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撐。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過程中,科技金融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作為金融領域的“新經濟物種”,科技金融如何結合我省實際,精準“滴灌”各類創新主體?政府部門和各類金融機構如何從科技信貸、股權融資、智慧財產權抵押等方面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支援力度?本報推出“新金融新動能之科技金融篇”系列報道,探訪科技金融的河南實踐。
河南日報記者 王映 李鵬
對於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而言,300萬元能夠“換”來什麼?河南賽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給出一個“神奇”的答案:在腫瘤檢測診斷領域打破外企壟斷!
“科技企業不易,前幾年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連孩子的壓歲錢都拿出來維持研發運轉。”1月22日,臨近春節,在鄭州高新區的賽諾特公司實驗室門前,企業負責人穆玲道出創新路上的艱辛。但即使在最難的時候,這家企業的研發人員仍佔全部員工的三分之一,科研投入佔比10%以上。
2016年,賽諾特成功研製並獲批3項診斷試劑產品,全面突破了外企的技術封鎖。然而,國外競爭對手不僅禁止其經銷商使用和購買賽諾特產品,還取消了賽諾特的外國產品總代理權。
“那是一段‘牙打碎了往肚裡咽’的日子,原有業務無法開展,自主產品遭全面封殺,企業資金即將耗盡,賽諾特遭遇生死劫。”穆玲說。
創新者往往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經歷。危急關頭,“科技貸”猶如天使般出現了——省科技廳在獲悉企業境況後,第一時間對接中國銀行河南省分行,300萬元“科技貸”支援賽諾特。
300萬元,500萬元,2000萬元……“科技貸”已累計為賽諾特“注入”5900萬元資金。這幾年,賽諾特相繼在美國和深圳、蘇州建立研發中心,自主研發的二抗聚合物等病理檢測產品成功拉低了市場價格,銷往全國1000餘家醫療機構,一舉成為腫瘤病理診斷行業的知名企業。
“世界經濟史上,幾乎每一項科技進步都要依靠金融創新獲得資金支援。在‘政產學研金’的科技創新體系中,金融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省金融學會副秘書長牛新中認為,我省財政科技投入佔比長期偏低,需要學習發達地區經驗,充分發揮金融槓桿作用,以金融創新助推科技創新。
“科技貸”如何精準有效地為創新“撐腰”?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016年起,省科技廳、省財政廳聯合合作銀行推出“科技貸”業務,銀行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實物資產抵押比例不超過貸款額的30%,利率不超過貸款基準利率的1.3倍,政府對貸款出現的損失進行30%至60%不等的補償。
“越來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用更少的實物資產,甚至不用實物資產就獲得了優惠貸款。”這位負責人表示,政府與銀行共擔風險,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因抵押物少而貸款難的困擾。
如今,“科技貸”合作銀行達16家,累計支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1402家(次),發放貸款72.26億元,一批高階製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資訊科技等領域科技企業正從小到大、由弱變強。
“科技貸”之外,全省金融機構也發力助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省委、省政府“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決策部署下,河南銀保監局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白名單”制度,指導轄內銀行業機構篩選出3.9萬家“白名單”企業,為科技企業累計授信達605億元,更多資金暢達科技創新領域。
賽諾特的故事,正在不斷被複制。
記者手記
當年,賽諾特果斷退出貿易代理,靠的是一個自主創新的夢想。今天,賽諾特能夠在創新路上穩中求進,“科技貸”為其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撐。
退進之間,對賽諾特來說,既要談夢想,更要有資本。
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它們撐起了“大創新”。當前,我國超七成的“小巨人”企業深耕行業10年以上,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而中小企業的創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追夢路上,需科技金融持久助力。
採訪結束時,穆玲對記者說,像賽諾特這樣的企業,在河南還可以挖掘出很多。
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規律往往具有非常鮮明的成長性特點,這需要長遠的眼光和持久的耐心。真正適應科技創新的步伐,河南金融業還需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