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西方文明差異其實一直都存在。我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不僅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延續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也是一個在歷史長河中受關注度最多、影響力最廣的。
從夏商到三國,從三國到南北朝,從唐到清。多次的政權更迭王朝覆滅,造就了五年前文明的浩瀚與深邃。
當然,瞭解中國歷史的不只有我們中國人,西方文明其實從很早就開始研究東方文明,那麼,在西方人眼裡,中國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的?在美國的教科書中,關於中國五千年文明的記載,其實只提到了這六個人:
第一個人: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在世的時候就被稱為“天縱之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偉大教育家政治家。編撰《春秋》修訂《六經》,周遊列國傳播學學思想,形成了影響中國封建王朝最為重要的“儒家思想”,被後世成為中華文化思想集大成者。而且,在西方思想中,孔子的教育成就更為突出。他提出的“因材施教”時至今日依舊是西方國家教育的精髓。另外,孔子的教育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資源的現狀,開創了“普及教育”的歷史先河,不僅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遠的、絕無僅有的歷史意義,對西方教育理念的影響也根深蒂固。
第二個人:秦始皇嬴政。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的歷史地位可見一斑。十三歲繼位,三十九歲就自詡“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也正是因為這句評價,“皇帝”這個詞才產生了。嬴政不僅實現上了中國的大一統,同時也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真正成為了“帝國”,他在政治、戰略、改革等方面的貢獻,對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秦朝的建立,實現了大一統,同時也強化了中央集權。另外,嬴政統一了度量衡、貨幣、文字等,使得行業之間的交流、經濟的發展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當然,在文字方面簡化的“小篆”也讓文化的傳播更加便捷。
第三個人:漢武帝劉徹
漢朝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世界大國,劉徹的成就不容忽視。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奠定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王朝的歷史地位,思想統一的漢朝,無疑是西方國家眼中最為強大的所在。
另外,劉徹設立太學,開通西域,在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同時,漢朝的國際影響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體現。西方認識和了解中國,其實就源於對“漢文化”的推崇和研究。“漢字”“漢文化”都是如此由來。
第四個人:唐太宗李世民。
漢唐是西方人眼中中國文化經濟最為繁盛的時期,也是世界歷史地位最高的時期。作為唐朝的開朝皇帝,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在西方世界中的影響力不可磨滅。首先,李世民採用和平手段處理邊關問題,讓整個唐朝在他在位掐尖達到了空前的民族團結和社會安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
同時,在“世界中心”的唐朝時期,唐朝與世界各國的聯絡都很緊密,因為唐朝的強盛和繁榮,“八方來朝”的局面不得不讓西方世界敬畏。
第五個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作為“開元盛世”的創造者,中古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成功是“女權”的成功,也是思想開化的體現,這很貼合西方文化中“開放、多元”的文化訴求。另外,武則天膽識過人、謀略過人,在位期間政治安定百姓富足,同時也塑造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歷史印記。
第六個人:航海家——鄭和。
鄭和下西洋,將中華文明傳播到了世界各地,說他是中國的名片、世界的使者其實一點都不過分。永樂二年,鄭和受到明成祖的賞識,他一生之中七次下西洋,所到國家有三十六個,一生都用來傳播中國文化,最終也是積勞成疾死在了異國。
鄭和下西洋不僅讓他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同時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經濟的交流以及國際貿易的雛形,都在這個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古代的中國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的核心。文化、經濟、貿易的多元發展,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強大和富足。當然了,封建王朝的弊病在近代得到了實質上的體現,這也就進而導致了八國聯軍侵華蠶食中國的近代屈辱史。
雖然經歷了甲午戰爭、抗日戰爭,新中國依然如“沉睡的雄獅甦醒了”一般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但我們越來越能夠意識到,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拼到最後拼的還是文化。五千年文明祭奠、文化傳承的意義就顯得極為重要。
在開放多元的同時,守住我們最為重要的文化傳承,在歷史祭奠中尋找中華民族毅力之根基才是我們最為重要的所在。