海地區的戰略任務。
本年 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發起區域性反攻,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收復大片國土,解放人口1700多萬。
1945年
春夏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日武裝繼續進行攻勢作戰,抗日力量和抗日根據地不斷髮展,為轉入全面反攻、奪取抗戰最後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4月23日—6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全國121萬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向大會提交《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並作口頭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軍事報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發言。大會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把黨在長期奮鬥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七大是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全國代表大會,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黨的史冊。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委員會。大會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
4月25日—6月26日 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內的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聯合國制憲會議,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中國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之一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6月19日 中共七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8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
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宣告。隨後,朱德釋出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反攻階段。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形式釋出《終戰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
8月28日 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與國民黨代表進行和平談判(重慶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雙十協定)。
8月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成立。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或重新成立)了晉察冀中央局、冀熱遼分局、冀察熱遼分局、東北局、北滿分局、西滿分局、遼東(南滿)分局、東滿分局、華東局、華中分局、華中工委、山東分局、鄂豫皖中央局、中原局、豫皖蘇分局、華中局、華北局、南方工委、重慶(南方)局、南京局、上海分局、上海局、香港分局、華南分局;西北局、晉綏分局的組織機構繼續保持。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侵華日軍128萬人向中國投降。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9月3日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0月25日,中國政府在臺灣舉行受降儀式。被日本佔領50年之久的臺灣以及澎湖列島,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民族解放鬥爭,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鬥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對世界文明進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餘次,鉗制和殲滅日軍大量兵力,殲滅大部分偽軍,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主戰場。到抗戰結束時,人民軍隊發展到約132萬人,民兵發展到260餘萬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即解放區已有19塊,面積達到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社會政治生活中所佔的比重,和抗日戰爭前相比大大增加。這為在取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基礎上,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程序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9月19日 中共中央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強調全黨全軍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完全控制熱河、察哈爾兩省,發展東北力量並爭取控制東北。為此,派出2萬名幹部和11萬人的軍隊進入東北,包括10名中央委員、10名中央候補委員。
9月21日 中央書記處發出《關於擴兵與編組野戰軍的指示》。透過編組野戰軍或野戰兵團,從組織體制上完成了由游擊戰向運動戰的戰略轉變。
1946年
1月5日 國共雙方達成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10日,雙方下達停戰令。
1月上旬 中共代表周恩來同國民黨政府代表張群(後為張治中等)和奉命來華“調處”國共爭端的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後曾由吉倫接替)組成“三人會議”,會商解決國內軍事衝突及有關事項。就恢復交通、軍隊整編統編、東北停戰等問題反覆磋商,達成部分協議。但由於國民黨沒有和談誠意,“三人會議”難以為繼,6月下旬之後不再活動。
1月10日—31日 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透過政府組織案、國民大會案、和平建國綱領、軍事問題案、憲法草案案五項協議。
5月4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五四指示),將全民族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改變為“耕者有其田”政策,並指出解決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黨目前最基本的歷史任務。各解放區迅速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6月26日 國民黨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以22萬人悍然進攻中原解放區。其後,國民黨軍向其他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
7月20日 中共中央釋出《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黨內指示。
8月6日 毛澤東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時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毛澤東說,反動派總有一天要失敗,我們總有一天要勝利。這原因不是別的,就在於反動派代表反動,而我們代表進步。
11月21日 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會議,決定用“打倒蔣介石”作為最後解決國內問題的方針。
12月30日 為抗議駐華美軍強暴北京大學先修班一女學生,北平學生舉行示威遊行。抗議駐華美軍暴行的運動由此掀起。31日,中共中央指示國民黨統治區的地下黨組織,發動各大城市群眾響應北平學生運動。到1947年1月10日,抗暴鬥爭擴充套件到14個省26個城市,參加罷課、遊行等的學生總數達50萬人。
1947年
2月 國民黨政府先後通知共產黨駐南京、上海、重慶等地擔任談判聯絡工作的代表全部撤回。3月上旬,共產黨駐上述三地人員分別撤回延安。國共關係完全破裂。
3月18日—19日 中央機關和陝甘寧邊區部隊撤出延安,開始轉戰陝北。此前,3月13日,蔣介石令胡宗南率25萬軍隊從南、西、北三面進攻陝北解放區。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改為向陝北、山東的重點進攻。
3月29日—30日 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陝北清澗棗林溝召開,討論中央機關行動問題。不久,中央機關分為三部分,由劉少奇、朱德等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的精幹機關,繼續留在陝北,指揮全國各戰場作戰;葉劍英、楊尚昆主持的中央後方委員會,轉移到晉西北統籌後方工作。
5月1日 內蒙古自治政府正式成立,烏蘭夫為政府主席。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5月20日 南京、上海、蘇州、杭州學生5000餘名走上南京街頭,舉行“挽救教育危機聯合大遊行”,高呼“反飢餓”、“反內戰”等口號,遭到反動當局鎮壓。同日,北平7000餘名學生也舉行了“反飢餓”、“反內戰”示威大遊行(五二〇運動)。學生運動的高漲促進了整個人民運動的高漲。1947年,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中先後有300餘萬工人罷工。在農村,廣大農民反抗抓丁、徵糧和徵稅。在共產黨領導和推動下,以學生為先鋒的愛國民主運動同國民黨政府之間的鬥爭,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戰線。
6月30日 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強渡黃河,揭開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到大別山區。8月下旬,陳賡、謝富治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渡過黃河,挺進豫西。9月,陳毅、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主力越過隴海鐵路南下,進入豫皖蘇平原。三路大軍打到外線,布成“品”字形陣勢。
7月17日—9月13日 全國土地會議在河北建屏西柏坡(今屬平山)召開。會議由劉少奇主持,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10月10日,中央批准釋出。《中國土地法大綱》是一個徹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它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大綱公佈後,解放區迅速形成土地改革熱潮。
7月21日—23日 中共中央在陝北靖邊小河村召開擴大會議,著重討論戰略進攻的部署和解放區土地改革、財政金融工作等問題。毛澤東提出計劃用五年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解決同蔣介石鬥爭的問題。
10月10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表宣言,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秋—翌年底 根據全國土地會議關於整黨工作的部署,各解放區採取黨內黨外結合等方法,普遍開展以“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為基本內容的整黨運動,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獲得很大進步,黨同群眾的聯絡更加緊密。
12月25日—28日 中共中央在陝北米脂楊家溝召開擴大會議(十二月會議)。會議透過毛澤東提交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書面報告。報告闡明黨的最基本的政治綱領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提出十大軍事原則。
冬—翌年秋 解放軍利用戰鬥間隙,從階級教育入手,運用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給予勞動人民之苦)、“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等方法,普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
1948年
3月23日 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東渡黃河,與中央後方委員會會合,後到達西柏坡,與中央工作委員會會合。中央工作委員會和中央後方委員會即行撤銷。
4月30日 中共中央發出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號召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籌建民主聯合政府。各民主黨派、各階層代表人士熱烈響應,透過各種渠道紛紛進入解放區,在共產黨領導下,參與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新中國的工作。
5月9日 中共中央決定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及其領導機構合併,組成華北局(劉少奇兼任第一書記)、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9月26日,華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董必武任主席。
6月 《人民日報》創刊。1949年8月正式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
8月—翌年9月 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香港工委組織護送民主人士北上達20多次。沈鈞儒、李濟深、張瀾、黃炎培、章伯鈞等350多人,加上黨內幹部共1000多人,輾轉到達北平,為新政協會議的召開提供了重要保證。
9月8日—13日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西柏坡召開。會議提出建設500萬解放軍,用五年左右時間(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戰略任務。
9月12日—11月2日 林彪、羅榮桓率東北野戰軍主力和地方武裝進行遼瀋戰役。東北全境解放。到11月,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310萬人,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從此,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佔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取得優勢。中國人民革命的軍事形勢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9月16日—24日 華東野戰軍進行濟南戰役,解放濟南。
9月20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健全黨委制的決定,指出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重要制度,要建立健全的黨委會議制度。
秋—翌年夏 在共產黨領導下,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人民團體紛紛建立和擴大。
11月1日 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要求團和分割槽以上各部隊番號均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
11月6日—翌年1月10日 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以鄧小平為書記的總前敵委員會,率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及部分地方武裝進行淮海戰役。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解放。
11月29日—翌年1月31日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率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以及華北、東北軍區地方部隊進行平津戰役。華北全境基本解放。其間,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解放軍與國民黨軍主力進行的戰略決戰,共殲敵154萬餘人。至此,蔣介石賴以維護其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被基本消滅,解放軍進抵長江,全國處於革命勝利的前夜。
12月1日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併發行人民幣。
12月30日 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
本年 中共中央連續發出指示,要求在全黨各級組織中建立請示報告制度,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1949年
1月15日 中央軍委進一步作出關於全軍組織編制、番號的決定:西北、中原、華東、東北野戰軍依次改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戰軍。同月,華北軍區主力部隊直屬解放軍總部。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的人民武裝,相繼整編為閩粵贛邊縱隊、粵贛湘邊縱隊、桂滇黔邊縱隊、閩浙贛邊縱隊等。其他游擊隊也陸續進行整編。到渡江戰役前夕,南方遊擊部隊包括長期堅持海南島鬥爭的瓊崖縱隊發展到5萬多人。
1月31日—2月7日 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等與抵達西柏坡的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米高揚舉行多次會談,闡明中國革命發展形勢、新中國的政權性質及內政外交政策,爭取蘇聯對中國革命的理解和支援。毛澤東在會見米高揚時提出“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方針,在此前後還提出“另起爐灶”和“一邊倒”的方針,由此奠定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礎。
3月5日—13日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全會規定黨在全國勝利後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採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全會討論確定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毛澤東在全會上提出“兩個務必”思想,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3月23日 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25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與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北平。
4月1日 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同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進行和平談判。經過協商,中共代表團於15日提出《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並宣佈4月20日為最後簽字時間。國民黨政府拒絕接受。解放軍遂發起渡江戰役,國民黨政府“劃江而治”的圖謀破產。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釋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20日夜至21日,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的總前敵委員會(鄧小平為書記)指揮的第二、第三野戰軍,在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和中原軍區部隊配合下,發起渡江戰役。百萬雄師強渡長江。23日解放南京,延續22年的國民黨統治宣告覆滅。5月27日解放上海。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於5月橫渡長江,解放武漢三鎮。隨後,解放軍各路大軍繼續向東南、中南、西北、西南進軍。
6月30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公開闡明中國共產黨在建立新中國問題上的主張,指出人民民主專政需要工人階級的領導。
6月—8月 劉少奇率中共代表團秘密訪問蘇聯,會見聯共(布)領導人斯大林、莫洛托夫、馬林科夫、米高揚等,向聯共(布)中央通報中國革命戰爭即將取得勝利並將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雙方就將來的外交關係、蘇聯對中國經濟和國防建設的援助等問題交換意見,初步達成部分協議。
8月14日—9月16日 毛澤東連續為新華社撰寫《丟掉幻想,準備鬥爭》等五篇評論,揭露美國對華政策的帝國主義本質,批評國內一部分人對帝國主義不切實際的幻想,並對中國革命的發生和勝利的原因作理論上的說明。
9月21日—30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共662人。會議透過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以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等檔案。會議決定國都定於北平,北平改名為北京;紀年採用公元;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國旗為五星紅旗。會議選舉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舉行,標誌著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運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勝利,標誌著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大團結在組織上完全形成,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毛澤東在開幕詞中向全世界宣告:“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施政綱領,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下午3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後,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中國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空前團結,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新紀元。中國共產黨成為在全國範圍執掌政權的黨。
10月2日 蘇聯政府決定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3日,周恩來覆電表示,歡迎立即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之間的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1964年1月27日,中國同法國建交。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到2021年6月,中國已同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10月9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選舉毛澤東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主席。
10月21日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成立。
10月25日 中央人民政府海關總署成立。1950年1月6日,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頒發佈告,宣佈收回在京的外國兵營地產,徵用兵營及其他建築。天津、上海等地也先後收回、徵用外國兵營地產。1950年7月,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布關於統一航運管理的指示。外國在中國大陸的軍事特權和經濟特權全部被取消。
11月9日 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朱德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同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在中央人民政府內組織中國共產黨黨委會的決定》和《關於在中央人民政府內建立中國共產黨黨組的決定》。各級政府機關普遍建立黨的組織,加強黨的領導。
11月1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領導機構成立。在此前後,海軍、炮兵等軍兵種部隊及領導機構成立。
11月21日 北京市第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透過封閉妓院的決議。隨後,全國各地相繼採取行動封閉妓院。1950年2月24日,政務院釋出《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禁止販運製造及售賣、吸食煙毒。人民政府還開展了嚴禁賭博的鬥爭。經過三年左右的努力,曾在舊中國屢禁不止的娼、毒、賭等社會頑疾基本禁絕。
12月2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發行人民勝利折實公債;分別透過省、市、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地方各級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先後由各地人民政府召開,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成為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的一種過渡形式。
12月6日 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成立辦理留學生回國事務委員會。1949年8月至1955年11月,李四光、華羅庚、錢學森等共計1536名高階知識分子從海外回國參加建設。
12月23日—31日 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提出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為工農開門。1950年9月,第一次全國工農教育會議召開,提出“推行識字教育,逐步減少文盲”的口號。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掃除文盲工作委員會成立。群眾性的掃盲運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國大規模展開。
1950年
2月14日 中國同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有關協定。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對蘇聯進行為期兩個多月的訪問。
3月3日 政務院作出《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決定》,以遏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實現國家財政收支平衡。
5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黨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全黨開展以提高幹部和一般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政治水平,克服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克服居功自傲和官僚主義、命令主義,改善黨和人民的關係為主要任務的整風運動。年底,整風運動結束。
同日 新中國成立後製定的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公佈施行,規定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婚姻制度。
同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島。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向華南、西南等地和沿海島嶼的國民黨軍隊殘餘力量展開最後的圍殲。到1950年6月,解放了除西藏、臺灣和部分沿海島嶼以外的廣大國土。
6月6日—9日 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召開。毛澤東提交《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書面報告,並發表《不要四面出擊》講話。
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公佈施行。
6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公佈施行。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徹底摧毀。
8月7日—19日 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會議確定“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為新中國衛生工作三大原則。
10月上旬 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10月8日,毛澤東釋出命令,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戰場。25日,志願軍與敵軍遭遇,打響出國作戰的第一次戰役。全國掀起大規模抗美援朝運動。1953年7月27日,《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簽署。到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鮮回國。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10月10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到1951年10月底,全國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基本結束。
10月14日 政務院作出《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1951年,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初見成效。
11月3日 政務院發出《關於加強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全國範圍內逐步建立和健全人民司法制度。
11月24日 政務院第六十次政務會議批准《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開學。
1951年
3月5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積極推進宗教革新運動的指示》,強調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團結宗教界最大多數,發展和鞏固全國宗教界的統一戰線。
3月28日—4月9日 中共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會議透過《關於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整黨從1951年下半年開始,到1954年春基本結束。
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十七條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10月26日,人民解放軍進藏部隊進駐拉薩。
9月20日—30日 中共中央召開全國第一次互助合作會議。會議透過《關於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會後,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很快開展起來。經過一年多的試點,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將決議草案透過為正式決議。
9月29日 周恩來在北京、天津高等學校教師學習會上作《關於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報告。11月30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學校中進行思想改造和組織清理工作的指示》。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廣泛開展起來,到1952年秋基本結束。
10月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出版。第二至第四卷分別於1952年、1953年、1960年出版。
12月1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實行精兵簡政、增產節約、反對貪汙、反對浪費和反對官僚主義的決定》。“三反”運動在全國展開,到1952年10月結束。運動中抓住重大典型案件嚴肅處理,先後任天津地委書記的劉青山、張子善被查處並判處死刑。
1952年
1月26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首先在大中城市開展“五反”鬥爭的指示》,要求在全國大中城市向違法的資本家開展反對行賄、反對偷稅漏稅、反對盜騙國家財產、反對偷工減料和反對盜竊經濟情報的鬥爭。“五反”運動到1952年10月結束。
4月5日 治理開發長江的第一個大型工程——荊江分洪第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到1978年底,新安江水電站、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黃河青銅峽水利樞紐、丹江口水利樞紐、黃河劉家峽水利樞紐等一批水利工程陸續建成。
4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貪汙條例》公佈施行。
6月10日 毛澤東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詞“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4年1月8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指出:“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增強人民體質,是黨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7月1日 成渝鐵路建成通車。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完全採用國產材料自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幹線。到1978年底,寶成、鷹廈、包蘭、蘭新、成昆、湘黔等鐵路陸續建成。
8月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公佈施行,對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自治機關的組成和自治權利等重要問題作出明確規定。此前,成立於1947年5月1日的內蒙古自治政府於1949年12月2日改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58年3月5日,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10月12日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區成立。
年底 國民經濟獲得全面恢復和初步增長。工農業總產值8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49年增長77.6%。
1953年
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公佈施行。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全國進行基層選舉的單位為21.4萬餘個,登記選民總數為3.23億多人,選舉出基層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逐級召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此基礎上,選舉產生出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4月3日 政務院發出《為準備普選進行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的指示》。以1953年6月30日24時為標準時間,全國開展人口調查登記。1954年11月1日公佈調查登記結果,全國人口總數為601938035人。
5月15日 中蘇兩國政府簽訂《關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政府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發展中國國民經濟的協定》,規定蘇聯援助中國建設91個工業專案。加上1950年已確定的50項和1954年增加的15項,共156項。後多次調整,確定154項,實際施工150項。因156項公佈在先,仍稱“156項工程”。
6月15日 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確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針。毛澤東第一次比較完整地闡述了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的基本內容。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鬥爭——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
10月16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11月15日,作出《關於在全國實行計劃收購油料的決定》。1954年9月,政務院下達對棉布實行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對棉花實行計劃收購的命令。國家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行統購統銷政策,並延續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逐步取消。
11月24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加強幹部管理工作的決定》,對黨管幹部原則作出明確規定。
12月7日—翌年1月26日 全國軍事系統黨的高階幹部會議召開。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明確提出建設優良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的總方針總任務。
12月26日 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七號鍊鐵爐舉行開工生產典禮。到1978年底,武漢鋼鐵聯合企業、包頭鋼鐵公司、攀枝花鋼鐵公司等鋼鐵企業陸續建成。
本年 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基本完成。調整後的高等院校大幅度擴大招生,適應了工業化建設對專業人才的急迫需要。
本年 我國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到2021年6月,共編制執行十四個五年計劃、規劃。
1954年
2月6日—10日 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召開。全會透過《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
4月15日 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佈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
4月26日—7月21日 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日內瓦會議。這是新中國首次作為五大國之一參加重要國際會議。
6月28日、29日 周恩來在訪問印度、緬甸期間,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宣告》,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此前,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在接見參加中印有關問題談判的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月—9月 長江、淮河流域發生百年未遇的大水災。災區黨委和政府迅速動員,組織群眾轉移,開展以工代賑、生產自救,取得抗洪鬥爭的勝利。
7月 南昌飛機制造廠試製成功初教—5教練機。到1978年底,新中國先後試製成功殲—5型、運—5型、直—5型、轟—5型飛機等。
9月15日—28日 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決定設立國防委員會,毛澤東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誌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9月28日 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毛澤東任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彭德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10月7日 新疆軍區遵照軍委總參謀部8月6日的批覆公佈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1975年3月,兵團撤銷,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墾總局。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關於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決定》。
12月21日—25日 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舉行。周恩來作政治報告,指出,由於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已經召開,政協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政權機關的作用已經失去,但政協本身的統一戰線作用仍然存在。會議推舉毛澤東為全國政協名譽主席,選舉周恩來為主席;透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
12月25日 康藏(後改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全線通車。此前,毛澤東題詞:“慶賀康藏、青藏兩公路的通車,鞏固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建設祖國!”此後,新藏、滇藏等公路陸續建成。
1955年
1月15日 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召開,作出中國要發展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
1月18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2月13日至26日,解放大陳島及外圍列島。至此,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3月21日—31日 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舉行。會議透過《關於成立黨的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的決議》等。董必武任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原有的中央及地方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撤銷。
4月18日—24日 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有29個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中國代表團本著“求同存異”的方針,同其他與會國家一起,共同倡導形成“萬隆精神”。透過這次會議,中國打開了與亞非國家廣泛交往的大門。
5月13日 周恩來在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擴大會議上作《關於亞非會議的報告》,指出,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臺灣。
7月30日 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人民解放軍由志願兵役制改為義務兵役制。此前,自1955年1月起,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官薪金制。
9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度。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到1965年取消軍銜制度止,共授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1360名。
12月 《列寧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一卷出版。到1963年2月,共39卷陸續出版。
1956年
1月14日—20日 中共中央召開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充分肯定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宣佈知識分子的絕大部分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提出制定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任務,向全國人民發出“向現代科學進軍”的號召。毛澤東在會議最後一天講話,號召全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同黨外知識分子團結一致,為迅速趕上世界科學先進水平而奮鬥。
1月15日 北京各界20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大會,慶祝北京市農業、手工業全部實現合作化和在全國第一個實現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全行業公私合營。到年底,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1月23日 中央政治局提出《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後經多次變動和修改,1960年4月正式透過並公佈。
1月27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文字改革工作問題的指示》。28日,國務院第二十三次全體會議透過《國務院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國務院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2月9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發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
3月6日—15日 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首次明確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4月25日 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係》報告。報告強調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並初步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提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報告還提出共產黨和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4月28日 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總結講話中指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七次會議上正式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6月30日 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1982年9月,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中國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海洋公園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
7月13日 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批國產“解放”牌載重汽車。1958年5月、8月,第一輛國產“東風”牌轎車和“紅旗”牌轎車相繼下線。
9月15日—27日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大會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107人,代表全國1073萬黨員。毛澤東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周恩來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已取得決定性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已基本上建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儘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大會著重提出加強執政黨建設的問題,透過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9月28日 中共八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為副主席,鄧小平為總書記,由上述六人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12月22日 中共中央同意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黨組《關於徵求〈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修正草案)〉意見的報告》。
12月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一卷出版。到1985年12月,共50卷陸續出版。
1957年
2月27日 毛澤東發表《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後改為《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講話,提出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發展經濟、文化,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思想。
4月20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此前,毛澤東多次提出,必須消滅血吸蟲病。
4月25日 第一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在廣州舉辦(“廣交會”)。此後,每年在廣州舉辦春、秋季兩次出口商品交易會。從2007年起改稱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4月27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以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為主題,以反對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為主要內容的整風運動全面展開。在整風過程中,極少數右派分子乘機向黨和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發動進攻。6月,運動的重點開始由黨內整風轉向反右派鬥爭。到1958年夏季,整風運動和反右派鬥爭完全結束。對右派分子的進攻進行反擊是正確和必要的,但反右派鬥爭被嚴重擴大化。
10月15日 武漢長江大橋舉行通車典禮。這是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樑。
11月2日—21日 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十月革命勝利40週年慶典,並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以及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本年 “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一五”計劃取得巨大成就,為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為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1958年
4月7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在全國大規模造林的指示》,要求迅速地大規模發展造林事業。
4月22日 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建成。
5月5日—23日 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會議正式透過“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會後,“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展開。
8月17日—30日 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戴河召開。會後,全國很快掀起大鍊鋼鐵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氾濫開來。
9月2日 中國第一座電視臺——北京電視臺正式開播。1978年5月1日,改稱中央電視臺。
11月2日—10日 毛澤東在河南鄭州召集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到1959年7月,中共中央相繼召開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鄭州會議、中共八屆七中全會等一系列會議,初步糾正已經察覺到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左”的錯誤。
(未完待續)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8日 01 版)
(責編:楊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