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百度APP看高畫質圖片
作者|風禾
隨著國家二胎、三胎政策的放開,在我們身邊的家庭中,兩個到三個孩子逐漸成為標配。
因此,很多家長常為如何處理幾個孩子的關係而犯難。
但往往是,面對性格迥異的孩子,父母一碗水難以端平,很難給予“平等”的愛。
甚至,有些父母,出於各種原因,會對某個孩子多點偏愛。
那麼,那些不被父母偏愛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呢?
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曾說過:
“缺乏愛和關注,會在孩子心裡投下陰影,就像沒有陽光的小種子會生病一樣。”
“偏愛”與“不被偏愛”的孩子,未來的差距明顯,過得是不同的人生。↓↓↓
缺失父母偏愛的孩子,未來大機率也不會被偏愛
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是個健康可愛的小女孩。
她有個妹妹,卻體弱多病。
父親似乎理所當然地,就更偏愛妹妹。
有一次,父親帶松子和妹妹一起去遊樂園,無意中發現:
父親被小丑的模樣逗笑了。
於是,松子就扮小丑臉一次又一次逗父親笑,這是她第一次討好男人。
而這,也埋下了松子一生悲慘命運的種子。
但是時間一長,父親也不能被逗笑了。
松子使勁地扮鬼臉,還不及妹妹的一聲咳嗽,讓父親緊張和動容。
在父親的選擇性“失明”下,松子產生了一種“不值得被愛”的感覺。
當松子長大了,她只要一遇到愛情就如飛蛾撲火般地,全部投入。
她遇見的第一個男人,是個不知名的作家。
她拼命地討好這個男人,把賺來的錢全部交給他,卻換來家暴。
但松子卻不離開,挨點打算什麼,總還能企盼點“愛”;
但家暴男卻在某天,也離開了她。
後來,她遇到一個有婦之夫,又全情投入。
但這個男人卻說,並沒有真正愛上松子,只是玩玩。
松子徹底墮落了,她愛上了小混混,理髮師,小混混學生…
每個男人,都沒有如她所願,給她偏愛,讓她安定。
她一路跌跌撞撞,渴望愛,尋找愛,最後落得被所有人嫌棄的一生。
被父母偏愛的孩子,會獲得未來被他人偏愛的底氣。
而缺乏這種底氣的孩子,很有可能常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厭惡的黑洞,從而自暴自棄。
被父母偏愛的孩子,有多幸福?
近日,在微博上有位網友說,“被媽媽偏愛的孩子有多幸福”,她講了自己的故事。
這位網友說,她初三的時候,媽媽懷上了弟弟。
被父母獨寵了十多年,因為突然來了一個弟弟,她大哭了一場。
但媽媽篤定地對她說,“你放心,爸爸媽媽會一直愛著你的。”
而這一句承諾,讓她也吃了一顆定心丸。
弟弟出生後,趕上了她上高中上大學。
父母不遺餘力地供她,出國留學。
她結婚時,父母還給她準備婚房。
就連爺爺都看不下去了,對爸爸說:
“一個丫頭片子,你砸這麼多錢,你別忘了你還有個兒子。”
但父親總是在艱難的時候支援她,母親也是無微不至地愛著她。
每次回家,媽媽會給她煲湯;
她被牙周痛折磨,媽媽會早上5點多去社康替她排隊;
她牙齒痛時,媽媽會半夜給她買藥,半夜給她熬藥…
媽媽說:“我們要先付出一切保證大女兒生活無憂,隨後再賺,再管兒子。”
雖然和弟弟相處的時間不長,但父母給她的影響很深,
這位網友說,未來父母不在了,弟弟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她都將義無返顧地,給予弟弟愛與幫助。
在父母的偏愛下,她的心態非常好,而且三觀很正,也學會愛懂得愛。
這應該就是,被偏愛的孩子的模樣。
這讓人想起電影《我的姐姐》中,那個不被愛的姐姐安然。
她的行為與想法,和那位網友卻大相徑庭。
父母過世,安然計劃著把房子賣掉,和弟弟一人一半,然後給弟弟找個好人家送了。
雖然後來,她還是沒忍心送走弟弟,但她是不心甘情願的,也是憤怒的…
由此可見,在被父母偏愛中長大的孩子,一生都愛自己,能感受愛,也會愛他人,世界也會變得溫柔。
這些孩子往往耐挫力更高,更能夠清晰地在人生選擇中揚長避短,從而更容易獲得外界的認可和自身的價值感。
最好的父母,會給孩子所需的“偏愛”
有人說,給孩子絕對公平的愛,很難,也不可能。
的確!在我們生活中,大寶會嚷著父母不公平,偏袒小寶;
而小寶也會抱怨,大寶欺負他(她)。
這種情況,常鬧得一家人雞犬不寧。
其實,愛從來不是公平給予就是最貼心,而是給每個孩子情感上的滿足,才能讓孩子覺得被“偏愛”。
優秀的父母,面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幾個孩子,都會這樣做。
1.抽時間和孩子獨處
很多時候,我們生了二胎或者三胎之後,老大會覺得被冷落。
那是因為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孩子,因為小的更需要照顧。
每對父母的精力都有限,難免會冷落大的孩子。
作為父母,無論幾個孩子,我們都要抽出時間,和每個孩子獨處。
比如和孩子單獨一起讀一本書、散散步、聊聊天、看場電影…
我們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和空間裡,可以更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從而瞭解他們的情感需求,調整親子相處方式;
同時,和孩子獨處時,孩子會有獨佔父母,被父母重視和愛著的感覺。
2.給予孩子特殊的禮物
在其中一個孩子生日時,我們也要給其他孩子,準備一份他們愛的禮物,以免孩子會失落。
孩子的生日、紀念日,我們都要給予他們特殊的禮物。
孩子在儀式感中,也能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
3.好父母不做孩子的裁判
在我們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小的喜歡告狀,通常父母會袒護,會說教大寶。
而大寶有氣在心中無處撒,通常會更加欺壓二寶。
有幾孩的家庭中,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給孩子設立規則。
比如不能隨意動姐姐或者弟弟的東西,動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
不能先動手打人,誰先動手,誰就錯了…
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去愛,去向兄弟姐妹表達愛。
為人父母,我們要給予孩子,獨特的愛和陪伴,不做孩子們的裁判,讓孩子以理服人,在愛的氛圍中長大。
願每個孩子,都能被父母“偏愛”,在未來也能被他人偏愛,從而獲得更加幸福和美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