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節是慢性支氣管炎的好發及加重季節,所以在這個時候必須給予注意,認真對待。祖國醫學在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方面有獨到之處。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期
風寒襲肺 指原有慢性支氣管炎,復受風寒或感冒,而誘發急性發作。常表現為頭痛、身體酸楚、鼻流清涕、咳嗽加劇、咯痰白稀、氣急或喘促、或惡寒(怕冷)發熱、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或弦浮。
方藥:可選用小青龍湯加減,方中可用炙麻黃、杏仁、桂枝、乾薑、細辛、五味子、半夏、甘草等。如若伴有發熱重,或有化熱趨勢,還可以適當加入石膏、桑白皮;若有鼻塞、咽癢,可加牛蒡子、蟬蛻、辛夷。
風熱犯肺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遇風熱之邪外襲,必然咳嗽加重,咽痛、咯痰或咯痰不爽、痰黏稠、或黃或黃白兼有、流黃涕、口乾渴,也可伴有頭身不適或發熱,其脈浮數或滑數,舌苔薄白、舌尖紅。
方藥:選取桑菊飲加減,方中可用菊花、桑葉、薄荷、杏仁、桔梗、甘草、連翹、蘆根。若咳嗽、咯痰重者,可加前胡、炙杷葉、貝母;若咽痛、聲啞,可加蟬蛻、板藍根、牛蒡子;若熱重黃痰,可加魚腥草、黃芩。
風燥咳嗽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或因素體陰虛肺燥,或於秋來之際而感風燥之邪,見有咳嗽少痰或無痰、咳嗽連聲,有的伴有咽癢或咽乾痛、痰黏不易咯出(偶有咳嗽劇烈而痰中帶血者),有時也有身熱、舌苔少津、或薄白苔、脈浮或小數。
方藥:可用桑杏湯加味,方中可用桑葉、豆豉、杏仁、象貝母、南沙參、梨皮、山梔子。若燥邪傷津而見乾咳重者,可加麥冬、玉竹、炙杷葉;有熱者可加生石膏、知母;若痰中見有血絲,可加入白茅根、生地、藕節、荷葉。
慢性支氣管炎遷延期
慢性支氣管炎病程日久仍有不同程度咳痰喘症狀,可以從肺、脾、腎之虛認識。
肺虛咳嗽 臨床可見咳嗽有聲,單聲或間歇咳嗽,白天重,痰質稀薄、無力咯出,伴胸悶氣短、畏寒背冷、舌質淡、苔薄白、脈弦細或虛或沉細。
方藥:用玉屏風散加味,其中可用黃芪、白朮、防風、紫菀、白前、橘紅、款冬花、桔梗、杏仁。若惡寒氣促,可加炙麻黃、五味子、訶子、太子參。
脾虛痰溼 主要見有咳嗽,聲音重濁,多為連聲,晨起或夜間較重,咯大口黏痰或色白量多,伴有胸悶胸憋、納差食少、或大便溏稀、舌苔多白膩、脈弦滑。
方藥:可用六君子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方中可用黨參、炒白朮、雲苓、甘草、半夏、紫菀、前胡、百部、橘紅等。如痰溼較重,可加蒼朮;腹脹滿者,可加木香、砂仁、厚朴;便溏、偶有腹瀉,可加乾薑、炮姜。
腎虛喘息 遷延期中常見。因病程日久,或年老體衰,常伴發肺氣腫。主要見有咳聲低沉,喘息明顯,靜坐尚可,但稍有活動則會喘促,有的喘則遺尿,也有咯痰量多,呈泡沫狀或白灰色痰,常伴有腰痠肢冷、夜尿多、舌苔白薄而滑、脈沉細、尺脈弱。
方藥:常以補腎藥加入活血藥。方中可用淫羊藿、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紫菀、百部、款冬花、橘紅、半夏、當歸、赤芍等。如形寒肢冷,可去半夏,加入桂枝、制附子、乾薑;痰多或伴下肢浮腫,可加入澤瀉、車前子、茯苓。
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緩解期
此期中醫亦非常重視,所謂“冬病夏治”,常用扶正固本法在患者病情緩解或夏天給予治療。臨床可選用中成藥如固本咳喘片、百令膠囊、金水寶膠囊等,可以久服。三伏天可以應用貼敷法,選取背部肺俞、膏肓、心俞等穴貼敷。易感冒者服用玉屏風顆粒劑,可減少復發,減少感冒。
【來源:愛濟南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